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镇党委
提高
执政
能力
建设
思考
乡镇党委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乡镇党委是开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指挥者,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焊接点〞。基层党组织“貌似平常〞,但“五脏俱全〞,各种矛盾和问题一应俱全,其工作的内涵是意义非凡,其领导能力的上下,执政能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质量,而且乡镇党委面对广阔群众,与群众关系最经常、最直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从江泽民同志“根底不牢,地动山摇〞的这句话中,我们除了理解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意义之外,对乡镇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意义及其紧迫性也应该有所理喻。
随着形势的开展,对乡镇党委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党委的工作越来越重。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开展、时代的不断变化,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日千里〞,瞬息万变,要求乡镇党委必须适应社会变革需要,既要克服本地实际困难,又要跟上时代开展的大潮;既要做好具体工作,又要经常调整思路,找到前进和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基层的各种市场经济观念和思想观念发育并不全面,本地各种条件十分有限,一时难以适应基层群众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渴求,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得群众对乡镇的希望越来越大、依赖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乡镇党委在执政能力上远达不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政意识淡薄,执政的使命感、危机感不强,认为基层只是“奉命行事〞,不是“执掌政权〞,或者还存在“不经过努力,党的执政权都将是永远存在的模糊认识〞;二是政治意识淡化,不能从政治上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在观察时提不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在解决时,又拿不出政治魄力和勇气,致使一些矛盾和问题恶化,让工作被动,令群众不满;三是思想观念滞后,还没有完全摆脱方案经济的束缚,市场经济的意识不强,缺乏带着群众闯市场的能力和本领,思想上懒惰,不注意研究新情况,不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贯彻执行的主动性和坚决性不够;四是局部干部执政作风散漫,务实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弱化,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及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习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农村出现的问题,违背群众的意愿办事,导致矛盾激化,同群众距离越来越远,得到群众参与、理解与支持的越来越少。这些现象是都与基层组织执政地位不相符,与我们党对基层组织的要求不相符,与群众的本质要求也是不相符。
乡镇党委要树立自身形象,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做好农村工作,乡镇党委应在增强几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把学习作为“第一追求〞,增强创造性执行党的政策的能力。
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的政策,只有认真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深刻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准确掌握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知识。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科学地、辩证地、历史地分析和看待问题,在大是大非的原那么问题上站稳自己的立场,在大风大浪的市场竞争中找好本地经济开展的定位点;才能在不打折扣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克服那种断章取义、各行其是,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做法。其次,要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各项政策,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三,要做好结合文章,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执行党的政策,这是检验乡镇党委领导水平上下的重要标准。由于每个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根底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也各具特点,特别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习惯和致富能力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政策和原那么的大框架下,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镇情、村情、民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然后(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因此,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学习,让全体党员在政治上保持敏锐性,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在认识上保持科学性,在行动上保持超前性,努力培养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党委。
三、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随着改革深入,利益关系的调整,基层民主的推进,各种社会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加之基层本来就是矛盾的“沉淀池〞,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有效控制是基层干部面临的新考验。乡镇党委要义无反顾地担起“稳定〞的职责,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群众有苦无处诉、有难无处解、有事无处办的问题,构建民情网络,健全民情定期分析制度,落实解民情、化纠纷的责任,完善上下联动解决问题的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逐级负责、逐级解决、上下联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为民效劳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难题,稳固党在基层的群众根底。
四、把依法办事作为“第一素质〞,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
新形势下的农村、农民工作要治理有效,根本的方法有两条: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乡镇党委既是执法的领导者,也是法律的维护者。从中央到地方,从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到依法治县,无论哪一级党组织都必须加强对依法执政的领导。在基层,法制气氛相比照拟淡薄,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知识相比照拟欠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任重道远。在当前农村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广泛调整、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乡镇党委必须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能不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执政,是对乡镇党委和干部在新时期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一种严峻的考验。农民最讲实际、最尊重事实,要他们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一定要以理服人,即便是办实事、好事,也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这样才能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得到农民理解和认同。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群众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有了问题,不找政府找“条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说明领导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靠权力、靠人治已经不行了,必须依法处理、依法管理。努力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不良机制。在这方面,有三个关系要处理好:一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克服用党的政策取代法律的问题。二要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决不能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权代法、以权短法。三要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上级不能对下级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法乱纪的事情;下级也不能无原那么地服从。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了,就能做到依法治乡治镇。
五、把勤政为民作为“第一要求〞,增强为民效劳的能力。
乡镇党委与群众处得最近、接触最多、涉及面最广,其效劳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群众体会最直接、最深刻,这种水平和质量往往就是“群众快乐不快乐、满意不满意、容许不容许〞的晴雨表。因此,乡镇党委必须把领导政府增强效劳意识、完善效劳功能、提高效劳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执政就是效劳,执政就要亲民,执政就要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表达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同群众的鱼水关系。
领导就是效劳。乡镇党委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职能上不同于县以上党委,对农民的领导主要是宏观上、政策上的领导,而是党的富民政策的直接实践者、落实者,是开展农村经济,带着群众奔小康的前沿指挥部。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已逐步趋向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而一家一户生产的分散性、盲目性、脆弱性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他们迫切需要乡镇党委、政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效劳,做他们发家致富的“领路人〞、“保护神〞。这就迫切要求乡镇党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围绕实现小康目标、诚心诚意搞好效劳上来。另外,乡镇这一级直接面对农村、面对千家万户,对民情、村情、社情最熟悉,自身又有为农民提供技术、人才、资金、销售等效劳的条件和主动权,比县一级更直接、便利,比村一级路子广、能力强。因此,必须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增强效劳功能,提高效劳水平,为群众尽实心、干实事、谋实利。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党对农村和农民的领导权。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