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docx
下载文档

ID:813011

大小:23.46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土地 整理 综合 整治 升华
从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   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开展历程及概念入手,分析了现行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由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过渡中,应注意与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及产业化相结合。  关键词土地整理 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建设  作者简介:唐琰、周军辉、孙浩,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3)02-190-02    一、概述  我国土地整理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的井田制。从那时起,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开发整理就从未间断过。但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起步比较晚,是在建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屡次进行了以根本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提出,土地整理已成为节地挖潜、增加耕地面积的有效途径。199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將土地整理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充分表达了土地整理的重要性,是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巨大进步。2022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行业标准,对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设计、土地整理开发工程验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22年3月和4月,又先后颁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假设干意见,加强和标准了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行更科学的指导。  近二十年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经历了从社会自发到政府自觉、从分散到集中、从小范围到大规模、从目标单一到具有综合目标的开展历程。国务院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决定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本钱,以进一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的措施,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专项资金大幅增加。2023年和2023年分别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加大统筹城乡开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开展根底(中发[2023]1号)将土地整理开发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建设起来,开始认识到土地整理开发不再是单一完善农村根底设施配套问题,而是要系统解决“三农〞问题,调整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指导我们从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升华。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选择。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改造,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开展,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  二、土地整理存在问题  当前,土地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已逐步被社会所认识。但在实践其内涵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观和生态保护意识欠缺,缺乏可持续开展的理念  土地资源本身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根底地质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等多种要素,能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生态效益,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依存关系。如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且生态系统不断改善;反之,会破坏土地资源,不但阻碍社会经济开展,而且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开展阶段,土地利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一些地方政府用地观念落后,一味着眼于新占地、多占地,而不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好存量土地;仍有少数地方为了开展经济乱“圈地〞,开发区开而不发,土地占而不用;局部地区还存在根底设施重复建设、村庄用地大量闲置的现象,严重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开展结合不够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从起步到全面推进,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土地开发整理几乎全部围绕实现占补平衡工作而开展,仅仅为了整理而整理;规划统筹乏力,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开展的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其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开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开展的根底平台作用。  (三)过分重视耕地数量增加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12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中央提出“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中发(1997)11号)以来,土地整理的整个过程大都是由政府一个在领导、控制和投资,以单一的行政方式推广为主,许多地区只把它当作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只是为了争取占补平衡,在衡量土地整理工程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上,仍然过分强调数量的增加,缺乏衡量土地质量方面的硬性指标。尤其是在当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刚性制约下,许多土地整理工程都把能否增加耕地数量作为工程能否立项的主要指标。  (四)资金来源单一,市场机制观念淡薄  资金短缺是土地整理事业进一步开展的最大“瓶颈〞。虽然近年来土地整理的投资渠道有所增加,但在资金的投入和运作机制上仍然比较单一。土地整理工程一般都是由国家和政府投资,为数不多的几个参与企业也大多与政府部门挂钩,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造成土地整理的负担和利益分配不对称;在市场经济迅速开展的今天,还有些地方不讲投入产出,只图完成上级布置的指令性任务。土地整理事业正处于开展阶段,未来土地整理工程将日益增多,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巨额投资且投资回报期较长的事业。因此,我国的土地整理事业如要长期坚持下去,绝不能没有市场机制观念,实现多元化融资势在必行。  三、土地综合整治的新要求  针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实施综合整治工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与生态建设结合  土地综合整治要求全面进入可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开展、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目标的现代意义的阶段。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尽可能保证社会经济开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一致;保持和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性能与生态功能,以便同时到达保持或提高生产效劳;降低生产风险,保护自然环境潜力和防止土壤退化;保证与提高土地的数量与质量;使其具有经济活力和为社会所接受的目标。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目标是耕地质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环境的极大改善,实现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到达土地的持续利用。  (二)与新农村建设结合  土地综合整治应从实际出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在强调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改善农村匮乏的文体、教育、医疗卫生与防疫设施以及生活垃圾处理与保洁等设施,美化农村居住环境。通过对农户房前屋后、禽畜饲养、垃圾污水等进行综合整治,尽可能把城市的供电、供热和供水等公共根底设施引入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目标。  (三)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  当前,各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很高,但城市缺地、农村缺钱严重制约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建设开展是人心所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顺势而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将农村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促进小城镇开展,同时要把获得土地级差收益返回农村用于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农村土地整治,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耕地增加、用地节约、布局优化、要素集聚的目标,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四)与产业化结合  土地综合整治要求表达农业用地结构多元化和农业生态用地多样化的要求,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土壤类型、生态类型、产业特色和人文特点等进行多类型的选择和组合。工程的实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那么,按照产业化方式运作。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可以通过转包、出租等形式获得相关收益。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化的运行,最终实现工程实施的规模化、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及投资的受益化。    参考文献:  [1]杨继瑞.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  [2]谢炳庚,胡贤辉.土地综合整治的六个关键.国土资源导刊.2023(9).  [3]陈百明.土地资源学概论.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  [4]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23]176号).  [5]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23(4).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