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大学生
成就
动机
特点
研究
工商管理
专业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
【摘 要】目的:掌握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成就动机量表对华北电力大学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避免失败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追求成功动机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在成就动机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学业成绩者和低学业成绩者在成就动机各维度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和学业成绩上存在一定差异。当前提高大学生成就动机有重要意义,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关键词】成就动机;性别差异;年级差异
成就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心理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成就动机进行了诸多研究,建立了各种成就动机模型,探讨了各种群体的成就动机特点,比如教师、儿童、学生、公务员、警察等,其中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研究。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重要而有价值的活动,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取得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大学生群体是成就动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明确大学生群体成就动机的特点,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我国高等教育都有积极意义。具有高成就动机的大学生,会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障碍。本文通过综述文献和问卷调查两个环节论述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进展
1.1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发展和评价
关于成就动机包含维度的讨论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成就动机理论。
1.1.1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大卫·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成就动机理论(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又称作“三种需要理论”,即人有争取成功的成就需要(the need for achievement),不受他人控制、影响或控制他人的权力需要(the need for power)、建立友好亲密关系的亲和需要(the need for affiliation)。
麦克利兰认为,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特点:(1)喜欢设立具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2)选择目标时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而不选择太难的目标;(3)喜欢别人能立即对自己的任务成绩进行反馈[1]。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
1.1.2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于1963年将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2]。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标的评价以及达到目标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Ps值在0至1之间。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到较好的分数。他们对完成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会下降。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取成就的动机,那么,也有可能由于担心失败而灰心丧气,由于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使他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极其困难,那么即使失败,也可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可减少失败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与量紧密相关。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的动机理论的一种突破性的进展,对动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但是这一理论模型还是很不完善的,并不能说明成就动机的本质,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其主要缺陷有:成就动机被看成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只看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人的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个模型忽视或者没有充分地看到这一点,因此不可能最终解决个体成就动机的来源,也看不到社会生活条件对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后来,许多学者扩展了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雷陆认为,过去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当前的目标,其实长远的目标对现在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应该把即时的目标和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真正的成就动机是由两者结合而产生的。
我国学者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余安邦、杨国枢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他们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成就动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取向上——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其中,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中国人的成就动机主要为一种社会取向成就动机,这种动机主要根植于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中心的集体主义与家庭主义,主要强调团体主义,个人的成就目标以家庭或家族的目标为准,提倡合作性的成就,反对竞争而致的成功而造成的。而西方人主要表现为一种自我取向成就动机,这种动机根植于现代个人主义社会,人们追求成就,主要是为满足个人的愿望和冲动而造成的。任何人都存在这两种成就动机,只是西方人以自我取向成就动机为主,而东方人以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为主。
1.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测量成就动机的方法主要是投射测验和自评量表。由于自评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较高,故而研究者认为它比投射测验的测量可信。目前常用的自评量表有四种[3]:(1) Gjesme等1970 年编制了成就动机量表( The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AMS)。该量表是国内外测量成就动机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测量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总共30题,每个维度15题。该量表为4 点计分:与自己情况完全不符合记0分,与自己情况完全相符合记3分。成就动机的得分=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是该量表的理论基础。(2)Helmreich等1978年编制的工作与家庭取向量表(WOFO)。该量表有18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精通、职业道德和竞争性。精通指喜欢困难的、挑战性的任务,为掌握更好的知识和技能而努力;职业道德指喜欢努力工作和把工作做好;竞争性指喜欢势均力敌的比赛,希望成为最好。(3)Cassidy等1989年编制的成就动机调查工具。该量表分为7个维度,分别是职业道德、追求地位、获得性、支配性、卓越性、掌握性和竞争性。(4)Schuler等2004年编制的成就动机问卷(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ventory ,AMI) 。该问卷是跨文化研究成就动机的工具,他们认为成就动机核心包含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而外周部分包含支配性和集中性。该问卷共17个维度,每个维度10道题目,成就动机有3个因子,分别是:雄心、与个性有关的动机、指向任务的动机。
通过以上工具的应用,人们对成就动机的结构进行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有学者认为扩大研究的样本范围,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区域、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的个体成就动机,对推动动机研究有重要意义。
1.3我国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大学生成就动机主要指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获得社会的认可。我国学者通过调查法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解翠玲[4]等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在大学四年间无显著变化,一年级到四年级在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方面逐年下降;刘彦华[5]等对600名大学生使用AMS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文理科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生成就动机差异不显著;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自觉性、坚持性人格品质呈正相关;黄甜[6]等对以北京地区6所大学的71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 调查了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有比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明显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学校类型差异。男大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都高于女生,在年级因素上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陶新华[7]对245 名大学生进行成就动机与自信的调查,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和外貌两方面较女大学生更为自信;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言谈交流方面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自信;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两个维度成就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车丽萍[8]等对235 名大学生采用AMS等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成就动机、性格特征、 内外控和自信等四种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成就动机、 内外控倾向和性别等变量对大学生自信有显著预测作用。曹守莲[9]等采用成就动机测量表(AMS) 对265 名军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军校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比较积极,追求成功的倾向较高;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员明显高于学业一般和较差的学员;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员明显低于学业较差的学员。
郑新夷[10]等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各200名进行调查,探讨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学业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和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都显著低于非贫困生。毕重增、黄希庭[11]对226名大学生采用总体自信问卷、中国人A 型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为工具进行调查,检验成就动机能否解释自信与Type A 的相关,结果表明自信与Type A 的关系体现了自信的成就动机功能,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李建伟[12]等探讨了家庭环境因素与特殊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04名特殊(肢体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亲文化与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及合成动机都有显著差异,母亲文化则与追求成功有显著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避免失败有显著相关,而拒绝否认与合成动机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追求成功动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