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嘉兴市
本级
经济发展
研究
关于嘉兴市本级经济开展的研究
【摘 要】阐述本级经济开展现状;从1983年至2023年间市本级开展的有关数据,结合周边城市、县市的开展情况,查找和分析市本级经济开展不快的原因;在此根底上提出促进嘉兴市本级经济开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嘉兴本级;经济开展
1983年前,嘉兴是嘉兴地区开展最好、实力最强的1个县级市,在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时GDP已占全市29.3%。但嘉兴县级市拆分为嘉兴地级市本级的城区和郊区后,由于同一区域内的行政本钱急剧增大,进而影响了嘉兴市本级的开展,到2002年嘉兴市本级经济规模只相当于海宁或桐乡。2003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及时进行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人员下派、经费下拨〞,使本级经济实现了第一轮快速开展,到2023年市本级局部经济指标在全市中的占比曾一度提高到三分之一,相当于海宁加桐乡的规模。但随着政策红利的用尽及浙江省强县财政体制的深化等因素,嘉兴市本级经济又开始连续低于全市平均速度。为做实中心城市地位,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集聚、辐射效应,我进行走访调研,通过对本级经济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快开展市本级经济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嘉兴市本级经济开展的现状
1.市域经济中心地位不彰显
嘉兴市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驻地,是全市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应是全市的经济中心。2023年市本级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7亿元,只占全市生产总值4355.24亿元的23.35%;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022.26亿元,只占全市的23.07%;实现财政总收入252.69亿元,只占全市的32.85%。经济中心地位还没有彰显,而其他中心城市本级经济在全市中的占比一般都超过40%。
2.中心城市本级规模不匹配
嘉兴中心城市本级模明显小于周边地市和省内的地级市,现有土地面积968平方公里,市本级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只有24.71%,在全省11个地市本级中都是倒排第二。现在的规模最多只相当一个县市,甚至还不如开展较好的县市,像绍兴诸暨、杭州萧山、宁波慈溪、杭州余杭、温州乐清等县市规模都已比我们市本级要大。
3.开展引领辐射功能不具备
一般中心城市本级集聚全市30%的人口,实现全市40%的财政收入和5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能在市域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杭州、宁波,甚至舟山、湖州在市域中都已发挥引领辐射作用。而我们市本级2023年人口占全市的24.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市的27.49%,与市域中的海宁、桐乡相差不大,对市域的引领辐射功能已非常有限。
4.本级经济开展后劲不强劲
2023年市本级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17.3%,而同期平湖、海宁、桐乡分别增长20%、19.5%、18.3%。市本级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22.26亿元,而海宁、桐乡、平湖、嘉善等县市也都已跃上千亿台阶。从近几年投入来看,海宁、桐乡、平湖等县市总量都在逼近市本级,并且工业生产性投入的占比和投资效果系数都比市本级高。
5.本级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市本级三次产业结构不盡合理。市场建设方面海宁皮革、桐乡濮院羊毛衫都全国有名,而市本级却鲜有全国知名的市场。二产方面还没形成大型现代工业产业链,尚无千亿产业和有竞争力的百亿企业。2023年像市本级的秀洲区,唯一超百亿元产值的还是纺织行业,实现产值173.61亿元。
二、市本级经济开展不快的原因
1.可用财力少,政策力度小
浙江在财政分配上实行省管县体制,对事权比所辖县市多一层级的地级市财权与所辖县市处于同等地位。2023年,嘉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6.65%,而同期海宁、桐乡分别到达57.34%、56.96%,造成事权上与县市处于同等地位的市辖区半级财政分成更少。在财政供养负担上,市本级却要承当数倍于县市的财政负担。造成市本级用于开展的资金少,在政策扶持力度上没法与县市比。
