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城镇
进程
中的
社区
发展观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开展观
骆 玲 童华胜 作者简介:骆玲〔1965--〕,男,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西南交大区域川渝经济区社会经济开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童华胜〔1969--〕,男,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社区开展是社会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从社区开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城镇化的目标及进程,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社区开展,着眼于建设城乡融合社区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社区开展和社会现代化乃至社会开展的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终极目标。
关键词:城镇化 社区开展 新开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正是循着工业化---城镇化 笔者将城镇化概念定义为城市化加小城镇化,即人口、空间聚落形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诸特征从农村社区---小城镇社区---城市社区转变的过程,并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现代化的开展轨迹而高速地增长。在现实生活中,工业化价值体系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用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用人均GDP来衡量其经济开展水平或现代化的程度。与此相照应,城镇化理论研究那么过分地强调提高城镇化水平,且通常使用城镇化率〔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镇化进程的数量指标;或者热衷于讨论国外城镇化模式与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中心城镇的近域推进或广域推进等问题,而无视了对城镇化的质量,如城乡社区统筹开展及其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对城乡社区在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协调开展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镇化〞的居民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以及人力资源素质改善等问题的探索。
纵观中外城镇化的实践,从城乡别离、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互相接触融合后,产生了一种整合的社会理想,即既含有乡村文明的成分,又含有城市文明的成分〞 周大鸣著:现代都市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28页。
,这是历史开展的必然,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社区开展的殊途同归。从社区开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城镇化的目标及进程,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一、社区开展的意义及其与城镇化的关系
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聚落形式来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通常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可以说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或社会的缩影,“就是区域性的社会,……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何肇发主编: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第3页。
。社区开展与社区建设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不仅是指一个建设的过程,而且也是指一种前瞻性的开展目标。社区开展的本义是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机构,组织发动社区内的社会力量以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并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力素质,培育和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性以及互助、自治等社区意识〔精神〕,以整个社会的开展和人的自身开展为目标,最终促进地域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开展和全面进步的过程。联合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倡导的社区开展方案也特别强调居民参与的自动性、自发性与政府的鼓励作用。显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传统的东西被打破,人际关系与邻里关系日渐淡化,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也日渐弱化,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逐渐降低,对于因环境变化使人们显得无能为力或者无动于衷这样一种危机而言,社区开展运动便成为推动地域社会重建、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性的新的社会开展机制。世界各国社区开展的实践证明,社区开展既是整个社会开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对居民自身的全面开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社会整体上的各项事业开展,都离不开社区的充分发育与进步。只有无数个具体社区的同步开展,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的整体开展并构建和谐社会。那种无视社区开展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以及缺少社区开展的“数量增长型〞城镇化,势必造成缺乏广阔民众参与支持的无根基的开展局面,终究难以为继。社区开展立足于地方社会基层,依靠社区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来谋求开展,既保存了社区这一传统聚落方式的有利因素,又为整个社会开展走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开展道路打下坚实的根底,这是一种良性运行、协调〔均衡〕开展的策略。
2.社区开展是促进社会有方案的变迁、有方向的开展的一种新开展观和一种积极性手段,为落后国家和地区实现整体开展目标提供最有力的帮助,这也是一种既现实可行又具有长远意义的开展途径。通过社区开展,一方面可以丰富社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各级政府所承受的开展压力,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以点带面、层层推进,从而实质性地促进社会整体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
3.社区开展作为“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 徐永祥著:社区开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6页。
可以解决由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城镇人口膨胀及高密度化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我国最严重、最根本、最棘手的城市问题莫过于人口问题,这个问题又直接地衍生出或即将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老龄化问题、贫穷问题等。〞 顾朝林编著:城市社会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第18页。
正因为社区开展是一个制度创新、社会重构、城镇化内涵调整的系统工程,它通过发动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开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协调开展,因此可以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场所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工业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开展的根本历史轨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欠兴旺走向兴旺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城镇化那么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和伴随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城镇化与经济开展水平、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以及社区开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 谢文蕙,邓卫编著: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39页。
