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性本恶
辩论赛
资料
例子
人性本恶辩论赛资料:人性本恶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方,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那么伪之无所加,无伪那么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秽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那么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那么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开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秽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标准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给予了批判:“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