2023年走出地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迷茫
山东媒体舆论监督
2023
走出
地方
新闻媒体
舆论监督
迷茫
山东
媒体
[走出地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迷茫] 山东媒体舆论监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近年来都开办了自己的特色舆论监督栏目,通过反映百姓呼声、揭露各种社会弊病等,解决了不少问题,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但是,同样作为新闻媒体的区、县播送电视台、报社等,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却见效甚微。 【关键词】地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迷茫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23)08-0199-02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将社会发生的问题和矛盾现象揭示出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舆论的巨大压力,有效降低其消极、负面影响,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纳入正轨,健康开展的新闻行为。[1] 近年来,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都很见成效,深受受众欢送,为促进新闻民主做出了不小奉献。以焦点访谈为例,多年来,不仅拥有居高不下的收视率,更成为公众心中新闻正义的代言人,受到观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然而,作为地方新闻媒体的区、县播送电视台、报社等,在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时,却成效甚微。地方新闻媒体在我国占有一定的数量,因此,分析地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能力的薄弱原因,探析地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之道,让地方新闻媒体也能成为合格的公众代言人、社会观察者,从而更好的成为社会秩序的“清道夫〞,是摆在新闻研究者和新闻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极有意义的课题。 一、地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迷茫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媒体所发挥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应该说跟时代开展步伐是有一些差距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地方媒体受限于它们自己的监督领域,多集中在与当地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设施、社会秩序、文明风气等一些细微方面。有从业人员称,这是:“大事不出城市公用事业、小事常在社区邻里之间〞,具有鲜明的民生关注的特点。 媒体在思变,受众也有期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弱势呢据笔者观察,地方媒体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四种迷茫: 1.缺乏相应的、更有效的法律及政策 适时、适量、适度的批评性报道,既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常用手段,也能有效改变传统报道平面化、单一化的格局。其中,负面监督虽然不等于批评报道,但是批评性舆论报道显然是舆论监督中轰动效应较大、影响较广泛、受众印象最为深刻的报道形式。正因如此,作为被监督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基于“曝光〞后的道德压力、法律责任等,绝大多数都会对这种监督加以抵抗。 一方面因为记者本身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较好的保护与鼓励,地方新闻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对批评报道有时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当然,常常也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较强的记者,顶着重重压力,坚持报道,结果却是受众满意了,记者惶惶了。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曾有录音机、摄像机等采访工具被砸,录音带、录像带被毁的事件发生,甚至有记者当场遭遇人身攻击。因此,“采访自我保护〞已成为有责任的新闻课堂老师必须传递给学生的一种讯息。也就是说,相应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只有在不断健全的法律制度下,我们的新闻监督群体,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更加大胆的为民执笔,行使公众赋予的舆论监督权利。 2.缺乏更完善的运行机制 作为事业单位,地方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种对当地行政权力“依赖〞的现象。这种依赖,类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舆论监督发生的作用常常需要行政部门的支持。如果报道的事件引起相应监管部门的重视,那么舆论的监督加上行政的管制,就能双效合力,成为社会行为有效的“清洁工〞;而另一方面,舆论监督的采访又会受到来自政府和权力部门的行政干预,也就是说什么可以监督、什么不可以监督,难免依赖于从管人员的一时判断。因此,此时的新闻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特别是在开展批评报道方面是处于天然的劣势的。在这种情形下,为了生存,有些地方媒体干脆退而求其次,选择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只不过更加琐碎、细小的日常小事件开展批评,这就形成了地方媒体所能提供的主要的最受欢送的监督性信息,也是地方媒体为争取受众而普遍采用的方法。 3.地方新闻媒体要受当地政府的管辖和制约 新闻媒体要以宣传当地的良好形象为己任,有关负面报道新闻那么要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前方可报道。另外,地方媒体从业人员的工资及办公设备由当地政府财政承当;人事上也由地方政府控制。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大局的考虑,但是,却也同时造成局部些地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为自己的职务、职业前途考虑,不愿意顶着压力搞批评报道。取舍选择新闻线索、报道时,为了不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不满,下意识的过滤掉有可能对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提出非议的内容、“影响稳定〞的内容,从而放弃了对近一个时期热点社会问题的解释引导。因此,当地方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涉及到地方重大的问题,地方媒体力度有多大,就要看看当政领导有多开明。 举个例子,某县溃了一个垸子,淹死不少人。对于溃垸的责任、责任人的处理情况以及死亡的人数,一旦新闻曝光,那么当地的分管领导当然应该负有责任,主要领导也难辞其咎。也就是说,揭露地方的某个大问题,也就等于揭露地方领导的问题。 