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孔子学术思想与和谐社会.docx
下载文档

ID:803553

大小:18.01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孔子 学术 思想 和谐社会
2023年孔子学术思想与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进展到现阶段的必定要求,是不行回避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进展动力、主体和目的应当体现人的全面进展。“以民为本〞与和谐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哲理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糅合,用以解决当代中国的简单社会问题。 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儒学经典之一的?尚书?就提倡“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其涵义是民众应明白事理,各国应和谐相处,到达天下太平。“和谐〞观念是中国文化宝库传承给我们的精神财宝。另一部儒学经典著作?礼记?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特别明确地以“讲信修睦〞作为最高行为准那么。“和平、和谐、和谐〞三者相辅相成,需要守信,需要责任,需要宽容。这些价值和哲学理念始终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处,造就了中华民族精神,锻铸中国人的品行。 这种“和合〞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中源远流长。我国思想家运用和合概念,从总体上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除强调团结、协作的意思外更有向心、分散的含义,特指事物与其所处的环境和相联系的总体结构实现融合统一,这就是中华和合文化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整体系统思想。下面就孔子学术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中要调整的四重关系,略作阐述。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把人对自然的态度与行为提高到道德修养的高度来熟悉。环境、人口、资源是关系到当代人类生存与进展的世界性、时代性难题。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灭亡、大气污染、全球变温和臭氧层损耗已经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此外,人口膨胀、能源枯竭、自然资源紧缺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华和合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和谐〞保护自然的思想,诸如,“天人合一〞“物我相亲〞等观念,给可持续进展供给了一个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理论根底和价值标准。如?孟子梁惠王上?说“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行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不行胜用也〞。“数罟〞是细密的网子,“以时〞即按适当的时间。周、秦的国家法律都有定期封山,禁止伐木等保护自然的法律条文。中国思想史上也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内容,如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以及王廷相的“人定胜天〞等。也是追求和敬重人与自然生态,提倡人对自然的索取程度应建立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自如的根底上。 其实,和合文化主见的要敬重自然、善待自然与现在提倡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人口掌握意识实质上都是道德问题。 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中华和合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意对社会的讨论,阐发人的社会价值,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在传统和合文化中就贯穿着儒家的民本主义的社会政治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观。如“以天下为己任〞、“公而忘私〞、谋求国富民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理想;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高尚品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意识和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人类所制造的文化,集聚并积淀为“社会遗传密码〞又塑造着人类。和合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存和复制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作为一种社会潜在意识,它通过民族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气、审美情趣,折射出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心态结构。它成了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仍具有向心力、分散力,直立于世的精神支撑,也是今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宝。 人际关系 和合文化强调通过调整人际关系以解决冲突冲突。其根本原那么就是“推己及人〞,理解人、敬重人。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等。假设人人都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只想到自己,那么人们之间就会加深理解,互利互让,和谐相处。如在处理内外远近的民族关系上,儒家主见慎用武力,重视教化抚绥。孔子曰“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那么安之〞〔?论语季氏?〕“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所著?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引用林毓生的话说“儒学把人们内省精神和道德修养作为治理社会和讨论学问的根本〞是很有见地的。(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57页,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 人与自身(内在精神世界)的关系 和合文化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其道德修养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气。从孔子开头就特别重视道德实践。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把履行这些道德看得比学习文化学问更重要。儒家特殊强调为政者在道德实践中的带头作用。孔子主见“为政以德〞,提出正人先要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领导者,带头履行道德义务,在今日尤为重要。 二是强调道德的自律性。由于道德是一种自律的义务,道德修养就是要发挥行为者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首要的一条就是“诚〞。?高校?提出了“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要心口如一,言行全都。其次,就是提倡恕道,将人比己,宽厚待人,主动向好人学习。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善而内自省也〞。 三是强调“内省〞。社会道德建设当然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和道德评价,但重要的是靠人们自身的道德觉悟,即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我思想斗争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践履〞“自律〞“内省〞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养成的根本方法,应当说对今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特殊是个人道德修养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