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坚持
科学
发展观
循环
经济发展
论文范文
坚持科学开展观与循环经济开展论文
一、开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开展观的必然选择
科学开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开展。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建立在循环利用根底上的新型经济开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73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开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而非机械工程学规律来指导经济生产,既考虑工程承载能力,又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承载能力之内的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地开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开展共存是科学开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开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重要途径。无数实践显示,循环经济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必然要求,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展就不能持续进行。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人类社会开展需求却不断增长,如果这两方面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生态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根底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开展才能得到实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开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开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为准那么,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通过延长生产链条,推动环保产业与其他新兴产业的开展,增加新的就业时机,促进社会稳定开展;循环经济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从根本上到达节约资源的目的,缓解经济开展和资源缺乏的矛盾;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的利用资源为特征,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许多地方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令人担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我国的经济开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展保持较高的增长,但能源消耗量巨大,我们每创造1美元利润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目前,很多产品正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那么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本钱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经济开展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我国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只有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才能为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根底、经济模式和技术支持,到达可持续开展的环境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安全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立足于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推行循环经济开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正确理解开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原那么
经济开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模式;第二种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就是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应式循环过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本钱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这一点看,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其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农业生产技术模式核心是劳动力与土地简单结合,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小规模生产,生产过程根本不产生废物,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因此,循环经济发挥作用的重点是工业生产,一般说来,循环经济在工业生产中的体现就是生态工业,根本原理是工业生态。1989年,原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副总裁RobertFrosch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工业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业生产的一门新兴学科,将工业生产视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将一个单元产生的废物作为另一个单元的营养物,这样,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按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循环经济也可以分为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种模式。企业小循环模式是指企业内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废料回收生产技术和推行污染排放的生产全过程控制,全面建立节能、节水、降耗的现代化新型工艺,以到达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区域中循环模式是指以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的形式出现,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这种生态链可以扩大到包括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在内的不同产业领域。社会大循环模式是指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主要包括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引和群众的微观生活行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那么。减量原那么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原那么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效劳的利用效率;循环原那么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换句话说,就是资源投入最小化、废物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生态系统最优化原那么。具体说来,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应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生产者应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消费者应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效劳的时间。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屡次回收利用,实现废弃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量排放。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到达系统的整体最优。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提升环境容量,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效劳的生态化方向转型,力求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开展。
三、坚持科学开展观开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加大宣传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循环经济,形成良好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全民意识,是一件事关中华民族兴衰的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能否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好的生存空间,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携起手来共创美好家园。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着重说明开展循环经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使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深刻领会开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开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2.做好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循环经济知识普及教育。循环经济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供人们炒作的时髦概念,它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全新经济模式,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含许许多多具体内容。发动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朝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循环经济使用技术方向进行研究,形成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循环经济使用技术,尤其是那些盈利较多并且污染非常严重的经济组织,它们是应用循环经济使用技术的重点单位,也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展两者矛盾最突出的单位。我们目前开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研究出能够让企业获利的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能够使得企业在追求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取自身利益,否那么很难实施。同时将循环经济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中小学课程中,系统地安排循环经济的相关内容,使他们获得关于循环经济的根本原理方面的知识;在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开展利用循环经济的技术培训和开设循环经济专业,培养出一大批掌握循环经济使用技术的技术人员和从事循环经济使用技术的研究队伍。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开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施循环经济的有效保证。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多采取末端控制、指令性控制,对根本解决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影响力不强。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定并完善鼓励支持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使法律法规能真正起到预防污染和绿色导向作用。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开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借鉴日本等国经验,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工业废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生活垃圾回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要适当缴纳一些费用;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鼓励措施。
4.建立新的经济核算制度,变传统GDP为绿色GDP。GDP是衡量一国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我国干部政绩的标准。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对开展人与自然有了新的理解,中央形成了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为根本内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开展观,所以我们应设计一套直接以社会根本需要为依据并有助于促进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加以有效利用与保护的绿色GDP经济指标体系。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把开展循环经济,推进全面开展、协调开展、可持续开展作为重要宗旨。从国家全局角度看,有必要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开展指数,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开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
5.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通过试点树立开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作为许多企业学习典范。利用现代化科技与绿色技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开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那么,全面规划、合理组织替代型产业。如积极拓展以节能、增能、多能互补的能源综合开发工程,以资源回收利用为主体的垃圾资源化工程,以无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开发等农副产品加工利用及储存保鲜为主的生态经济工程等,以到达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通过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置循环经济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置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