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797186

大小:18.4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法治 文化建设 工作 思考
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思考 内容。法治文化是一种以弘扬法治精神和培养文明理念为宗旨的法律实践活动。是一种倡导人心向善的社会标准形式,它崇尚法律和法治精神,崇尚人类先进文化,崇尚社会文明。法治文化的核心是法治理念。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养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优劣,法律标准能否得到实施,关键也取决于人们的法治理念。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国的法治文化是一种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以西方法治文化为范式、以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为根基的根底上生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领导下的以人民民主为内涵的法治文化,在价值观念上,表达主体平等观、老实信用观和法律至上观;在意识观念上,表达自由、平等和人权,概括地说,也就是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众的普遍信仰。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现代与传统相互制约,相互交融、相互补充、与时俱进的法治文化,与它相适应的社会是法理社会。它在显型结构层面上表现为:良好的法律规那么和法律原那么、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组织和法律设施、严格的执法和司法程序;在隐型结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与显型法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成员的知法、守法、信法、护法、用法心理,较强的民主意识、正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法律的权威至上观念,依法办事的精神和法治的思想等,是一种内容有机构成、结构和谐统一的法治文化,概括地说,就是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众的普遍信仰。 由于我国的法治文化是在传统文化中生成的,在现阶段,不可防止地带有礼俗文化的印迹,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还大量存在着权大于法、人大于法、以言代法、知法犯法的现象,法律的权威受到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法律还不完善,以及人们的法律素养的缺乏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客观法律还没有被普遍信仰。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想不到通过法律途径去予以解决,或者是诉讼过程中,更多关心的是律师与法官的关系,而不是证据。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选择,与法理社会不相适应,法律的权威得不到表达,法治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与建设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 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因此,要实现依法治理,关键要培养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法治习惯,要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树立法律的权威,在全社会形成法治风气,法律才能找到自己的根。现结合玉环实际,就玉环的法治文化建设作一点粗浅思考: 其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是标准司法、执法人员的依法执行公务 我国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公平、正义和对人类的关爱精神,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予以实现。司法、执法人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更重要的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办案、公正执法,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不办人情案、关系案,才能真正实现“正义〞。要通过严格执行办案责任制、过错办案责任追究制、落实各项监督机制等途径,标准司法、执法人员按法律、按程序合法合理执行公务。 第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应是培养领导干部、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 国家权力的根源在于公民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受人民的委托,享有为人民效劳的职权,在性质上是一种责任,其履行行政职权必须以职责为本位,标准与约束权力、保障和开展权利,力戒隐性的法外特权,在法治建设中率先垂范,严格按规章办事,按制度办事,依法履职、依法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信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仅要带头学法、带头守法,还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通过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法律参谋制度、决策听证制度等等,养成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依靠法律解决问题,按照法律处理问题的习惯。 其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环节应是引导公民积极参加法治实践 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活动,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表达,也是老百姓直接感受民主权利、实现自身政治需求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表达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制度,建立听证、协商、沟通等保证公民平等参与行政行为的各项制度,从而保障制度建设更好地表达人民的意志,提高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当前,在全县推出的“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活动,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程序,使村(居)民通过基层民主实践,实现管理的目的。今后,应多引导公民参与到以这种载体实现民主的实践中来,感受民主政法和社会法治,真正表达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其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应是开展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根底工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我国二十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先后经历了普及常识、重点教育、观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法治建设必须观念先行,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应创新角度,以科学开展观作指导,运用现代科技的作用,创新载体、创新方法,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比方法制网络、法制刊物、法制影视等,针对不同对象分类施教,通过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在全县营造崇尚法治的风气,法律进企业、法律进村居(社区)等,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认识。近年来,我县提出“弘扬法治文化,打造法治玉环〞的普法目标,就是一种法治文化的宣传、法治文化气氛的培育。 其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应是宣扬思想道德文化 法治是道德的最低要求,中国传统道德标准关于社会正义、见义勇为、荣辱观等民族精神,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支光辉旗帜,要对传统的道德文化有吸收地加以继承,予以扬弃,法律只有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滋长、蔓延、生根、发芽。通过开展未成年人、家庭、企业等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等创评活动,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大力构筑思想道德建设防线,对各类对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反邪教、反封建迷信、诚信等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守法纪、促和谐的气氛。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