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核心
素养
取向
教学
目标
设计
反思
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设计及反思
侯琼 彭鹏
[]设计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教师可以在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依据的根底上,厘清每个知识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度,运用整合的陈述形式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以确保教学目标准确。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高中地理;热力环流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0-009-02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的与归宿,具有激发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功能。要高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但在现实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局部教师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未结合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局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不够透彻,无法准确地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一直沿用以前的三维目标。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内容为例设计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并进行深刻反思,以期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分析设计依据是设计教学目标的首要步骤,也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包括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实际学情。
1.教材内容
“热力环流〞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知识体系的根基。教材中的内容对实际大气运动进行了简化,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理,为随后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内容奠定根底。
本课时内容包括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理、海陆热力环流、城郊热力环流和山谷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理是理论根底,城郊热力环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所以两者是教学重点。同时,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理也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使该原理变得简单易懂。虽然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占教材内容的篇幅较小,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热力环流的根本原理与现象相结合,阐述形成原因,并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标解读:①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学会运用地理工具综合分析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和日常大气环流现象。②“运用示意图等〞是行为条件,其内涵有二。一是规定了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二是结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行为条件延伸到“运用多媒体〞“运用实验〞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③“说明〞“解释〞都属于理解范畴的词汇,这表示“热力环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教学目标应表达出高要求。④“热力环流原理〞和“相关现象〞是“说明〞和“解释〞的对象,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现象相联系。
3.实际学情
学习动机方面,高一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充满强烈的欲望,但由于第一章行星地球的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地理产生畏惧心理,所以教师需将热力环流知识生动化、直观化,帮助学生重拾地理学习的信心;知識储藏方面,学生在初中学习了气压的概念、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热胀冷缩、比热容等相关物理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根底;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认识到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并且初步具有实验操作和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本节内容复杂,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要求较高,学生难以将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二〕厘清知识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度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了实现立“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开展〞之德,树“具备地理核心素养〞之人的地理教学目标,关键步骤在于厘清知识点与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度〔见表1〕,使地理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展开。
本课时的四个知识要点与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差异。其中,所有的知识点与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关联度都比拟高,而城郊热力环流还与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有较高的关联度。
〔三〕陈述教学目标
陈述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最终环节,陈述质量的上下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ABCD目标陈述法依旧适用于陈述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可以先将四个根本要素罗列出来,如表2所示〔其中“Audience〞为“行为主体〞,一般默认为学生,在表中就不列出来了〕。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目标,其实质是继承与开展的过程。因此,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设计需整合和提炼三维目标。华中师范大学的范泰洋提出了四维“统领〞下的三维“纵深〞设计理念,即每一种地理核心素养都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本文以这种整合共赢的理念为导向,结合表1、表2进行教学目标设计:①综合思维。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的实验,对热力环流有直观的感知;运用物理和地理知识,结合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原理,解释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②区域认知。结合示意图,在比照分析的根底上归纳海洋和陆地、城市和郊区、山坡和山谷的气候特点;结合所在城市,评价城郊热力环流内、外区域的生产生活开展。③地理实践力。根据教师实验和讲解,自主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或是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④人地协调观。通过搜集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在城市工厂、绿化带的分布位置,讨论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对它们位置分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开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一〕深入剖析课程标准
相较于三维目标而言,核心素养是近年才提出的,其内容高度概括,外延较为模糊,局部教师还无法很好地将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了尽快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的转换,教师必须深入剖析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指导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不仅对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还就课程内容提出了教学提示以及学业质量要求,有利于解决教学目标笼统、难操作等问题。
〔二〕认真分析重点目标
并非所有的核心素养都会在同一知识要点上得到表达。因此为了使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认真辨析每个知识要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个核心素养的概念是高度概括的,但是它们包含了许多方面。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分析知识要点所表达的核心素养的具体方面,以确保教学目标准确化和精细化。
〔三〕熟练掌握陈述技术
教学目标形式方面,ABCD目标陈述法依旧适用于陈述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始终把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应使用一些具体的、可评价的词汇,行为条件要切合实际,表现程度那么需符合学生的最近开展区。内容方面,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必须表达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如果暂时无法熟练地陈述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可以在设计三维目标的根底上再融入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设计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目标是新趋势。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反思,以尽快更新教学目标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智嵘,徐宝芳.“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教学设计〔湘教版〕[J].地理教育,2023〔8〕:19-21.
[2]吴鹏.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以“人口与人种〞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16〕:91-92.
[3]范泰洋,黄文斌,彭清思.核心素养取向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5〕:25-27.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