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771746

大小:22.68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村 振兴 背景 产业结构 优化 路径 思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思考 何婷 李莉 陈玉 :文章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产业开展背景,在实地调查轮台县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现实困境后,分别从根底设施建设、产业合理布局、社会化效劳视角、投融资平台途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农牧民素质提升六大路径提出具体的政策启示,以期探索适合中国西北欠兴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方案和智慧。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产业结构优化;轮台县 党的十九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而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成败与否的重要一环。因此,产业兴旺是顺应农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立足因地差异化精准施策,对于欠兴旺地区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轮台县作为中国新疆南疆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开展典型区域,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的具体实践与实地调查,立足根底设施建设、产业合理布局、社会化效劳视角、投融资平台途径、科技创新推广、人才培养的六大路径提出对政策启示,对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县域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现路径和开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理论意义。 一、轮台县产业结构优化开展概况 调研区轮台县地处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也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北纬41°05′~42°32′,东经 83°38′~85°25′),县域面积1478900hm2,主要分为北部霍拉山、中部绿洲平原区和南部塔里木河平原区。 根据2022年新疆统计年鉴统计,轮台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88008万元,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49979元,其中第一产业值为232788万元,占比为39.6%;第二产业值为92335万元,占比为15.7%;第三产业值为262885万元,占比为44.7%。所以,近年来轮台县充分利用充足丰富的光热资源,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展为主体,第一产业以棉花、小麦种植、蔬菜大棚、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打造了“轮台小白杏〞的林果业品牌,大力推广核桃、香梨种植培育。第二产业开展占比较小,根底薄弱,农村主要是效劳于农产品加工的烘干房、冷库等。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分为村集体调查问卷和农户调查问卷两类,对轮台县的干部和农户针对农村产业开展现状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调查,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312个调研对象行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现实依据与支持。本次调研共获取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96%。 (二)农户根本情况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39:11,其中维吾尔族占比94%。年龄结构方面:26~35岁的24人,36~45岁的78人,46~55岁168人,56岁及以上30人;学历结构方面:年轻村干部为本科学历,中专或大专学历占比26%,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2%,即农村劳动力整体教育水平不高。 (三)农户家庭状况分析 调查农户家庭状况,发现劳动力人数占总人口的51.72%,其中务农人数占93.33,外出打工为6.67%。以纯种植业、种植养殖结合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分别为20%和34%,家庭年纯收入约为1~3万元;以畜禽养殖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户占比14%,其中57%的农户家庭年纯收入为1~3万元,其他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到达3~5万元。家庭年支出80%的农户为1~2万元,主要支出方向为生产经营性投入。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已实现全面覆盖。说明轮台县农村的就业渠道有限,主要以种植、养殖等为主,支出投资工程缺乏,以生产经营性投入为主。 (四)农户对农村产业开展现状的认知 针对第一产业,82%的农户认为本村开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很好,另有18%的农户认为自然条件一般,农机生产覆盖度到达94%,78%的农户对农资供应状况满意,其余人表示一般;94%的人对粮食买卖市场状况表示满意;本村养殖业以散户养殖为主,88%的农户采用圈养的养殖方式,其他“坡养〞。而农户对禽畜养殖交易市场状况的满意度为86%。村民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条件和信息获取环境良好,92%的村民对该村的生存环境表示满意。 产业优惠政策措施落实方面,60%的农户表示“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根本上没有落实,30%的农户认为在逐步落实,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国家粮食综合补贴政策的落实度较好,76%的农户认为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原那么,种粮积极性高涨,另有24%的农户认为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公开现象,主要表现为种粮补贴村里没有张榜公布。34%的农户对实行的乡镇企业优惠政策表示不满意,持满意态度的农户仅占2%;而村民们对扶持畜牧业生产补贴政策的落实表示满意,92%的农户对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各项产业优惠政策表示满意。 (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面临的困难 在农户对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面临的困难认知调查中发现,30%的农户认为没有技术支持,4%的农户认为没有专业的人才,42%的人认为没有好的开展思路,14%的人认为没有带头人。