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莫须有先生传
2023
莫须有
先生
读后感
新编
莫须有先生传读后感
废名小说独特的问题价值在于“文章之美〞,小说的语言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文字禅〞的传统诗文融入现代化语言因素中,表达语言平淡透漏出淡淡的佛理禅趣,文章语言灵活多变,变化出新,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在莫须有先生传里,古典诗词现代化,语言陌生化的意境美,原始的方言词语以及多种语言混合中透出禅宗思维等穿插在其中。
一、古典诗词的现代化
(一)、“文字禅〞的传统诗文
周作人对莫须有先生传的评价:“此书乃是贤者语录,或如世俗所称言行录耳,却比禅和子的容易了解,那么因系统一派路,虽落水有深浅,到底非完全异路也。语录中的语可得而批评之,语录中的心境—‘禅’岂可批评哉〞。废名自己也谈到莫须有先生的思想:即所谓“一言以尽之〞的道理:“心如一棵树,果便是树上结出来的道理,道理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何处惹尘埃〞是出自禅宗思想六祖慧能大师的坛经里:“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因此,佛性不用外求,而讲究的是内在的自我。
而讲到内在的个体性自我,废名往往是通过对“镜子〞这一个镜像表现的,从镜像中的世界当做窥探内心的存在,“镜子〞幻化出了一个废名理想的人生与世界,镜子中的一切正是废名内心的自我根源的追求,是现实世界折射后的美好的所在。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教国语:“镜花水月你以为是假的,其实镜花水月同你拿来有功用的火一样是光学上的焦点,为什么是假的呢。你认火是真的,故镜花水月是真的。世人不知道佛教的真实,佛教的真实是示人以“相对论〞。不过这个相对论是说世界是相对的,有五官世界,亦有非五官世界,五官世界的真实都可以作其他世界真实的比喻,因为都是因果法那么。〞这是莫须有先生在拿透镜做实验而参透的顿悟。“镜子〞即“明镜〞与神秀大乘五方便中“净心体犹如明镜,从开始以来,虽现万象,不曾染著〞相合。“明镜〞是成佛的象征。而寻找明镜的过程,也就是对佛性的追求。“你认火是真的,故镜花水月是真的。〞镜花水月是真还是假,一切就如佛法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设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真还是假,都是心之所往。更有学者进一步阐释道:“在禅宗看来,名相不实,世界如幻。‘心’所显现的时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皆是如梦幻泡影〞。所以在“明镜〞里废名所求的理想中的现实,都是在反映废名内心的向往美好理想世界的所在,可以说是对废名人生的另一种写照。
在莫须有先生传还有很多突显了禅理哲学的思维意蕴。例如对“生死〞的看法,“生死大事〞是禅宗要义的一个根本话题。在第十三章民国庚辰元旦里讲到:“他的话令我想起许多事情,我告诉你,人是有前生的,正如树种子,以前还是一棵树,现在又将由种子长成一棵树,前生的经验如树种子今生又要萌发了。""〞“所以小孩子喜欢钱也是前生的贪,今生又萌发,假设照小孩子说他确是不应该喜欢钱的。据我的观察,小孩子对于玩具的爱好,尚不及于对于钱的贪,你夺过他手上的钱他真是舍不得的。便是我现在,我还是很有舍不得的种子,确乎不是一生的事情,真要用功。〞佛教中讲究因果循环,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充满因果的,每一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不是孤立的,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无果之因。
这里废名对于前生和后世的理解说是人的前生如树种子,以前是一棵树,现在又将由种子长成树,小孩子喜欢钱的也是前生的贪,今生才萌发的。在佛家的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小孩子喜欢钱是前生所产生的贪欲造成的种,今生因果轮回地萌发。对于贪,在第十四章留客吃饭的事情中也有另一种参悟,“手上拿了东西心里确是非常之贫穷的,人生在世不觉得生老病死苦,有何意义呢。这不完全是以人生为可留恋吗。不正是贪着吗。〞莫须有先生觉得自己是个野心家,贪着世间,贪念人生,而且对于“死〞的看法,废名总是看得很冷静很超脱。认为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生命的“突然〞、“偶然〞而又必然的终结。“你们不要骂我呵,让我休息一下呵,你们走慢一点就是了。唉,旷野之上,四无人声,人的灵魂是容易归入安息的。