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济宁
药监局
医疗器械
济宁药监局医疗器械科
篇一:医疗器械监管知识咨询答2023-02-06山东省药监局网站
医疗器械监管知识咨询答
发布日期:2023-02-06 发布单位:医疗器械监管处 阅读次数:84
一、医疗器械注册治理方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治理方法局部
1、医疗器械注册治理方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治理方法修订的总体思路和原那么是什么?
依照条例设定的原那么和要求对方法进展修订。修订的总体思路与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保持一致,以分类治理为根底,以风险上下为依照,确定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的详细要求。医疗器械注册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是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依照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对其拟上市医疗器械的平安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展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医疗器械备案是医疗器械备案人向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提交备案材料,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材料存档备查。对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治理,是基于产品风险的考虑设置的行政监管手段。备案人向行政机关报送材料,行政机关对备案材料进展方式审查,发给备案人备案凭证,并公布备案信息。通过备案存档搜集信息并开展后续监视检查,对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应责成企业及时纠正或采取行政处分等行政行为。
2、医疗器械备案和注册需分别向哪些部门申请?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治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治理。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提交备案材料。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提交备案材料。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医疗器械办理。
3、申请医疗器械备案需提交的材料?
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需提交平安风险分析报告、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检验报告、临床评价材料、产品说明书及最小销售单元标签样稿、消费制造信息、证明性文件、符合性声明等材料。
4、申请医疗器械注册需提交的材料?
申请医疗器械注册需提交申请表、证明性文件、医疗器械平安有效根本要求清单、综述材料、研究材料、消费制造信息、临床评价材料、产品风险分析材料、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注册检验、说明书和标签样稿、符合性声明等材料。 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需提交申请表、证明性文件、综述材料、主要原材料的研究材料、主要消费工艺及反响体系的研究材料、分析功能评估材料、阳性推断值或参考区间确定材料、稳定性研究材料、消费及自检记录、临床评价材料、产品风险分析材料、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注册检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符合性声明等材料。
5、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有哪些规定?
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治理标准的要求,在获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内进展。临床试验样品的消费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治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第三类医疗器械进展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批准。需进展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临床试验审批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对拟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方案、临床受益与风险比照分析报告等进展综合分析,以决定是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的过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后3年内施行;逾期未施行的,原批准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展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6、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的时限要求?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需要外聘专家审评、药械组合产品需与药品审评机构结合审评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材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材料;技术审评机构应当自收到补充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申请人补充材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平安、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通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以附件方式发给申请人。
7、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是什么?如何编写?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功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功能指标是指可进展客观断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平安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操纵相关的其他指标。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应采纳标准、通用的术语。如涉及特别的术语,需提供明确定义。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方法各项内容的编号原那么上应和功能指标各项内容的编号相对应。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文字、数字、公式、单位、符号、图表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如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内容援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中国药典,应保证其有效性,并注明相应标准的编号和年号以及中国药典的版本号。
二、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局部
8、什么是医疗器械说明书?
