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安全管理》之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docx
下载文档

ID:774571

大小:17.8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全管理 2023 安全生产 管理 新理念
平安生产管理新理念 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平安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平安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鉴于平安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兴旺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落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平安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完善的平安生产管理格局根本形成,同时平安生产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         第一节  国外平安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         一、国外平安生产管理理念         平安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和开展的,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平安的因素,就会有杜绝伤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平安的要求。根据国外经验,兴旺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是事故高发期。目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经济的高速开展与从业人员根本素质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平安生产管理进入高风险阶段。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2023年到达了2042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按现行汇率计算,2010年我国GDP将到达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到达2400美元,第二产业仍是主体。目前我国每年仅平安事故造成的损失初步测算每年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达2022亿元,占GDP的2.5%。兴旺国家的平安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与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到达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平安的。         平安生产管理理念是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平安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开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平安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事故学理论的产生、以及后来的风险控制论,直到现在的平安哲学理论、平安逻辑科学、平安法学理论、平安信息理论、平安行为科学理论、平安心理学、平安经济理论、平安工程理论、平安仿生理论、平安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平安生产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平安与健康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平安系统工程             平安系统工程最早起源于航空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火箭导弹技术迅速开展,同时在制作、维护、运用中发生的事故使人们认识到没有“系统平安〞的系统是个无用的废物,因此,提出在系统的构思、设计、制作、使用、维护全过程中考虑到平安保障子系统的问题,形成“平安工程〞的思想,逐步形成平安系统工程体系。             现代化大生产的细密分工使得人们必须建立一个生产系统才能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使生产具有系统性,随之生产事故也因此具备了系统性,也使生产事故的影响涉及于整个生产系统以至于涉及社会。生产平安及生产事故的控制管理必须由生产系统中平安保障子系统来负担,即必须从系统性这一点上来处理生产平安问题。所谓系统性,是指生产系统的总体性决定生产平安的总体性,即对事故的总体控制采用四E科学,从法规(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 ,经济(Economic)方面入手。系统性包括生产系统内外的各种关联性。这些关联性包括了复杂性、非线性、模糊性、随机性等特性。这些关联性必须得到很好的协调,否那么将产生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而发生事故。         2、平安经济学         平安经济学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生产平安中的经济关系、经济形式,分析并阐述平安生产投资、平安生产效益、平安生产事故损失的数量与变化,从而在人、财产、平安三方面取得最正确效益,研究用经济手段调整与生产事故有关的各种关系及人的活动,从而对生产事故实现最优控制。         平安经济学将平安状态划分为绝对平安和相对平安。绝对平安观认为:平安就是无事故,无危险。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相对平安观认为:平安是指客体或系统对人类造成的可能的危害低于人类所能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劳伦斯教授在稳定性和风险管理国际会议的论文观点认为:“平安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伤害或危害,或损坏概率低的通常术语。〞即平安是相对危险而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安。平安即意味着人员和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假设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平安。             平安经济学研究的是事故发生、预警、预防中的经济关系,对生产事故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平安有两大经济功能:第一,平安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第二,平安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平安经济学研究经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现生产平安是有经济效益的。这个效益包括企业自身平安生产所产出的效益以及对社会的平安作用而提供的社会效益。生产平安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与产品产生利润的时间规律有所不同。对产品而言,只要产品售出,利润即产生,而生产平安的投入一般分为投资无利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失效期五个时期。             当平安投入量为零时,无平安可言或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投入量越大,平安度越高。一般而言,平安投入量与平安程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根据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入量的加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所提高的平安度是递减的。