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研究及其完善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781835

大小:22.69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大学生 德育 实践 活动 研究 及其 完善 对策
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研究及其完善对策   []德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真实成长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当代意义,对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现实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德育实践  [作者简介]任爱红(1969- ),女,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研究。(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工程]本文系江苏省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工程课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工程编号:07SJD71001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8-0057-03    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近年来,随着社会日益现代化,教育对象实践空间的获取与道德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深刻反思当前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得与失,正确把握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趋势,推进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健康开展。  一、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在德育实践中形成和开展,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归根结底是在德育实践根底上产生和开展的。人的思想观念是社会关系的反映,随着德育实践的深入开展,社会关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使人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源自于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教育对象直接的、亲身的实践体验往往成为他们道德认知的思想材料,而这些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性生动性、具体性的特点能有力地促进对象的道德认知。大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对于社会、人、道德标准的认识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综合性、整体性的学习。在我国,大学生教育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我国正面临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的特殊国情。那些在家庭和社会被娇惯了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很难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劳动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由于没有参加生产劳动的亲身体验,他们也很难真正产生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感情,从而轻视劳动、轻视人民群众、唯我至上。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真实的“人情〞和“民情〞,可以使大学生获得社会经验,学会待人接物,养成老实守信、善解人意的优良品质,掌握与人交往的根本原那么和根本方法,逐步学会驾驭复杂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掌握生活技能。  2.我国在快速开展的同时,也处于风险高发期。大学生短暂的人生旅程和简单的生活阅历使他们缺少社会经验与生活实践方面的知识,只能以自身仅有的理论知识和自我感觉面对改革开放中复杂的社会环境。由此,不少青年学生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产生过高的期待,等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严肃地摆在他们面前时,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强烈冲突和行为上的剧烈不满。坚持教育与德育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提前步入社会,去感受各种在学校无法体验的社会现实,提高交际、竞争、忍耐以及经受挫折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及心理素质。  3.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前还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当代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指令式〞“齐步走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需要更广阔的时空条件,不断找准自己的现实位置和未来的开展方向。所以,这种重形式而不重效果的德育实践,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政府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缺乏,也使得大学生的热情和社会的冷淡, 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面临新的形势,高校必须审时度势,不断丰富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在求新、求活、求实上下工夫,使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更好地表达时代特色,更具有针对性。  二、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反思  德育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从活动形式上,由初期的社会调查开展为既有社会调查,也有咨询效劳,还有挂职锻炼、勤工俭学、公益劳动,目前又纵深到科技效劳、成果转让、科技扶贫等多种形式;从组织形式上,从初期的学校单方面组织开展为现在的既有学校方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有地方组织回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还有学校和具体单位共同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从制度建设上看,一局部已纳入了教学方案。但随着实践的深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生活技能“社会化〞目标缺失。目前,各高校根本上已将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纳入了教学方案。德育实践的课程化有效地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德育实践的长效开展,提高了德育实践的育人效果。实施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因此,德育实践应同时关注其专业技能和生活技能的“社会化〞。然而,和一些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更注重追求大学生专业技能 “社会化〞培育的目标达成。回忆国内高校近年来的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这些活动根本上都是以培养学生效劳社会、增强社会责任为目的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大学生科技文化效劳〞活动以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主题式〞德育实践和团队实践,普遍缺少国外高校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的“磨砺〞式实践。例如,许多国家的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都因成人而失去或局部失去父母的资助和保护。国外的大学不会为所有学生提供宿舍、食堂等一条龙、保姆式效劳,学校一般只给新生提供这种条件。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就要自己租房子,独立生活。这样,他们不得不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逐步摆脱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自己慢慢探索生活的道路。我国高校由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磨砺〞式实践的缺失,客观上削减了学生自主选择实践课题和开展德育实践的空间。  2.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自我效劳方式单一。德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习动力;磨炼意志力、探索力和自主、自重、公平竞争精神;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我国,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方式亦日趋丰富。各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汇演、辩论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明宿舍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和社区效劳、科技效劳、扶贫支教等德育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发奋向上,增进了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我国高校培养学生自我效劳能力的德育实践活动方式那么单一乏味。例如,关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日本文部省新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总那么中要求培养学生“体验从事劳动和创造的喜悦,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从学习指导要领中所列举的具体形式看,多数都是结合学校特别活动进行的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分为美化环境、自愿效劳和学习劳动技能三类,具体有清扫校舍、绿化校园、慰问和照顾老人及伤残人、维护公共秩序、学习木工、电器、植物栽培、服装裁剪、烹调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我效劳的能力。而我国高校那么几乎都是单一的自愿效劳式的校园劳动,至于学习木工、电器、植物栽培、服装裁剪、烹调等劳动技能学习的实践活动那么根本没有。所以,这样的德育实践活动难以有效锻炼学生自我效劳的能力。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