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献给艾丰以及他留给我们的“方法论”.docx
下载文档

ID:777071

大小:22.15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献给 以及 留给 我们 方法论
献给艾丰,以及他留给我们的“方法论〞 2022年5月19日,艾丰先生驾鹤远行。他不辞而别,甚至没来得及给他的至亲留下一句遗言,但他却以高尚的人格和学术专著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诚如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高级记者费伟伟所说:他留下了一位不走的导师,就是新闻写作方法论。这本书是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的姊妹篇,就像艾丰自序中说的那样,这两本书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研究新闻采访、写作内在规律的。方法是“术〞,方法论那么是“道〞。“术〞如平川,一眼可尽;道如登山,层开望眼,越高越远。 为缅怀先生,向经典致敬,人民日报出版社再版了他广为人知并使无数读者受益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与新闻写作方法论,这两部专著至今仍是许多大专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在艾丰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一起来听新闻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们讲讲艾丰其人、其事、其书。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会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在他丰厚的专著前偃旗息鼓 与艾丰相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我刚到经济日报社不久,对于老艾的新闻大作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背水之战需要你,软科学……几乎是发表一篇,学习一篇,读之再三,佩服不已,感慨不已! 实践上升成为理论,乃老艾之所爱之所长。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采访概论中国新闻媒介开展大趋势……一本一本专著,成为大专院校文科生尤其是新闻系学生的必读书目。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在老艾丰厚的专著前偃旗息鼓,不攻自破。采访编辑之余,老艾翻开视野,世纪宏论中介论三做谈古今说……相继面世,组成一套厚重实用的艾丰通用文库。其行文涉猎之广,著作之丰,中国新闻界恐无出其右者!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校务委员陈力丹:他是我国新闻实务研究领域最早的领军人物 新闻采访属于经验类的话题,艾丰能在这样的话题上写出很实在的理论,需要丰富的采访经验、博览群书的知识底蕴和较高的哲学素养,更需要有心积累自己的和别人的采访经验与教训。这些他都具备了。在改革開放的良好环境下,他获得了学习和写作的绝好机遇,因而成为我国新闻实务研究领域最早的领军人物。 他的研究思路十分清晰。新闻采访,无非就是处理好两大关系——采访与事实、采访与采访对象。丰富的采访经验必须与深度的学术思考相结合,否那么,就是做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也不一定能架构得如此周全,更不要说详尽地论证了,但艾丰做到了。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他将“一位记者到底能走多远〞的实践演绎到精彩绝伦 艾丰写的新闻采访方法论曾经是导引我进入新闻传播学术殿堂的一颗明珠。在后来的亲身接触中更是感受到艾丰先生将“一位记者到底能够走多远〞的实践演绎到精彩绝伦……我喜欢他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曾做过的比喻:“知识像树叶,能力像树枝,而素质就像树干……有的人的失败,并不是在于他的知识不多,能力不够,而在于当他的知识和能力繁茂起来的时候,他的树干没有粗壮起来,于是风一吹就倒下了,或者是树干太细,运送的营养不够,树叶和树枝萎缩了。〞素质,是人立身于世的基干,艾丰先生就是一个极有高度的典范。 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高级记者费伟伟:他曾批评一篇新闻初稿“把肉埋在了饭里〞,怼的就是我 2022年7月,我出了一本书——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集纳了我在采访、写作、编辑方面的心得,大多拿稿件说话,而大多是别人的稿,直指问题,剖析原因,刀子下得挺狠。“豆瓣〞上有读者评论说:没想到人民日报对自己人怼起来还这么狠。我暗自笑。 20多年前,人民日报怼自己人就这么狠。不信,你翻开艾丰写的新闻写作方法论,第一章谈“新闻写作的第一个根本要求是:新鲜〞,就是拿1991年8月24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黑龙制药厂靠科技腾飞说事,列出初稿和见报稿做比照,批评初稿似“流水账〞,篇幅长,最主要的特色没了——“把肉埋在了饭里〞。 艾丰怼谁呢?怼的就是我。但当时我特别快乐,打是疼,骂是爱,被怼一下长进快。我把艾丰怼我那段话翻来覆去看。哦,原来报道可以这样开头,原来新闻可以这样写,原来文无定式,原来创新并不神奇——振聋发聩啊!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许宝健:他实现了记者到学者到智者的人生跨越 采访方法也好,写作方法也好,背后真正反映的是思维方法。作为记者出身的学者,艾丰老师思维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贯穿,思维方法的贯穿让他超越了知识和学科领域的边界,更超越了技巧和方法自身,从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了“智慧的钥匙〞(智慧的钥匙——是种思维方式),成为一位智者,实现了从记者到学者到智者的人生跨越。 以贯穿的思维思考人生,以智慧的钥匙开启人生,就真正表现出而不是假装表现出人生的豁达,不仅仅作为一种态度,而是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在做人做事做官上(三做谈)。艾丰老师的豁达可以受其感染,但很难与其比肩。 人民日报社经济部高级记者冉永平:他的两点教诲,对我后半生的影响巨大 一是包容。我属于非常重朋友情义的那种人,因此,对别人不那么重义的行为会看不惯。先生却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小冉,你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道德观来要求所有人,人与人交往是分层次的,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像你我这样交往,所以,你不能用道义去绑架所有人。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话,你的圈子就会太小,就会影响到事业。〞 二是宽恕。先生说,一个人一定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但要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这样你心里才会多一点光明的积淀,少一点阴暗的积淀。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毛湛文:他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艾丰所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和新闻写作方法论,是新闻实务著作中有名的姊妹篇。两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历经屡次修订,赢得学界和业界的好评。以今日视角观之,书中许多内容和观点依然十分富有新意,可以很好地指导当下的新闻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给读者以方法论上的启发和思考。 新闻采访方法论书号:ISBN 978-7-5115- 6054-4 新闻写作方法论书号:ISBN 978-7-5115- 6055-1 由书名中的“方法论〞一词可见,两本书克服了新闻实务著作中容易出现的“重实务,轻理论〞问题,从哲学问题的视野出发,探讨应该如何分析采访和写作活动中包含的矛盾,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