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之有效性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799291

大小:21.45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高校 道德教育 有效性 探析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之有效性探析   [摘 要]高校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因其意识形态化、形式化、非生活化等原因,已无法有效承担起高校道德教育的任务。欲建构有效的高校道德教育机制,需建构道德教育人文化自性,整合道德教育理论,注重其生活化与主体性建构。  [关键词]高校 道德教育 人文化 有效性建构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6-0060-03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中西方道德教育的共同探索主题,亦是当下学校教育之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逐渐由一个封闭、单一的社会形态转变成为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形态,相应的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与21世纪社会开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教育问题。其中,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根底与核心。长期以来,由于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的遮蔽,传统道德思想被简单批判,西方道德思想亦被错误认定,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未能辩证对待,无法建立起有效的道德教育,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学科与分数本位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道德教育的实效,造成了我国当下道德教育的泛化与虚化。当下高校道德教育之理论探讨不可谓不多,其宏观建构不可谓不大,然现实之效果却令人多欷歔。而高校学生的案例,如李启明、药家鑫案等,更是暴露了我国当下高校道德教育的虚化。如何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为了更好地进行问题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道德教育之定位以及我国高校当下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其问题,梳理其本质,再进行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与建构。  一、大学道德教育的定位  在现代社会,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开展的“动力站〞,文明的传承与开展、人才的教化与培育、技术的开展与科学的创新、知识的存蓄与传播等,无不以大学为其根底。大学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本质在于 “树人〞。大学道德教育作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教育方式,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对于大学道德教育的定位,中西道德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国外高校之道德教育定位为宗教教育、人文教育、品格教育以及理性教育,其高校道德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到科学教育与价值中立、反对权威教育,继而开展成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个性教育、生活教育以及人格教育的逐渐整合。而我国的道德教育受儒家思想的熏染影响,更注重道德的教化与人格的张立。大学是大人之学,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  大人之学首先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内圣修为,其倡导的是一种基于人性的道德训练与良知推致。近年来,我国道德教育舍弃了过去重德性的传统,而转向了科学主义与理性主义。综观中西道德教育之开展历程,道德教育既有其与时代相契合的教育思想,也有其一以贯之的教育主旨。结合中西道德教育的内容变化与历史开展,现今大学道德教育之内涵应有如下之主张:首先,大学道德教育是“为己〞教育,而非“为人〞教育。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是一种基于内在德性的扩充、推致的道德教育,而“为人〞之学却是一种外在虚泛之教育。儒家之“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便是其意;其次,大学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种基于启蒙的理性教育;再次,大学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基于心理学根底的认知教育;最后,大学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与生活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付诸实践的教育。大学道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生活,以学科蔽生活,那么道德教育虚化,以生活涵学科,那么道德教育彰显。  二、当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开展中,高校道德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更是暴露了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弊病。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因其意识形态化、形式化、非生活化、知识化等原因,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开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当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受方案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担了太多政治教育的任务,被意识形态教育所取代。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只是一些空泛的政治说教,而无敦实的人伦教化;只注重崇高理想教育,而无基于人性的熏陶与扩充。目前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目标理想不可谓不高远,内容不可谓不宏大,但却因其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脱离,指导性与操作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反思、共鸣。  (二)道德教育功利化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因受高校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道德教育功利化较重。在我国,高校教育日益高中化,应试教育色彩越来越浓。从高校教育的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教学设备以及就业率等,都注重具体的量化指标,反映了大学教育的知性取向。高校以量化指标为标准,日益企业化。教育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高校道德教育只是知识性的记忆,而无法承担其应有的德育教育作用。  (三)道德教育虚无化  道德教育是修己达人的德性教育,其根本在“为己〞,其方法在践履。而当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与学科教育,它过于注重道德理论、目标的理论建构与教化,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与实践性要求,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导致学生知行脱节,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大大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成效。由于道德教育实践性缺失,高校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概念的灌输,而没有德性的内化,无益于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建构,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时,学生应变能力较差。大而空的德育理想、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能加强德育的作用,反而淡化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的虚化。  (四)道德教育非人性化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