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
思考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给予所有社会成员最根本生活保证的一种社会平安措施。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根本生活提供保证的社会平安制度。获取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根本权利,然而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开展相对落后,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各方面,农民很难享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属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范围,扶弱济贫、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根本生活需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思考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2023-752023(202223)02-0060-04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又被翻译为社会平安,最早出自于美国1935年公布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根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灾害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西方世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比城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在1883-1889年先后立法开始了工人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和养老保险,但直到1957年才开始实施农民养老保险。日本是1941年开办年金保险的,1971年开始建立农民年金保险。国外农村社会保障起步比较晚,但开展比较快,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需矛盾的现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平安网,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提供的一种普遍的、预设的制度安排框架,使他们在面对外界各种风险威胁时,能够通过这种制度帮助消除、缓解和应付这些威胁及其对贫困农民根本生计平安的影响。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提供。然而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的严重缺位。
1、地区差距大,城乡开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开展水平不平衡,一般说来,经济较兴旺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兴旺的西部地区,那么集中了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许多人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2、社会化程度弱,农民负担重。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很小范围内实行,没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农民参保水平较低。以XX省某乡为例,该乡7个村,29个行政屯,2500户,共12500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全乡总人口的2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缺乏2023%,还有20%的村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3、资金缺乏,来源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缺乏。据有关研究说明,在我国农村约有1.4亿的人群因收入低而不能维持其根本的食品消费,这样对社会保障根本无支付能力。当前兴旺国家城乡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坚持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次之,国家为补充的原那么。据资料显示,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只有2023%左右。这样不仅造成农村社保资金的短缺,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加大了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4、资金管理水平低下,难以增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监督。这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使用集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民政部门、计生委、基金会、寿险公司等机构都涉及农村社会保障,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导致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使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漏洞百出,水平低下,难以增值。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1、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维护农民生存权和开展权的客观需要。目前,对于形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学术界根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实质就是对农民实行歧视政策,结果就造成了市民与农民之间的不平等。例如,占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社会保障费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费总支出的11%,而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支出却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87%。生存权是人权的根本内容,它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自然产生的。农民作为社会主要劳动者,应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存权和开展权,这是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的。我国宪法第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分别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事实存在的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制的结构,使农民的生活处在风险较高的状态中,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是对农民权利的一种剥夺,同时也与我国当前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精神相违背。
2、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开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经济从1992年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产品短缺时代,进入所谓的生产过剩时代。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表述为卖方与买方市场的结构性转换,也就是内需缺乏。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落实方案生育政策的物质根底。长期以来,我国方案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方案生育政策难在农村落实并不是因为农民文化水平低,觉悟低,而是因为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养儿防老是他们的一种现实选择。现在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农民养老问题将会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农村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到达一亿多。因此,要顺利落实农村方案生育政策,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国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除了靠自己的积蓄解决一局部外,更多的是靠子女保障,也就是家庭保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喜欢超生的原因。因为子女越多,日后的保障系数就越高。如果赋予农民切实的养老医疗保障,农民是不愿意多生养子女的。
4、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缓解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在社会保障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它是家庭保障最根本的经济根底,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平安保障。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目前政府所普遍采用的货币安置和招工安置两种方式都未能很好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很多矛盾。近些年来,因土地补偿安置所引起的冲突,成了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显性矛盾,并占所有上访案件的六成左右。因土地大量征用而使相当局部的人员无法就业,对当地乡镇产生了很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稳定。现在城市的刑事犯罪有70%以上都是流动人口犯罪,在这些外来犯罪中有90%以上是农民犯罪。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生活是减少犯罪率,消除社会隐患的根本之策。
5、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公平,稳固党的执政根底的需要。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稳定的社会开展环境,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贫富差距的大小;一个是就业率的上下。当前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面临比较深刻的危机。当前巨大的城乡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根源。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202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1,如果更实际地考虑到只有城市居民享有而农民没有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和保障,那么这种差距高达6∶1。中国的农民建国60年来为国家工业化的积累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现在理应分享工业化的成果。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