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金融结构金融创新.docx
下载文档

ID:781813

大小:20.73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金融 结构 创新
论金融结构金融创新 内容。金融结构的演变应该适应于制度背景和金融功能的发挥、要素禀赋结构特点以及技术演进特点。开展中国家金融结构中民间金融和不兴旺的中小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它们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实体经济要求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效劳,因此,金融机构不断推出金融创新。 关键词:最适金融结构原那么民间金融中小金融机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goldsmith(1969)认为金融结构为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stulz(2022)也有近似的表述,认为金融结构是在一个时点上由金融机构、金融技术和规定金融活动的博弈规那么共同组成的。通过金融结构的优化,可以增强金融业的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提高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可以分散风险,增强金融开展的稳定性,迅速而顺畅地传导货币政策,有利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缺乏一个好的金融结构,资本本钱可能高到难以使企业家创设企业以及难以使这些企业有效率地投资。 金融结构理论综述 从已有金融结构方面的文献来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一类是从比较金融的视角,包括市场主导论、银行主导论、金融效劳论和法律论等;第二类是从银行业结构的视角,主要包括银行业竞争和垄断对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存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的两类文献;第三类是关于最适金融结构的原那么性讨论。前面两类的文献已经有比较好的综述(李木祥2022,周业安2023,殷剑锋2023,林毅夫2023),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就第三类文献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第三类是就最适金融结构的原那么进行讨论的文献,它们进一步深化了金融结构理论。首先是stulz的金融结构外生论,他认为金融结构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外在于金融系统或经济系统的力量使然,就金融结构和金融开展的关系问题,stulz(2022)认为金融结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干预和法律管制的结果。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结构都存在着连续开展的过程,但是当某种金融结构无法再容纳经济和金融的开展要求时,非连续的结构性改革就出现了,而这种非连续性变化可能就会使反映连续开展的某些指标出现逆转(如de-intermediation使银行资产业务萎缩等)。 其次是robertc·merton和zvibodie(2023)提出的功能和结构金融学理论(functionandstructurefinance),他们认为金融体系内部的特殊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内生的结果,它们的目的都是把交易摩擦和行为扭曲的本钱最小化,并完成每个经济体都需要的普通的融资功能。模型中特定制度环境的现实因素,是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信息效率进行正确评估,对行为因素和交易本钱所导致的资本资产定价上的明显偏离做出合理解释的前提条件。金融制度结构方面的变革和外乡化对所有国家都有意义,这是因为各国在历史、文化、政策和法律根底方面存在系统差异;特别对于正在重塑金融体系的国家来说,他们可以在没有历史包袱的环境中应用最新的金融技术,从而跳跃式地超越现有的最兴旺的金融体系。 最近国内很多学者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林毅夫的资源禀赋结构论和殷剑锋的技术阶段性结构论。林毅夫(2023)认为处在一定经济开展阶段的经济体中的最优金融结构应当是内生决定于实体经济的特性,金融体系中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与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实体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和企业的特性相互匹配;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实体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变迁,该经济体的最优金融结构也会内生地相应变化。一个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开展中经济的金融体系,应该以能够为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且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效劳的区域性中小银行为核心;随着经济的开展,要素禀赋结构提升,实体经济中企业的规模和产品、技术的风险程度提高,金融体系为大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效劳和分散风险的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比重也应该提高。 殷剑锋(2023)的技术阶段性结构论认为不同金融结构在增长绩效上的此消彼长是历次技术革命中伴随创造性消灭发生、开展直至平息的一个过程。他认为根底技术存在着一个从介绍、扩散到成熟和衰落的周期,在不同阶段,金融结构将有不同的表现。在技术由不为人知到日益成熟的过程中,市场导向结构在新技术的推广和成熟技术的投资上具有比较优势;银行导向结构那么在技术的传播和改进阶段具有比较优势。从技术演进和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他认为最适合的金融系统应该满足两个标准:首先应该具备齐全的金融功能,具体包括为新技术提供融资的资本市场、为成熟技术提供融资的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相依相伴的非银行金融中介以及银行;其次应该富于弹性,即能够根据技术的演进和不同技术对金融功能的需要,来适时安排恰当的融资方式。富于弹性的系统应该能够在保证充分竞争性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防止单个金融机构的竞争失败演变为大范围危机。 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本文所指中小金融机构,采用林毅夫(2022)和史晋川(2022)的界定。指在非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中,为地方中小企业效劳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而资金供求双方面临着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的要素禀赋特色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格局,他们不能像高科技企业那样容易借助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只能借助金融中介进行间接融资。