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制造,随产品提供应用户,涵盖该产品平安有效的根本信息,用以指导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文件。
9、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的要求?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令第6号)等规章有关要求。
10、医疗器械说明书包括的主要内容
依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令第6号)第十条,医疗器械说明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2)注册人或者备案人的名称、住所、联络方式及售后效劳单位,进口医疗器械还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名称、住所及联络方式; (3)消费企业的名称、住所、消费地址、联络方式及消费许可证编号或者消费备案凭证编号,委托消费的还应当标注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消费地址、消费许可证编号或者消费备案凭证编号; (4)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5)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号; (6)产品功能、主要构造组成或者成分、适用范围; (7)禁忌症、本卷须知、警示以及提示的内容; (8)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平安使用的特别说明; (9)产品维护和保养方法,特别储存、运输条件、方法; (10)消费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11)配件清单,包括配件、附属品、损耗品更换周期以及更换方法的说明等; (12)医疗器械标签所用的图形、符号、缩写等内容的解释; (13)说明书的编制或者修订日期; (14)其他应当标注的内容。 关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依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令第6号)第十二条,应当在说明书中明确重复使用的处理过程,包括清洁、消毒、包装及灭菌的方法和重复使用的次数或者其他限制。
11、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有关本卷须知、警示以及提示性内容
依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令第6号)第十一条,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有关本卷须知、警示以及提示性内容主要包括: (1)产品使用的对象; (2)潜在的平安危害及使用限制; (3)产品在正确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时,对操作者、使用者的保护措施以及应当采取的应急和纠正措施; (4)必要的监测、评估、操纵手段; (5)一次性使用产品应当注明“一次性使用〞字样或者符号,已灭菌产品应当注明灭菌方式以及灭菌包装损坏后的处理方法,使用前需要消毒或者灭菌的应当说明消毒或者灭菌的方法; (6)产品需要同其他医疗器械一起安装或者结合使用时,应当注明结合使用器械的要求、使用方法、本卷须知; (7)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产品可能产生的互相干扰及其可能出现的危害; (8)产品使用中可能带来的不良事件或者产品成分中含有的可能引起副作用的成分或者辅料; (9)医疗器械废弃处理时应当留意的事项,产品使用后需要处理的,应当注明相应的处理方法; (10)依照产品特性,应当提示操作者、使用者留意的其他事项。
12、医疗器械标签包括的内容
依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令第6号)第十三条,医疗器械标签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2)注册人或者备案人的名称、住所、联络方式,进口医疗器械还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名称、住所及联络方式; (3)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4)消费企业的名称、住所、消费地址、联络方式及消费许可证编号或者消费备案凭证编号,委托消费的还应当标注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消费地址、消费许可证编号或者消费备案凭证编号; (5)消费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6)电源连接条件、输入功率; (7)依照产品特性应当标注的图形、符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8)必要的警示、本卷须知; (9)特别储存、操作条件或者说明; (10)使用中对环境有破坏或者负面阻碍的医疗器械,其标签应当包含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11)带放射或者辐射的医疗器械,其标签应当包含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医疗器械标签因位置或者大小受限而无法全部标明上述内容的,至少应当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消费日期和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并在标签中明确“其他内容详见说明书〞。
13、说明书和标签禁止出现哪些内容
依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治理规定(食品药品监视治理总局令第6号)第十四条,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不得有以下内容: (1)含有“疗效最正确〞、“保证治愈〞、“包治〞、“根治〞、“即刻见效〞、“完全无毒副作用〞等表示成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2)含有“最高技术〞、“最科学〞、“最先进〞、“最正确〞等绝对化语言和表示的; (3)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4)与其他企业产品的成效和平安性相比拟的; (5)含有“保
险公司保险〞、“无效退款〞等承诺性语言的; (6)利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名义、形象作证明或者推荐的; (7)含有误导性说明,使人感到已经患某种疾病,或者使人误解不使用该医疗器械会患某种疾病或者加重病情的表述,以及其他虚伪、夸张、误导性的内容; (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三、医疗器械消费监视治理方法局部
14、医疗器械消费监视治理方法(以下简称消费方法)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医疗器械的平安有效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医疗器械的消费过程直截了当阻碍产品的质量平安。消费方法作为医疗器械监视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配套规章之一,在修订的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遵照条例风险治理和分类治理的原那么,在详细制度设计上突出治理的科学性;二是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历,综合考虑当前医疗器械监管根底,表达可操作性;三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市场成熟度和社会诚信体系情况,注重调动和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构建以企业为主的产质量量平安保障体系,表达治理的引导性。
15、消费方法的修订表达了哪些原那么?
答:新修订的消费方法表达了以下原那么:一是风险治理的原那么。对不同风险的消费行为进展分类治理,完善分类监管措施,突出对高风险产品消费行为的严格治理。二是落实责任的原那么。细化企业消费质量治理的各项措施,要求企业按照医疗器械消费质量治理标准要求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转,实行企业自查和报告制度,催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强化监管的原那么。通过综合运用抽查检验、质量公告、飞行检查、责任约谈、“黑名单〞等制度,丰富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手段,推进监管责任的落实。四是违法严处的原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