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数控机床
主轴
激光
热处理
工艺
研究
文献综述
数控机床主轴激光热处理工艺研究
引 言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期出现以来获得了长足开展。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能以较高的生产率适应煤矿机械不同零部件的加工, 并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稳定的加工质量;工序集中, 一机多用, 能够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和或不能完成的复杂型面加工。为适应机加工更高的技术要求, 数控机床的转速已高达每分钟几十万转。数控机床的大功率、高转速给主轴的设计、生产带来了新问题。机床主轴发热量大, 磨损严重已影响到数控机床特点的发挥。
传统的高频淬火、主轴整体淬火、局部渗碳等方法只能满10000 r/min的转速要求,而现在数控机床主轴转速提高了几十倍,传统的方法由于受到生产周期长、设备要求高、消耗电能多、不环保、工件变形大等缺点的限制,已不能满足机床主轴高转速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机床主轴新的外表热处理方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之一,在工业、农业、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激光金属外表硬化常称激光热处理,它是随大功率激光器功率不断提高而迅速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应用强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把激光束作热源对金属材料外表进行局部快速加热,靠金属材料自身的热传导进行冷却(冷却速度高达100107 U/s01)。导致被激光加热过的金属表层区域的金相组织、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变化,到达外表局部硬化的目的。
与传统热处理方法相比, 激光热处理可满足上述数控机床主轴的新要求。激光热处理利用高密度的激光束照射金属材料外表, 使材料表层温度迅速升高, 当激光束停止作用后, 材料基体温度迅速下降, 从而使材料表层经历一个热处理过程。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功率密度分布、激光作用时间等参数,改变金属热循环形式, 可以完成材料表层的淬火等工艺。激光热处理有如下一些特点: (1) 激光束能量密度高, 加工速度快, 并且是局部加工, 对非激光束照射部位影响极小。因此, 其热影响区小, 工件热变形小, 加工精度高;(2) 被加工件不受尺寸、形状限制, 无需冷却介质;(3) 无污染, 噪声小, 劳动强度低, 生产效率高。经激光外表热处理过的主轴外外表(40Cr) 可形成坚硬的淬硬层, 硬度可达HRC60-66, 并且淬硬层全部为超细马氏体, 各项性能指标优于高频淬火组织。
因此机床主轴磨损严重, 外表容易烧伤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开展。采用激光外表热处理工艺, 对机床主轴主要外表进行快速激光扫描, 可获得高硬度淬火硬化层。激光输出功率越大, 光斑的平均密度越高, 从而使淬硬层深度和宽度增加。理论和实践证明, 在数控机床主轴的加工过程中, 穿插激光热处理可有效提高其耐磨性。
激光热处理技术
1.激光热处理原理及工业生产装置
强激光照射金属外表时,假设克服高反射,大局部透入金属外表被吸收[1]。激发态的电子与晶格或其它电子碰撞,将金属外表局部的热量迅速向内部传递,形成极高的冷却速度,使外表硬化。影响金属吸收光能的因素主要有金属材料的性质、外表状态(粗糙度、颜色等)。大多数金属对波长10.6μm的红外光的反射率均在90%以上[2],要提高金属外表对10.6μm的红外光的吸收必须对金属外表进行涂层处理,涂胶体石墨、磷化、磷酸锰、磷酸锌或特种专用涂料。对涂料要求:增强吸收10.6μm的红外光,除去容易,涂层工艺要简单、厚度要适宜。专用涂料配方中还可以参加适量有利相变的元素[3]。主要目的是使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大幅度提高。
激光光束照射到钢外表时,外表层吸收能量,使钢迅速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转变成奥氏体,在冷态基体自冷作用下实现淬火[4]。由于加热速度快,钢的奥氏体化温度提高得很多,奥氏体形核率增大,但生长受到抑制,加上碳原子来不及扩散,得到成分不均匀且细小的奥氏体,故淬火后获得微细马氏体组织。所以激光淬火后的钢,具有高强度和硬度[5],而且表层存在剩余压应力,有益于提高硬度、耐磨性、疲劳极限和抗蚀性。
激光热处理装置系统组成如下[6]:
(1)激光器系统包括激光器(含激光电源)、激光功率监测及激光功率反响装置。大局部用横流或轴流CO2激光器,上千瓦的常称大功率激光器。1~2 kW能解决一般热处理问题。固体激光器中常用铷玻璃激光器及YAG激光器。
(2)导光系统即光路转折调整机构与聚焦组成。光路局部常用He—Ne激光准直,把激光束引导到工件待加工外表;聚焦是改变光斑大小的关键部件,通过改变工件外表的激光功率密度,到达不同激光热处理的目的。聚焦分反射式或透射式,聚焦光斑有圆形散焦光斑和矩形散焦光斑,后者称宽带聚焦,较前者复杂,但硬化层硬度分布均匀。
(3)微机控制淬火机床(工作台)针对不同工件形状、不同加工目的而设计,配备灵活通用的工装夹具,有专用机床,也有多用机床;固定被淬火工件作平动、转动或合成运动;另一种靠导光系统移动光斑,淬火机床仅固定工件,这种机床就是一个工作平台,但光路移动部件精度及稳定性要求较高。
2.采用激光处理的工件主要特点
(1)加热快,温升速率高,热影响区小,变形小,甚至无变形[7]。
(2)外表硬度高,比常规热处理高10%~15%,激光热处理对各种材料硬化影响,如表1所列。
(3)可对各类复杂程度不同的零件实现外表、局部淬火处理。
(4)提高了抗疲劳强度和抗蚀性,耐磨性好。
表1 光热处理对各种材料硬化影响
研究方法的分析
1.选择数控机床主轴和实验材料
数控机床主轴一般采用40Cr、45 钢。选择电主轴作为主要的实验对象( 见图1) , 该电主轴要求材料为40Cr, 调质处理, 主轴转速8-10 万r/min, 最后安装轴承处及主要外表硬度为HRC52-56, 并随机附带4个试样, 试样直径Φ80 mm, 厚20 mm, 两端磨平, 在激光淬火时, 外表均匀[8]。
图1 电主轴示意图