〞这是莫须有先生下乡的一段话。“死〞同“生〞一终一始,一来一去,皆是行色匆匆,无牵挂、不恐惧,死亡便成为生命的另一个形态而延续下去,这是佛家的感悟,所以对于人生的生老病死也就淡然了。佛家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盛。“死〞即是八苦之一,这是大多数人都害怕经历的时刻。人的痛苦就在于觉悟,如果觉悟,也就能超越这样的苦痛,就能迈入“极乐〞的世界。所以在莫须有先生上,对于“死〞的觉悟,也是废名本人所表达的思想觉悟,恰恰也与禅宗的精神实质有了很密切的契合。废名小说很大程度上表达的好似佛教与老庄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中国禅宗文化底蕴。应当说,正是老庄思想的“清净的无为之道,‘逍遥’‘心游’之本养育了废名超然洒脱的性情。〞同时,庄子“齐生死,等物我〞的观念〞的观念由影响着他的人生价值观,使废名对生老病死始终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又不谋而合。
废名在作品中,有时候使用大量的沉默、无语、无声和空白的意境和场景来进行传达审美感受和对生活的体认,来处理自己所感受到的文字表达困境。这正是由于他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
在莫须有先生下乡中的一段话。“庭院深深深几许。老太婆呵,世界实在同一块玻璃一样的不是空虚。我常常喜欢一个人绕湾儿,走一个人家的门前过,过门而不入,因为我知道那里头有着个可人儿。然而那也要工作得意的时候,否那么我也很容易三魂渺渺,七魄茫茫,简直站不住了。唉,在天之父,什么时候把你的儿子平安的接回去,不要罚我受苦。〞“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引用李清照的临江仙的话。用佛家的眼光来看,世界既是实在的,又是空虚的,因此用“同一块玻璃一样的不是空虚〞来进行比喻。请求在天之父把“我〞平安接回去,这句话的背景,是西方基督教原罪思想。这段话描写的是,莫须有先生从外面回来,看见屋子里面有一位姑娘从窗户玻璃向外探头而望,于是有这样一番感慨。
莫须有先生这部小说,记叙了作者废名二十年代在北京西山的隐居生活,小说中大量引用佛教、庄子、诗经、红楼梦以及唐宋诗词等,并且出现了大量的对话、独白,表达人称也不停地进行转换。这是废名在使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一次大胆探索,这种探索所到达的高度是废名深受佛教文化影响一次灵魂的洗礼。
(二)、古典诗词融入现代语境中
废名曾说过。“我写小说,乃像古代陶潜、李商隐写诗,就表现手法来说,我清楚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在莫须有先生传中,废名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传统,大量的诗词穿插其中,而且参加了现代化的语言因素,创造性地运用了富有个性和张力的古典词语。通过古典诗词的引用、化用,不但使小说文体洋溢着诗歌韵味,同时使小说语言简练,富有古典的细致和现代的情趣,使语言富有张力和古韵。
在第四章莫须有不要提他的名字中:“总之你从一个路人得到了一个着落,于是你完全是一个漂泊家伙了。而且,人世的担子,每每到了你要休息的时候,它的分量一齐来了,而一个赤手空拳之人,就算你本来是担了一个千斤之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还有一处:“老太婆简直有点生气,皱起眉毛来,这一低眉,她把她的莫须有先生端端正正的相了一相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了,莫须有先生的可怜的皮骨她都看见了。〞废名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诗词,表达了房东太太伟大的母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独之情。废名虽然把大量的古典诗词化用到现代白话中,但并不会使文章显得突兀,相反使得古今互用,文章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刻准确。