而农村资金缺乏主要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自身没有多少资金,加之政府资金投入较少。 农民致富的主要困难在于生产资料的缺乏,农村勞动力资源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匮乏,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同时受市场信息不灵和民间效劳组织缺乏,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经济收益受损。大局部农户认为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不灵是制约现代农业开展的主要因素,加之农村职业教育开展落后,农民可以接受培训的时机少。 与此同时,轮台县农业产品大多是初级农产品,处于销售的低端环节,产品缺乏深加工的附加值,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小,可替代产品居多。除了局部农业企业在地方政府部门资金、人才、政策等扶持下,农业生产含金量较高外,其余大局部农业产业开展科技含量都较低。构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长效机制方面,工程庞大、需要各部门配合努力和基层政府执行力不够是困难存在的主要原因,另外当地大局部农户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形成共识。在城乡统筹开展的社会环境下,缩小城乡差距的难点在于城乡差距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并且差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到农村投资的企业机构较少,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个别“援疆工程〞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薄弱,且缺少后期的维护。 二、政策建议与启示对策 (一)大力持续推进根底设施建设 农村根底设施条件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地区产业开展的根本要素和条件。第一,有序推进电网优化健全建设,加强电力资源为产业开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充足的保障;第二,深入实施交通先行策略,只有形成内外联动、方位通达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才能为产业的开展缩短时间和空间运输的距离和本钱;第三,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通讯和信息化的根底建设,实现网络的全覆盖和联通化,紧跟新时代的开展形势和潮流,让互联网信息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宜粮那么粮,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的原那么,有效合理地利用优势特色资源。第一,在以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将农业种植转为林果产业,兼顾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第二,突出开展当地具有竞争的优势农副产品,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且具有良好竞争力的产品或优势产业;第三,选择资源条件较好且具有区位优势的地方作为开展中心区,表达出产业布局位置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所起到的空间优化作用。 (三)搭建扩宽投融资平台与途径 资金是产业开展的“催化剂〞和“兴奋剂〞。由于南疆地区财政对农业投入缺乏,金融机构投资信心缺乏,加之农民收入基数低,农业生产投入弱,农业金融、投融资途径极度短缺。单纯依靠中央财政转移和支援性的“输血〞方式的投资,可以解决一时之急,但不能解决长久性的问题,更可能造成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和“权力寻租〞行为。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融资,大量吸纳农村和社会融资。西部广阔的农村必须在“输血式〞的投资根底上,积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三产融合开展,千方百计地进行自我产业开展的“造血式〞开展。 (四)建立健全農村社会化效劳体系 社会化效劳是该县产业开展的短板。因此,第一,政府应高度重视社会化效劳平台的建设,搭建产业与市场的信息桥梁,缩小产业与大市场的距离;第二,健全社会化效劳市场体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坚决基石;第三,开展较为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时获取实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利用农业市场得大数据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测与评估,防止“谷贱伤农〞风险。 (五)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驱动力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带来产业的形成与分化,三次产业的演进也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不断优化。产业经济开展的引擎主要来自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对于南疆广阔农村地区产业调整优化开展,着力推广科技创新,促进实用技术传播推广的影响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广泛提升农牧民素质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成功开展经验显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素质,加强农民的根底教育及技术培训。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大量农牧民劳动力的投入,如果农村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农村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十分困难。所以,农民的素质在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特别对于南疆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尤为丰富,加强对于充裕劳动力的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对于通过产业精准扶贫与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原伟鹏,田童,刘新平.浅谈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开展[J].农业经济,2022(01):32-34. [2]国家开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2(04):3-28. [3]马骥,彭贞贞.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产业兴旺研究综述与展望[J].现代化农业,2022(07):55-57. (作者单位:何婷、李莉,新疆农业大学;陈玉,新疆社会科学院。李莉为通讯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