一般钢铁材料对常用10.6 μm波长激光吸收率很低, 仅为30% 左右, 因此在实际使用CO2 激光器进行热处理前, 分别在主轴和试样上涂一层特别的涂料, 以增加对激光的吸收[9]。
用5kW的CO2横流式激光器对主轴及试样进行激光热处理, 其输出功率P = 1800-20230W,稳定度为±2%,扫描速度为5mm/s,机床转速为30 r/min,扫描宽度为2-3.5 mm[10]。
2.式样结果与分析
试样完成后在HV- 150A 显微硬度计上进行外表淬火层显微硬度测试,通过OM 光学显微镜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观察, 并对淬硬层深度和宽度进行测量[11]。
对机床主轴试样激光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 (1) 淬硬层深度在0.5~ 1.2 mm, 这个深度可在激光淬火完成后对各外表进行最后精磨[12],由于激光热处理变形极小, 磨削量在0.05~ 0.1 mm。(2)硬化层分为3 层:第1 层为完全淬硬层,由极细马氏体加少量剩余奥氏体组成,这一层与激光作用时间最长,加热温度最高,加之原始调质组织成分比拟均匀,为较理想的金相组织;第2 层为过渡层,该层加热温度位于A c1~ A c3。温度梯度小,作用时间短,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和渗碳体溶解不均匀,冷却后形成马氏体+ 铁素体+ 渗碳体混合组织;第3 层为原始组织高温回火层。( 3) 淬火硬度在HRC60~ 66, 显然比原技术要求高HRC10 左右,硬度提高,耐磨性增强。从表2、图2 可以看出:激光热处理后, 对提高机床主轴综合性能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40Cr钢的组织主要是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激光束作用于40Cr 钢外表后,外表温度急剧上升到Ac3 以上,原来的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后随温度急剧下降。硬化区的组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转变成马氏体, 从而使激光硬化区的组织更加致密, 耐磨性增加, 机床主轴综合性能得到提高[13]。
表2 40Cr 激光热处理和常规热处理相对耐磨性比拟
图2 40Cr 钢激光硬化与调质处理耐磨性比拟
3.激光处理工艺参数对淬火层深度和宽度的影响
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三要素:激光功率P 、光斑直径d (此两参数决定了功率密度) 、扫描速度v ( 该参数决定激光束与工件的作用时间),它们直接影响激光淬火层的深度、宽度、硬度、组织以及机械性能[14]。
(1) 在扫描速度、离焦量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激光输出功率增大,淬火层深度、宽度也相应地增大。这是因为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增大时,光斑的平均密度也增加,金属外表吸收的能量使金属外表温度进一步提高,金属外表处于相变温度Ac3以上的区域增大,从而导致淬火层深度和宽度增加[15]。
(2) 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离焦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淬火层的深度和宽度减小[16]。原因是扫描速度越大,激光在材料上作用的时间越短,金属外表吸收的能量越低,从而导致淬火层深度和宽度的减小。因而应正确选择激光功率P和扫描速度v,来保证主轴外表到达理想的硬度、深度、宽度和机械性能。
结 论
机床主轴经激光热处理后,淬硬层可得到极细小的马氏体组织。机床主轴经激光淬火后,可获得较高的硬度[17]。机床主轴的磨损量比普通淬火的40Cr 钢的磨损量小。激光工艺参数对热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改变功率P、扫描速度v,对扫描宽度和深度有较大的影响。
展望激光外表处理工业应用的前景,应使1 ~ 5k w 的中功率CO2激光商品化,开展中的5 ~20 k w 大功率CO2激光器,特别要解决寿命和可靠性的问题。随着工业用CO2激光器的开展,必将促进激光外表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8]。
功率及各种参数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激光功率、光斑尺寸、焦深大小、扫描速度、硬化带宽度、硬化深度、生产率、硬度分布和外表黑化处理等,特别是这些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19]。
激光热处理显著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疲劳性和抗冲击性能等。但是,对组织与性能的复杂关系的深入研究,是目前激光热处理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丁阳喜, 周立志. 激光外表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开展 [J]. 热加工工艺, 2023, 36(6): 69-72.
[2] LIN C-W, TU J F, KAMMAN J. An integrated thermo-mechanical-dynamic model to characterize motorized machine tool spindles during very high speed rot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2023, 43(10): 1035-1050.
[3] ANDERSON S G. Review and forecast of the laser markets Part I: nondiode lasers [J]. Laser Focus World, 2023, 37(1): 88-110.
[4] 徐铭, 苏华礼. 主轴的激光热处理研究与分析 [J]. 煤矿机械, 2023, 29(8): 91-93.
[5] JIANG S, MAO H. Investigation of variable optimum preload for a machine tool spindl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