例如第十章的莫须有先生今天写日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但与我何干。然而听它越有诗情我越不成眠,我就詈而骂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乡邻有斗者。或乞醯焉。有孺子歌日八月十五月光明。七月七日穿针夜,夜半无人私语时我都听得见。针落地焉。于是我大概是睡着了,因为有点儿说梦话。非非凡想,装点我的昼寝门面。但你们不晓得,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并不假设你们戏台底下令人栽困也。但你们也有万万赶不了我的地方,我虽然神经过敏,形影相随,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总算自己把自己认得清清楚楚了。这一段运用了大量的古诗文,把陶潜的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七月七日穿针夜,夜半无人私语时〞与现代白话文融合起来,使读者读起来另有一番滋味。又如:“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引用了无名氏满江红假设有假设无的雨丝,与梦思的飘忽断续多么相似。刚刚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废名对古诗的引用,对典故的运用,把古典诗词经过自己的发挥和创造融入到现代汉语中,打破了古典文本中程序化了的东西,使古典词语在新的语境环境中得以复活。
二、语法的陌生化所谓的语法的陌生化,是指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在语言结构上,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那么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陌生化是文学创新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废名的创作大多在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其社会背景的影响,接受了五四时期的新思潮,因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语言。他善于打破语言标准和用语习惯,对日常语言进行有意的扭曲和变形,从而使人们平时所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产生审美距离和审美感悟的难度,到达独特、新奇的审美效果。在莫须有先生传中,废名对语言进行了加工和创造,打破了日常语言标准和用语习惯。
例如第二章莫须有先生下乡中:“这个太阳把我讨厌死了""〞这句话从现代汉语标准的角度来看,完全是不符合的。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来说,应该是说:“我讨厌死了这个太阳。〞而废名却不按照常规来写,把“这个太阳〞作主语,使用了把字句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创新。又例如第六章这一回讲到三脚猫中说:“莫须有先生蹲在两块石砖之上,悠然见南山,境界不胜其广。〞废名引用了两句古诗到句子中,虽然使句子起来不太顺畅,但却创造了意境。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享受充分表达了莫须有先生的愉悦的心情。废名用不符合语法标准的错乱语言来表达幻化出来的意境,给人一种更加曼妙的美感,同时也丰富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原始的方言词语
方言是人类最自然的语言,最能表达人的神理,在文学作品中是刻画人物、抒发情感、揭示文化的重要工具。用方言为语言形式就是把语言复原到它的最原始状态,回到根源的一条便捷之路,同时也能是读者产生亲切、新奇、陌生的感觉和地域风情。
废名在莫须有先生传中就大量地吸收了外乡地域有着浓厚文化积淀意味的语言句式和方言土话,并用于丰富人物的性格和点缀于环境的描写中,让方言在和经典的诗意语言的比照中,相互衬托,使小说语言产生奇特的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恢复对生活的原初感觉。例如在第四章莫须有先生不要提他的名字中房东太太说:“我叫你出来。叫你出来为什么不好好的就撤身进去呢。怕什么呢。人家笑咱们不知礼。〞“我的这个名字没有大起得好〞“好在莫须有先生是一位高明〞又如莫须有先生下乡中,“你赶快把东西绑好呵,我要到那头赶午饭呵。〞“糟糕,屙尿的工夫。〞“我不怕强人,我连虎列拉都不怕还怕强人干什么呢。〞又如莫须有先生今天写日记中“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你们也喜不喜欢作牧猪奴戏。赌钱其实有的时候也很有意思,好比就在这天幕之下就行,就好比杠房的执事人等,你们总看见过,那些瞌睡虫真有个意思。〞“莫须有先生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我又生气,说你是同我闹瘪扭儿,——哟,这一个大槐树虫儿。哟,麻得很。〞“这一位三奶奶就不得味儿。人家坐在这里凉快,她放泔水桶。〞这些句子读起来非常新鲜,“撤身〞“没有大起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