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docx
下载文档

ID:794558

大小:24.10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村金融 体系 存在 问题 及其 对策 建议
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定稿]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的农村开展指导思想。农村改革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效劳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银行民间金融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效劳“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阔的农村地区能否建立一个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效劳完善、运行平安的农村金融体系,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开展的进程。 一、国农村金融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但纵观建国以来五十多年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可以发现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始终存在一个二元结构,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结构同时并存,二者在开展过程中先后、共同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效劳。 (一)正规金融现状 正规金融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开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保险公司等。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区域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农村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和区域性布局失衡严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较兴旺地区所属农村,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相对较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也较兴旺,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较为充分。而在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展银行“三位一体〞的结构,但由于正规金融在这些地区功能退位,农村商业金融很不兴旺,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相当匮乏,主要依靠农村合作金融供给。 (二)非正规金融现状 非正规金融有。农村合作基金会、当铺、私人钱庄、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等。由于中国金融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结构体系,因而非正规金融长期受到制度抑制。虽然非(准)正规金融组织远较正规金融灵活,但由于无法组织化和正规化,民间金融组织根本上属于零打碎敲,在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下活动,不能在农村市场经济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 1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必要的标准和管理制度,运行极不标准,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大大的超过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基准和浮动幅度,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开展后劲。二是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非正规金融组织良莠不齐,有些一开始就出现非法集资、经营者卷款潜逃的现象,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稳定。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缺乏,有效供给缺乏 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效劳的能力不断减弱。首先,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的根本金融功能严重缺失。自1999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逐步撤出,根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和放款权。至今共撤销了约32023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加深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缺乏的程度。其次,对农业开展银行来说,融资渠道不稳定,向商业银行借债致使融资本钱骤升,加之粮棉部门缺乏还贷压力而拖欠贷款,其财源日渐捉襟见肘。再次,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功能发挥同样受阻。由于农民总体增收困难,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将三农资金分流以及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坏帐率居高不下等原因,使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大打折扣。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由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效劳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开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欠佳,很多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融资困难重重。首先,农村信用制度的缺失影响到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一方面,整个农村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乡镇企业借改制、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机构维权难度大,银行债权案件判决后执行难、费用高。另一方面,农村的信用制度和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对贷款所蕴涵的风险不能进行适时监测。同时,由于农村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利润少、上报银行效益好〞的现象非常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那么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状态,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其次,法制环境缺陷。一是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或合作金融法等专门法律标准来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相对弱势领域。二是为更好维护金融债权和信用秩序,现行法律条文有待补充与完善。三是农村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普遍存在执法行政主导现象,行政干预“过度〞。第三,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的缺失。为防范贷款风险,金融部门一般要求 2贷款者提供抵押,农户和农民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又没有有效的担保机构给予提供效劳,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农户和农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严重。农村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开拓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个人和企业的失信行为导致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而银行一旦诉诸法律,却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讨债十分困难。再加上农村地区的投资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风险大,造成了“个人、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从根本上导致农村金融开展缺乏可持续性。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曾为农村经济开展做出重要奉献的农村信用社,难以单独扛起支持“三农〞的重任。就目前我国农业大省XX省而言,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存款数量仅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40%左右,而全省“支农〞贷款数量却占到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总量的90%左右。其中,67.4%的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贷款需求满足率到达84.3%。然而,仅靠农村信用社这一家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河南农村、农业和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一“社〞难支“三农〞是农村金融现状的真实写照。 (四)农村金融效劳单一 现行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趋势,单一的农村金融效劳已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网点匮乏。近年来,伴随着大量商业银行网点从乡镇的撤离,农村信用社的网点也日渐减少,农村金融网点的缺乏情况日益严重。由于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缺乏必要的担保,以及担保机制的不健全,作为农村金融主要融资渠道的乡镇信用社和银行并不能及时提供农村急需的资金,进而迫使资金融通不得不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这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筹资的效率。三是金融工具及效劳品种单一。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提供储蓄、抵押类贷款及农村小额信贷等金融品种,抵押、担保、承兑、贴现、承诺、咨询效劳、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还很少,已经存在的金融品种往往要求有严格的抵押物,而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难以拿出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商业化的运营加上担保机制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品种及工具的单一化。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一些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起来的效劳工程,如网上银行等业务几乎空白。 (五)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农业是弱势行业,世界各国政府对农业都采取支持政策,对直接为农业效劳的农村金融也有较多的优惠政策。我国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国家对农村金融虽有更多的扶植政策,但是,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到位,优惠政策没有给予,或不能落到实处,使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健康快速开展。 (六)农业保险不适应农业开展的需要 由于农业保险固有的赔付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加之保险公司在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多数省市的分公司都已撤销了农业保险机构及业务。农业保险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成为“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状况,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进程。 三、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 1.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是既包括商业金融也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既包括银行也包括保险、证券、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信托等在内的完整体系。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信用社是事实上的主体,但它并非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除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外,还应开展真正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并拓展其他金融机构。一是要开展农村的保险业,特别是政策性保险机构;二是要开展农村地区的证券期货业,特别是开展农村期货市场;三是开展农村的投资基金,特别是农业开展投资基金;四是开展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此外,还应开展农村的信托业、金融租赁业等。 2.拓宽各金融机构的支农融资渠道。完善当前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效劳组织体系。将对农村资金的“抽血〞机制,转化为“输血〞机制,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确定农业开展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民间金融开展的方向,逐步填补农业金融效劳体系的空白。农发行应为农村开展提供政策性的金融业务,强化其支农职能,在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可参与农村重点企业或龙头工程的建设与开展中来,把营业网点延伸到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中来。允许农村信用社推出新的盈利模式,深化邮政储蓄银行的涉农业务范围,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的开展,逐步把民间金融引入农村金融供求体系中来。 3.明晰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定位。农行应该发挥其机构覆盖广的优势,效劳区域可以集中在县城,但是效劳对象可以延伸到农业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还有公司加农户模式的大农场。实力雄厚的中国农业银行应在保持优质客户的同时,积极尝试拓展其他效劳对象,改进效劳手段,丰富效劳工具和扩大效劳范围。 (二)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司法机关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二是建立覆盖全部企业、个人的诚信数据库,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本钱;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鼓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四是积极开展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探索“龙头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保障体系 1.健全和标准农村金融市场进出机制,适度降低进出门槛。可适度扩大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合作范围,强化金融效劳面积的铺设,防止农村金融网点的萎缩,通过推动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来保证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利润,使相关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获得良性开展。 2.对支农贷款业务,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贫困地区,贷款应强调政府主导机制,发挥政府扶持性的贷款,削弱金融资金的商业化导向;对于贷款年限,可逐渐调整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适度扩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效劳范围及对象,逐步把农村产业链贷款纳入效劳体系。 3.强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培养。银行监管部门在制定适合农村金融市场开展的监管机制的同时,应进行配套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效劳,对农村金融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及时、持续和有效的培训。 4.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