在平安经济学中为了考察生产平安与经济增益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两层关系推出平安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产事故产生损失,称之为负效益,生产平安使之防止损失,负效益的减少与效益的增加等效。当平安程度为1时,即绝对平安,不存在生产事故损失。当平安程度为0时,无丝毫平安可言,此时损失极大。一般而言,损失额随平安程度的变化是指数型的,显然,要求的平安程度越高需要的经济投入越多,即平安标准越高,平安本钱越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的关系是指数型的。平安利润曲线说明,对一个生产系统而言,太低的平安度不仅带来对人和环境以及社会的伤害,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但追求极高的平安度,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的平安本钱可能到达负担不起的水准上。             依据抽样调查平安生产根本数据的研究说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平安生产奉献率大约是3%。而实际不同行业由于危险性及平安生产作用的不同,其经济的奉献也不一样,高危险行业那么高达7%。在平安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这一平安经济的根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平安经济活动的重要根底。在工业实践中,还可以得到一个平安效益的“金字塔法那么〞,即设计时考虑1分的平安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平安效果。         3、行为平安理论             根据国外的专家对事故的统计说明,事故中98%的原因是人为的,而只有2%的事故是自然的,即人的不正常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后果。如果人们在生产中能够按照理性进行工作,排除利益和其他外界环境的干扰,人为的不利因素将会在事故中不复存在,生产平安就成为了现实。平安监管监察部门假设能把握职工及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及其原因的话,无疑是有利于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预防的效果。行为平安理论正是据此产生,它是生产平安实践开展的结果,是现代平安科学和心理学、决策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理论。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行为主体的认识行为和决策过程,并以这种对决策心理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去探讨人们行为的微观过程,从而能很好的解释平安事故的原因所在。             从生产事故统计可知,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只有少量的事故是自然事故,所以平安的监督监察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察,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款,标准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行为理性化操作。建立平安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那么是保障平安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事故致因理论         美国20世纪50年代统计,在75000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占2%,即98%的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防止的全部事故中,从人的系列分析,由于人为的不平安行为造成的全部事故占88%,与不平安行为无关的占12%;从物的系列分析,属于机械不平安状态和物质危害所造成的事故占78%。日本1969年制造业歇工八天以上的事故中,因人不平安行为产生的占86%;因机械物质不平安状态产生的占14%。日本1997年使制造工业歇工四天以上的104638件事故统计说明,从人的系列分析,属于不平安行为的为98910件,占94.5%;不属于不平安行为的占5.5%;从物的不平安状态分析,由于物的不平安状态而发生的事故为87317件,占83.5%,不属于不平安状态的占16.5%。在人的连锁系列中,不平安行为是基于生理、心理和动作几个方面而产生的;后者又取决于遗传、社会环境。人有行动自由性生产劳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因而易于发生误动作。人同机器相比,因易于自由行动,故其可靠性差。但是,正因为人有行动自由性,才能使人具有积极研究平安生产手段的特有功能。         生产现场包含着来自人和物两方面的多种隐患,为确保平安作业,就必须分析和查清隐患,并加以消除,将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预防为主。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平安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平安行为或物的不平安状态。人的不平安行为和物的不平安状态的产生和开展,是受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人与物两因素又互为因果。如有时设备的不平安状态导致人的不平安行为,而人的不平安行为又促进设备出现不平安状态。但从构成伤亡事故的人与物两方面来看,人的失误占绝对的地位,即使某类伤亡事故完全来自于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机械还是由人设计和操纵的,物也是由人支配的。从设计开始,经过现场的种种加工程序,直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平安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有:设计上的缺陷:设计中产生的事故隐患;制造上的缺陷:包括使用材料的缺陷及加工方法、工艺和技能上的缺陷;维修、保养和使用上的缺陷:机械系统随着时间的延续,产生磨损、耗伤、腐蚀等故障,致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高;使用时超过机械的定额负荷,操作技术不熟练以及缺乏平安作业的技巧等都能导致不平安状态,增长了机械伤人的可能性。人和物轨迹相交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假设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人的隐患,消除了人的疏忽,那么两个连锁系列进行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事故系列的连锁中断,两系列运动轨迹那么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即可到达平安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素质,是消除和减少人的不平安行为的直接有效方法;建立平安装备保障体系,对危险和重要装备进行平安认证以及加强在用设备的管理,是消除物的不平安状态的有效措施。             由此可见,事故是多重原因决定的,任何特定事故都具有假设干事件和情况联合存在或同时发生的特点。构成事故最根本因素有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事故不是在真空之中,它总是与某种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社会因素以及各级管理机构等有关诸因素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所有的复杂相互关系,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二、国外平安生产管理模式         鉴于平安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兴旺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确实加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