2.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
市本级各区缺少县市的审批权限,县市能直接审批的事项,我们需要区审核好后再报市审批;需要省里审批事项,县市审核好后可直接批省里审批,而我们区预审后需要报市审核,再由市里转报省里审批,市本级工程审批虽多了一个环节,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审批速度,审批下来一般要比县市多化一半时间。这种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影响了投资环境,进而也影响了市本级经济的开展。
3.城市能级低,集散功能差
嘉兴城区原来只是个县城,城市能级本不高,1983年撤地建市后城区不断扩大,到目前已建成区已经超100平方公里,但由于城市公建设施绝大多数都布局在东南区块,使城市西部区块成为“木桶理论〞的短板,影响了城市整体能级的提升。使得市本级在产业方面不仅没有像其它中心城市一样能向市域内的县市进行梯度转移,而且还要与市域内的县市进行竞争并还不具优势。
4.资源配置散,整体合力弱
在资源配置方面,县市由省里直接分配后可集中资源及时有效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而我们由省里分配到市里后,再在市经济开发区、南湖区、秀洲区和市六大国有公司中进行分配,由于开发主体过多、资源配置过散,不仅形不成合力,而且还会让主要主体因资源要素缺口巨大而造成好多重大工程无法引进或落地,甚至现有优势企业扩张因无资源配置而被迫外迁。
5.无序竞争多,优势消耗大
市本级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统筹协调。各区都在自己范围内搞资源优化配置,其结果很难做到市本级一盘棋,往往会造成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相互削弱、相互抵销。像经济开发区建“嘉兴建陶市场〞、南湖区建“万好家居〞、秀洲区建“好一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外各区的商务中心布局还在继续重走老路。在引进区外资金中,各区还是把市本级的其他区当作区外,竞相出台政策拉对方企业。
三、市本级经济开展的建议
1.科学制定一个战略目标定位
纵观全国或全省,很少有重大战略布局在嘉兴,但嘉兴可以把握“沪杭同城〞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历史机遇,找准定位、自加压力、明确目标、主动出击。
〔1〕近期目标可定位为市域经济中心。到2023年营造好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美丽新嘉兴,市本级根本建成大型现代工业产业链和市场体系,经济辐射范围扩大到整个市域,建成嘉兴市域经济中心、商业商务中心、综合效劳中心;市本级人口到达全市的30%,规上工业产值到达全市的33%,地区生产总值到达全市的38%,财政总收入到达全市的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全市的40%。
〔2〕中期目标可定位为浙江省第四城。到2025年建成到上海的轻轨和地铁,成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第一城,经济辐射范围扩大到整个市域和周边县市,建成浙江省区域创新副中心、浙江省经济副中心。市本级人口到达全市的35%,规上工业产值到达全市的36%,地区生产总值到达全市的45%,财政总收入到达全市的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全市的50%。
〔3〕远期目标可定位为长三角区域首位度较高城市。到2030年建成到杭州的轻轨和地铁,实现沪杭同城,经济辐射范围扩大到周邊地市,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副中心、长三角区域总部经济集聚区、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效劳业中心和市场大市,挤身长三角区域地级市前列,能向市域内县市进行产业转移。人口到达全市的40%,规上工业产值到达全市的40%,地区生产总值到达全市的50%,财政总收入到达全市的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全市的60%。
2.大力争取区划、财政二大调整
嘉兴市本级规模小、财政负担重是造成嘉兴“弱市〞和本级经济后劲缺乏的二大外因,所以要大力争取区划、财政二大调整。
〔1〕争取对市本级区划进行调整。我们周边的杭州、苏州等城市本级能级本来就很高,但他们还是通过把市域内最强的县市撤县建区来进一步扩大市本级规模和提升本级能级。原本与我们能级差不多的绍兴、湖州,也通过把市域内较强的县市撤县建区来拉开与我们的差距。我们也可以向上争取把市域内较强的县市撤县建区,或至少将紧靠市本级的桐乡濮院、海盐横港等新市镇划入市本级,以使市本级规模扩大、能级提升、产业整合。在此根底上,可从市本级“城小区大〞,经济开发区〔国际商务区〕与南湖区、秀洲区空间上重叠,不利于市本级发挥“1+1+1>3〞效果的实际,可以对南湖区、秀洲区、市经济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及市属国资集团等多个开展主体进行必要整合和管理体制调整。如南湖区与国际商务区合署办公,秀洲区与市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或将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开发的街道交由各区属地管理等。
