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docx
下载文档

ID:803476

大小:21.98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幼儿园 科学 活动 环境 培养 幼儿 科学素养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学教育物质环境是进行科学活动的具体保证,它吸引幼儿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观察。其次是科学教育的材料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具体可感,是幼儿活动的支柱。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3)2-113-001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验证,把丰富的物质材料作为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创设开放的物质环境包括材料的准备、材料的投放、材料的回收,让它具有开放性、教育性。    一、把准备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以往的活动中,由于旧教育意识及传统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材料的质与量、投放的适宜性等方面显得较盲目;而这些材料多由教师去收集,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在材料投放下去后幼儿却未必对它们感兴趣。现在,我们将材料的准备工作交给幼儿,每一件物品幼儿亲自去操作,他们对自己的物品容易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开展活动时,就能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的欲望。如:大班科学活动“力〞,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幼儿体验感知到力,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和演示,是很难达成教育目标的。当我要求幼儿拿出各种操作材料——童车、动物摇椅、拉力器、皮球、高跷、小推车、小汽车、小篮子、玩具枪等,然后引出“力〞的概念,结合提问“需要力吗,为什么〞幼儿就有体验。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找力。“力在哪里〞在探索中解疑,幼儿据已有经验探索操作。幼儿在玩中体验、感受力的存在;在反复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中,初步感受不同的力及其作用。(压力、拉力、弹力),师生的共同探索中,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争论,到达归纳整理的目的。    二、把投放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材料投放过程也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开放式的材料投放能让幼儿感到无拘无束,从而主动介入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也注意区别。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有所侧重。因为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因此,每次科学活动中,我们围绕目标,充分考虑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在不同方式的接触中,把握材料的整体特点。如,材料是按小组进行发放,还是人手一份;每组使用一种材料还是几组轮流使用一种材料;材料是适合在室内投放还是在室外投放;或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在“彩陶制品〞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陶制品制作过程,我和幼儿先共同到室外采集泥巴,玩泥巴,然后分组制作、个别指导。幼儿不仅真切地感知到黄土的特殊粘性,而且制出了奇异有趣的泥制品,开展了求异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把回收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机。在各种各样的纽扣活动中,我完成了预定教育目标后,就把投放的材料收了上来,可我刚宣布活动结束,孩子们就纷纷聚了上来,有的说:我可以按颜色给它们分家;有的说:我想按纽扣上的洞眼个数分家;还有的说:按有没有镶亮边给它们分家。小朋友们都抢着按自己的想法给纽扣分家,活动自然地往下开展着,并随着幼儿不断的发现,活动内容也随之丰富。    四、把教师的要求转为幼儿愿望    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舒畅的环境气氛,自觉做保护幼儿创新萌芽、启迪幼儿创新意识,激发幼儿创新潜能,开展幼儿健康个性的有心人,使幼儿在活动前感到宽松、平安,而不紧张拘束或有压力;教师不过多地提出纪律要求;在活动中要以平等民主的方式“笑纳〞全体,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如给叶子分类,不规定按什么分,幼儿动脑想出许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有没有刺〞分,还有的按“外表光滑与否〞来分,按“厚薄〞来分等等。又如在春游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步行踏春,幼儿身临其境地在原野上观察到了大片大片的黄色、绿色,陶醉于美妙的春光之中。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尤其注意园内缺少的动植物和春天的景象,并争取让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能讲得出。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幼儿的身心也健康地开展。    五、把教师的情感转为幼儿探索动力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论述环境说中指出,但凡可以给小孩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因为人的动作可以直接影响小孩的动作,他看了就可以模仿。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对某一课题内容充满兴趣,势必在活动中感染幼儿,幼儿也会情绪活泼,积极投入探索活动。教师时而观察幼儿的活动,时而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始终在支持着自己,就可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教师时而俯身倾听幼儿的发现,时而给予幼儿启发性的提问,就更能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大胆实践;在屡次探索失去信心时,教师那么微笑着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一句“你能行〞、“再试一次吧〞的积极态度去燃起幼儿再试一次的信心。就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既指导幼儿,又不包办代替;既不插入幼儿的探索活动,又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尊重和接受的态度,使得幼儿大胆想象,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六、把教师操作验证转为幼儿动手操作    如果幼儿先看了教师的演示,再严格地一步一步按教师规定的步骤去做,重复教师的演示实验,虽动了手,也有观察,但那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观察,缺乏主动性;没有独立动脑,增长了依赖性和惰性;未能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去做,不能算真正的探索;验证性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算真正的“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如果教师立即给他答案,或者事先演示,幼儿跟着做很容易就获得了结果。但幼儿失去一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时机。反过来,假设让幼儿操作后、教师操作验证,不但给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时机,幼儿还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发现的,那份惊喜、那份自豪是可想而知的。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开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唐淑,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粹(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