由此,北京播送电视学院博士生导师郭镇之在关于当前舆论监督的结论和建议的调查报告中说:“传播媒介与政府合为一体的体制为世人所诟病,因其无法对媒介的‘主人’进行监督。特别是在涉及政府的舆论监督方面,这种体制降低了新闻媒介的可信度,影响了新闻传播和舆论监督的效果。〞“中国的新闻媒介从来没有独立揭发出真正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2] 4.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修养 地方媒体的局部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个人修养的原因,也成为地方舆论监督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只到现场而不做节目、被监督对象收买之后了事、甚至新闻勒索也存在于新闻队伍当中。局部“偷懒〞的记者,长期只做一些类似居民区窨井盖被盗、道路污水结冰影响通行、某村民受骗用真钱换回假外币、新栽的小树被人系上绳子晒被子等的现象曝光。播出这样的内容当然很难吸引当地公众的眼球,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情况下,相当一局部地方媒体的生存变得捉襟见肘,而与真正发挥社会守望、舆论监督、文化教育等功能也渐行渐远。 二、地方新闻走出舆论监督迷茫的对策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因此,新闻媒体搞好舆论监督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即使面临困扰和迷茫,思索相应对策仍是新闻研究和从业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1.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县市级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 地方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遇到的障碍,主要来自政府和权力部门的行政干预。局部领导干部运用权力而不是法律对正常的舆论监督进行限制,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要想消除对舆论监督的阻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法。只有通过新闻立法,才能逐步建立起包括地方新闻媒体在内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标准机制,也只有通过立法,新闻媒体才能真正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方面的权利,同时也可以标准新闻媒体自身的舆论监督行为。因此,建立对权力的制衡体系,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在科学与民主的根底上,建立适合国情和民意的舆论监督制度,乃是当务之急。为此,新闻工作者期待新闻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舆论监督保驾护航。 2.对新闻媒体进行垂直化管理 地方媒体目前的管理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地方媒体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必须实行改革。像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一样,实行垂直管理,是一个可以探索的出路,即县市级媒体由地市级媒体管理,地市级媒体由省市级媒体管理,省市级媒体由中央级媒体管理,并实行报纸、播送、电视对口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业务上的指导,人事的任免、财务收支的审查等。 地方媒体垂直管理后,“高官〞们便失去了控制本地“无冕之王〞的“法宝〞,并且本身也将置于“无冕之王〞的监督之下。这样一来,“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得天独厚的接近性,地方媒体会更有效的行使当地的舆论监督功能,甚至监督当政领导本身的行为。 另外,实行垂直管理,地方政府本身也会受益匪浅。由于真正抒发民声,媒体自然会受到受众的普遍欢送。于是,报纸,不愁没人订;播送,不愁没人听;电视,不愁没人看。受众多了,媒体的广告也就自然多起来。广告多了,媒体的经济状况也就自然好起来。岂不是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垂直管理后的地方媒体,仍然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鼓与呼,仍然要围绕当地的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开展宣传报道,仍然要经常主动与当地政府研究制订宣传报道方案,仍然要自觉接受当地人民的监督,仍然要自觉遵守当地的法规。 在这方面,应该说武汉市播送电视局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将武汉三镇七城区播送电视人员成建制收编到武汉播送电视总台的做法,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3.提高记者、编辑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新闻媒体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开展舆论监督还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来具体实施,尤其是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较好、文化层次较高、新闻专业较精的记者、编辑队伍的无私奉献。 首先,应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在队伍的“入口〞上把关,严格招考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防止“东郭先生〞的再次流入;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加强新闻业务培训,增强搞好舆论监督的驾驭能力。其次,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他们认识并勇敢地承当起舆论监督的职业责任,有一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有一种忧国忧民、面对社会进程中的种种问题时刻焦灼不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成为一名老实的、负责的“社会公平的守望者〞。 总之,开展舆论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要保证。虽然当前地方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还有很多阻力,但这些阻力将会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而减少直至消融。令人可喜的是: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了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了发挥舆论监督的意义和作用。相信,地方新闻媒体走出舆论监督困境的春天将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杨跃新.走出新闻舆论监督的困境和误区.视听纵横,2022.03 2 陈力丹.我国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建构.新闻界,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