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纷争.docx
下载文档

ID:785106

大小:21.1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现代性 纷争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纷争 王熙靓 摘  要:这篇论文主要以哈贝马斯的演讲稿<现代性:一个尚未完成的规划>为底本来探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纷争问题。 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性;哈贝马斯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2)-36--02 “后现代〞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的流行话语和普遍思潮,在后现代主义举着批判的旗帜一路高歌时,哈贝马斯1980年在他的演讲稿<现代性:一个尚未完成的规划>中提出了三种保守主义:宣扬一种后现代性的新保守主义;号召退回到前现代性的旧保守主义;激进地将现代性抛弃的青年保守主义,并对其一一进行了还击。本文根据这个脉络梳理现代性和后代性之间的纷争。 一、哈贝马斯VS利奥塔 哈贝马斯虽然是现代性的维护者,但他也看到了现代性存在的弊端。 首先在于哈贝马斯对于主体哲学的批判。哲学在中世纪时期由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转换。启蒙运动使人的地位开始上升,于是出现认识论的转向,人取代神成为了世界的中心。然而启蒙运动的结果却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它使人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另一方面,主体哲学在后来出现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面,高扬主体性的同时,人却沦为了技术的附庸。但哈贝马斯坚持认为理性作为现代性的根基,是不可能从人类社会彻底剔除的。因此他选择用辩证的观点去反思现代性,并给出了从意识哲学向交往哲学转向的答案。 交往哲学“以主体间的相互交往和社会的一致性,以及语言的乌托邦潜能为根底,致力于达成相互理解,形成非强迫性的共识。〞[1]交往理性的提出,为哲学提供了一种与意识哲学截然不同的哲学范式,通过真诚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人们的协商合作以及相互理解和宽容到达的共识具有普遍性,不会像先验理性一样居于高高在上不可协调的地位,而会包含个体性。 然而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哈贝马斯试图将现代性的合法性建立在普遍性上是不可行的,因为哈贝马斯的观点假设了三个东西。 “首先是假设了所有的对话者都会赞同那些对所有语言游戏都普遍有效的规那么或者元规定,但这些语言游戏显然是异态的,它们属于异质的语用学规那么。〞[2]其次是“它假设了对话的目的是共识。而利奥塔认为共识只是讨论的一个状态而不是讨论的目的。更确切地说,讨论的目的应该是误构。〞[3]最后“利奥塔从1792年之后欧洲现代史里的‘合法性源头开始反思,认定这是‘民族理念在起作用。〞[4] 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争论在于,哈贝马斯是根据“整体性〞的原那么构筑他的交往理论,试图通过交流来消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到达共识。而利奥塔是站在一个“去中心〞的视角,试图消解同一性。他认为人类交往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共识,而在于追求谬误推理,不是求同而是求异,倡导一种异质标准,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二、哈贝马斯VS丹尼尔·贝尔 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的丹尼尔·贝尔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贝尔从三个方面定义了现代主义。首先,从主题而言,现代主义是狂乱,和资产阶级的有条不紊截然相反。它强调自我,从不停止对经验的探索。[5]其次,“从体系上来说,在‘距离的丧失这种现象中,有种共同语法。就是通过消除审美和心理距离,努力获得直接、冲击、刺激和感性。〞[6]最后,现代主义还表达在对媒介的极度重视。而最核心的关键是在当今社会,社会结构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分裂。 最初,资本主义的经济冲动和现代性的文化驱动是有共同根源的,但很快两者间就产生了分裂。在这种分裂中,文化占据了霸权地位。所以贝尔将西方兴旺社会里的危机现象归因于文化跟社会之间、文化现代性跟经济与管理体系的要求之间的断裂上。对此,贝尔开出的良方是“西方社会向宗教的某些观念回归。〞[7] 哈贝马斯认为贝尔是站在新保守主义的立场来拒斥现代性的,而他在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有三个误区。首先是哈贝马斯认为贝尔关于“群众社会〞已经彻底“非人性化〞的判断有些极端。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应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是文化现代性,另一方面是社会现代化。贝尔在看到文化现代性开展中暴露的问题,却无视了社会现代化带来的好处。 其次是哈贝马斯认为贝尔的结论是倒置因果的。贝尔将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弊病全扣在了文化现代性的帽子上。然而哈贝马斯认为这恰恰是社会现代化系统推进过程中由于工具理性过于挤压交往理性造成的结果。 最后,新保守主义以一种审美主义扩张的方式,来批判间接介入现代化进程的现代性文化,这明显是一个悖谬。哈贝马斯认为回归到宗教的解决方法是不可行的,“新保守主义预备用至今仍然豁免于论证要求之外的传统来填充文化现代性在放弃现代性规划之后腾出的空间,现在却还真看不出来,如果没有文化部门的庇护,这些传统怎么在现代世界存活下去。〞[8] 三、哈贝马斯VS海德格尔 在谈论到后现代话题时,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虽然不属于后现代之列,但却作为后现代话语的思想源泉被一再提及。 海德格尔认为从古希腊以来,西方的形而上学就将“存在〞与“存在者〞混淆了,他们将本真根源的“存在〞遗忘,转而将“存在者〞捧上了神坛。而“存在〞和“存在者〞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存在就是存在本身,而不是任何存在者。造成“存在〞被遗忘的原因,海德格尔认为可以溯源到柏拉图。他认为是柏拉图奠定了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基调。海德格尔是透过现代技术现象才确立了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而海德格爾对于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反叛也就是他对于现代性反叛的核心所在。 海德格尔认为在近现代最根本的现象是科学,而最根本的现象是技术。技术在他那里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他将技术赋予了形而上学的涵义。人用技术去座架万物的同时,技术也促逼着、压榨着人,这成为一个循环,人反过来成为技术的奴隶,这就是技术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后果。而海德格尔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终结就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我们必须唤醒“存在〞,回到形而上学的根源处才能真正地征服形而上学。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写到“海德格尔只是在宣扬要把主体哲学的思维模式颠倒过来,其实,他仍然局限于主体哲学的问题而不能自拔。〞[9]也就是哈贝马斯认为海德格尔并没有超脱出主体哲学的范围内,他依然是在主体哲学的范畴内挣扎。 哈贝马斯认为海德格尔并没有把自己从先验意识问题中彻底摆脱出来,在海德格尔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如他自己所说他仍然“坚持借用现象学的直观,尽管如此,仍然把目标对准‘科学和‘研究。〞“终其一生,海德格尔都在坚持这种程序直觉主义。在他后期的哲学中,他的一举一措仅仅摆脱了方法论上的要求,并开展成为‘存在真理所特有的内在性。 事实上,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他仍需要借助哲學史所提供的语言条件,用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语言说话,但是他又力图去说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显然是失败的。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其中的纷争亦纷繁复杂,本文仅选取了几个笔者认为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有更深的理解。笔者不管是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我们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弊病应当给予重视和警惕。 注释: [1]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1,第27页。 [2]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第224页。 [3]同上书,第224页。 [4]同上书,第214页。 [5]同上书,第12页。 [6]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第12页。 [7]同上书,第28页。 [8]哈贝马斯:<现代性:一个尚未完成的规划>,1980,第10页。 [9]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第186页。 参考文献: [1]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3]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4]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 [6]利奥塔.后现代状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 [7]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22. [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