当代著名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对城镇化涵义的综合描述为:城镇化作为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它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镇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镇景观逐渐转化为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还包括城镇文化、城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前者是物质形态上的城镇化过程,被称之为狭义城镇化,后者是精神上的城镇化过程,被称之为广义城镇化。笔者赞同城镇化的实质应该是指广义城镇化,这就意味着,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大量地流动和集中,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经济与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与此伴生的是:城镇人口质量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与工业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随着城镇化的广域推进,城镇现代化水平及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地提高,愈来愈多的人享受着城市主义〔Urbanism〕的生活方式,农民的身份、地位及其社会角色、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等等。毫无疑问,城镇化是一个剧烈的社会变迁过程,受各种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交互影响,对于以农业为根底产业、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社会来说,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通过建设和开展具有增长极作用的大中型城市或城市群〔或曰城市带〕以及小城镇体系以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是我国正在实行的城镇化道路。虽然重视城镇数量的粗放型扩张及以工业化、经济增长速度和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比重等作为城镇化的考核指标无可非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关系的重组与人力素质的改善,居民对城镇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及参与共建的意识等方面的状况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社区开展的滞后和城镇化指导思想有关,直言之,现行的城镇化战略缺陷是人为地割裂了城镇化与社区开展的互动关系。
城镇化侧重于“物化〞,社区开展那么侧重于“人化〞。城镇化的外表特征为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的集中以及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等实体变化过程,而社区开展那么以人为本,即尽可能地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充分地享受城镇生活方式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地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优良品德充分地发挥出来。社区开展就是要弘扬一种精神及倡导一种新开展观,让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以积极的、联合互助的行动来改造社区使之成为更适合于人居的环境和更符合社区居民生活愿望的“桃花源〞。社区开展所追求的“以人的全面开展为中心,提高城乡综合文明程度〞这一核心理念,与城镇化、现代化乃至社会开展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中国城镇化战略选择和实施过程中,社区开展同样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关系到整个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及社区居民自身的全面开展,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开展并迈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搞好多层次的社区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来讲有利于激发乡村居民投奔现代城镇文明生活的欲望,为城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机制和方向指引,实实在在地改善城乡社区环境及其居民生活的品质,解决由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以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开展危机,让城乡居民真正地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城镇生活方式和由城镇化带来的公共福祉并提高自身的主体性及参与性,最终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反之,城镇化的进程和城镇现代化的水平将直接地影响社区开展的效果和档次,特别是农村社区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将关系到城乡统筹开展程度乃至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开展的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水平的提高也为城乡社区开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将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和理想的城乡融合社区。这种城乡融合区〔Desakotas〕已在亚洲产生,如正在中国华南富裕地区珠江三角洲兴起,它“既不是乡村亦不是都市,而是兼有两者的特征,〞 周大鸣,郭正林等著:中国乡村都市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13页。
而且“伴随着城乡融合区的产生而开展成真正的都市圈,……在乡村---都市连续体的所有层次上变得更为都市化。〞 同③,见第13---14页。
可以说,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社区开展相得益彰,共同丰富了我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内涵。
但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诸多社区转型问题,比方因工业化造成“洗脚上田〞的农民扮演“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问题,失地农民“市民化〞〔继续社会化〕问题,农村社区被“城镇化〞后的根底设施配套与产业支撑问题,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及其文化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等等,这都需要通过社区自身的开展去解决和完善,“等、靠、要〞或一味寄希望于政府或外来力量的帮助以实现外乡社区的全面开展,都是不现实的。外乡社区只有依靠自身的社会力量,不断形成和开展特色经济,提升区位优势,栽好“梧桐〞引来更多的“凤凰〞栖住,才能有效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总之,社区开展是一个综合的、开放的系统,是社区组织、社区成员和社区资源优化组合、不断完善的过程。引进新社区开展观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提高一国和一地区城乡统筹开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开展的整体水平,改善城乡社区的落后面貌,最终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及素质的上下有多个衡量标准,但最终都会在社区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社会制度性单元中得以体现。因此,搞好社区开展和社区建设是关系到城镇化进程取得高质量结果的重要实施条件和手段。
二、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社区开展的观念误区及改良思路
这集中地反映在城镇化与社区开展的指导思想上,具体分析如下。
1.割裂城镇化与社区开展的协同关系,把城镇化特别是城镇化水平视为主导性的宏观开展目标,而将社区开展视为辅助性的微观开展手段。这是以物为中心的、片面强调经济开展目标和“经济增长第一〞的开展观,重视宏观开展目标的达成和行业、部门及地区开展政策配套,而把社区开展视为实现社会整体开展与进步的辅助手段,为了到达所谓城镇现代化的社会经济目标而不惜牺牲乡村社区利益。在实践中,许多人认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