〔2〕争取对财政分成方法进行调整。目前浙江省实行“省管县〞、“市管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对区多、总量大、在全市占比高的杭州、宁波等市来说问题不大,而对嘉兴等市本级来说无疑是重大挑战。我们可以从“区少、财政总量小、在全市占比低〞等实情,建议省里在不减少省级财政的根底上对各地市、县市分成进行必要调节和平衡。如:对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占比不到35%且总量不到150亿元的地市,市级地方留成可增加20个点;本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占比不到40%且总量不到200亿元的地市,市级地方留成可增加15个点;本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不到45%且总量不到250亿元的地市,市级地方留成可增加10个点。同时对财政总收入超100亿元的强县〔市、区〕适当减少地方留成比例。在此根底上市里也可从本级各区可用财力的角度适当调整财政体制。
3.努力实行人员、事权、资源三大优化
财政供养人员多、事权分散、资源配制不均衡等也是本级经济开展的制约因素,所以要努力实行人员、事权、资源三大优化。
〔1〕实行人员优化。要管控市本级财政供养人数。要严格控制各部门的行政编制数量,也要严防有些行政部门借举办事业单位来扩充事业编制人员;对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增加的机构及人员,也要尽可能在市本级内部通过人员调动、编制划转来调剂解决,同时防止人员调剂出一方再行招收人员。要引导市本级干部有序流动。可对各区的区管领导干部在市本级范围内进行组织调动;可对各区的部门中层干部在市本级范围内进行人事调动;也可在各区选派部门负责人到市级有关部门任职工作;也要继续选派市级部门优秀中层干部到各区有关部门任职工作。以不断淡化本级各区的区划界线,共同来树立一个市区概念,让干部都能围绕市本级经济开展效劳。
〔2〕实行事权优化。要给予各区相应的县〔市〕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都可下放给各区。对各县市能直接审批而我们在市级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可授权给各区直接审批后交市级有关部门备案;对需有省级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可由各区直接审核,市级部门见章跟章,由各区直接或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一起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同时要提高办事效率。对有法定程序的事项,要在不违反原那么前提下能实行简易程序的要实行简易程序;对事实明了且没有法定程序的事项不要人为设置程序。
〔3〕实行资源优化。要优化空间布局,确保市本级各区都能合理规划布局、整体有效开发、伸展自如开展。要优化公建设施配置,公益设施、根底设施等要在本级统盘布局、合理安排、同步推进,防止出现因城市某个区块短板而影响城市的整体能级。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要根据市本级整体开展重点、各区的开展实际及工程的轻重缓急来及时优化配置,尽量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让资源能及时发挥出最大的开展效应。
4.着力做好开展、规划、鼓励、考核四项统筹
开展上的不同心、规划上的不同步、鼓励上的不同力、考核上的不同调,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本级开展的优势,所以要着力做好开展、规划、鼓励、考核等四项统筹。
〔1〕统筹开展。市本级要一盘棋布局,齐心协力、统筹开展,做到同心、同步、同力、同调开展。要统筹好城乡开展;统筹好本级各区开展;统筹好产业开展;统筹好市级国有公司与本级各区开展;也要统筹好开展与环境保护,水源保护与生态补偿等事关协调、可持续开展的各个方面。
〔2〕统筹规划。市本级在产业定位布局、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网络建设等规划方面可由市里牵头会同各区共同制定,再交各区和有关实施主体直接实施。在二产规划上要充分考虑产业现有根底、优势和特色,着力抓好产业提升和产业链延伸,着力培育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并在市本级统一布局。在商业中心上特别是城市综合体布局上,要按照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