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谁的有效性?何种有效性?.docx
下载文档

ID:802632

大小:21.35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有效性 何种
谁的有效性?何种有效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源始〞性问题。近年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论著非常多。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逻辑“预设〞:有效性是教育决策者或教育者的有效性,有效性是一种“为他〞的工具性的有效性。实质是,作为观测与测量点的主体代替了伦理、审美和政治的主体,这样就会出现“我们越强化,我们越弱化〞的悖谬现象。有必要对这一“先在的假设〞进行反思和发问:谁的有效性,何种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述问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底和较广阔开展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永恒话题。在较早诞生的德育那里,人们对它的有效性的质疑就一道产生了。从苏格拉底与普罗泰哥拉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辩论开始,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1]。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源始问题〞。近年来,国内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论著非常多。研究涉及有效性的内涵和本质、致效因素及失效原因、有效性评价及增效对策等诸多方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两大重要的研究领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与此相应,有关“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分析〞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逻辑“预设〞:有效性是教育决策者或教育者的有效性,有效性是一种“为他〞的工具性的有效性。结果是作为观测与测量点的主体代替了伦理、审美和政治的主体。那么,试问:教育对象这一教育的“唯一合法主体〞的主体地位何在?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兜圈子〞现象(列宁语),即有学者指出“我们越强化,我们越弱化〞。所以,有必要对这一“先在的假设〞进行检讨和追问:谁的有效性,何种有效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通过查阅相关学术专著和学术期刊,笔者从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重点概述关于德育有效性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看法。  (一)国外研究动态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我国特有的一门学科,即使我们所称的德育,也是“泛政治化〞的,其根本属性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资料,国外难有可资直接利用的材料。国外没有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渗透于公民教育、哲学、宗教学习中,但教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西方在教育学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哲学、道德哲学等方面所做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如关于“灌输〞的研究,自古希腊(如安提西尼)、古罗马(如普鲁塔克)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一些重量级人物,如卢梭[2]、斯宾塞[3]、夸美纽斯[4]、洛克[5]、杜威[6]等都奉献了自己的思想。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角度,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比较研究,如对前苏联、美国、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研究(前苏联根本是作为反例来研究的),大致可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即他们比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高扬主体性,提倡主体德育,德育方式是隐性的、渗透式的。  (二)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专门针对德育有效性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是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也许德育有效性问题已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所包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大致可以描绘出一条逻辑主线:有效性的内涵及评价——失效原因——增效对策。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群体为主[7]。  1.关于有效性的内涵及评价问题  有学者认为,有效性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有效性,既要考察其到达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又要考察其符合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还有人认为,有效性是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有机统一,它们是把握有效性内涵及评价标准的三个维度。有学者认为,有效性评价本质上包括内容的有效性评价、过程和绩效的评价、系统的有效性评价。  朱平认为,检验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教育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德育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说,应表达为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开展或转变。为此,提出了知晓度、认同度、内化度及行为的意向性、一贯性等实效性检测的指标和原那么方法,并对实效性评价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8]。  沈壮海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是这一领域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成果。他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展开为序,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并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9]。  2.关于失效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有人认为是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职责要求,或整体上难以胜任教学需求。还有人认为是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偏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运行存在偏差,具体有功利化倾向、游离化倾向、智育化倾向、强制化倾向和形式化倾向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偏差,包括内容设计过于理想化,缺乏层次性,缺乏稳定性和时代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及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包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偏颇、功能认识的偏差、泛政治化倾向等。  3.关于增效对策  各种观点主要有: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科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发大学生的接受主体意识;树立整体有效性理念等[10]。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