金融中介在事先对资金的使用者进行甄别并通过合同的签定对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在事后那么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其中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效劳方面更有优势,banerjee(1994)提出了两种假说:“长期互动〞假说(longterminteractionhypothesis)和“共同监督〞假说(peermonitoringhypothesis)对此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解释。李志赟(2022)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发现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heterogeneity),贷款抵押和交易本钱是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三个主要因素;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贷款抵押、降低交易本钱,都将增加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在将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模型后,发现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并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数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民间金融包括那些分散地发生在各种非金融企业之间、企业或民间组织与居民之间以及居民相互之间的各种资金借贷活动,如民间借贷、商业信用、天使投资等,参与主体主要有家庭、风险资本投资者、私人钱庄和其他民间自助机构等。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非正规直接融资是指最终供求者之间直接发生资金融通活动,在国外,其代表形式主要是天使融资;而非正规间接融资是指以非正规金融组织为中介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民间金融的交易主体之间必须要有较为对称的信息,无需消耗高昂的信息生产本钱,同时其交易合同必须能够自我实施,无需借助于法律的强制力量。这些约束条件使民间金融活动只能局限在具有人缘、地缘关系以及相同价值观的乡土社会的信任系统内部,并存在较强的社会道德标准和社会制裁机制来保证合同的执行。因此民间金融能够满足小企业、村民和城镇低收入阶层等被正规金融体系排斥在外的经济个体的金融需求。 可见在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过程中,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前一局部最优金融结构原那么的表述,开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金融结构处于改革变化之中,从资源禀赋的特殊性,社会经济技术开展的阶段性,金融制度、功能与结构的适应性等角度都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那就是开展中国家二元金融现象普遍存在具有长期性,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开展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 寻找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民间金融中的间接融资活动可能成为引起金融秩序紊乱的潜在因素,它必然随着金融开展而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从2023年开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正在试图为民间金融的演进探寻路径。这一局部针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在金融实践中应该着力进行探索的方向、基于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创新。如建立社区银行,利用社区贴近企业和居民,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其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能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从政策上鼓励地方城市商业银行致力于效劳地方经济的特色,在一段时期内限制地方商业银行异地设立分支行;政府为主导来推动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从而完善市场经济的根底设施;建立多层次、出资者主体多样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减少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中面临的信用风险。金融中介通过具体的业务创新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如小额信贷(micro-finance,micro-credit)、仓单质押贷款以及基于产业集群生物链条的贷款或购置应收帐款等。其中整贷零还、团体贷款(grouplending)、渐进式贷款(progressivelending)和采取灵活的抵押方式等逐渐广为人知并被复制。从中小金融机构面向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进行相应的经营战略和内部组织制度设计。中小金融机构在防止与大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中应该定位于效劳小企业、小客户,相应地应该采取有效率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架构,如面向市场的客户经理制度;在贷款审批上进行前后台别离,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并对支行进行相应的授权,将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适当下放;在鼓励机制方面,建立以客户经理组为主体的核算机制,对办理小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组进行单独的核算。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金融体系快速变革,金融结构的变化与经济结构变化的步调渐趋一致,中小金融机构从数量、分布和资产规模而言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增长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资源禀赋特点,才能满足中小企业进一步开展的需要。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造成的信贷配给现象的解决,尚需要在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