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河北省
十一
产业
集群
发展方向
范文
河北省“十一五〞产业集群开展方向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企业或不同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形成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高地、形成地区品牌到形成虚拟市场等七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只可逐步自发形成,作为一种经济开展战略方式,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形成。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开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剧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开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较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开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开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根本空间构架。
一、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产业集群通常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集中性,即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开展一个优势产业,而这个优势产业在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本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竞合性,即通过市场竞争作用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这个群体不是假设干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由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构成,形成专业化、互相密切链接的企业群体。三是地域性,即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般与一个地区的特有环境条件有关,离开了这个环境条件,就不能形成和开展这一产业集群。
按类型不同产业集群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非链式集群,不同行业的企业或不同种类的产品在同一地域上集聚,表现为工业小区域集贸中心,或者开展间无紧密联系的相同与相近行业在同一区域集聚;二是链式集群,即严格意义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全链条,包括产业效劳等外部架构在内。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因为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开展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开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村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增长,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开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展。产业集群的开展往往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兴旺。因为一旦形成产业高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向其集聚,从而形成市场,而市场作用反过来又会带动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开展。
其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工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开展是实现产业集约增长的新型模式,同时,产业集群能够以专业配套协作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将专业化与全球化紧密结合,因此,它是实现工业化的新途径。
再次,是开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绝大局部属民营经济,这些企业在创造GDP、增加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泼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开展所存在的自身缺陷以及所遇到的环境因素,阻碍其良性开展。因此,“聚集成群〞的产业集群战略无疑是中小企业开展的方向,在集群内,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些固有问题与面临的环境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不仅容易创立、生存,而且也容易成长。
此外,是工业园区进一步开展的需要。近几年工业园区开展迅速,对地方经济开展作出了奉献。但一些园区企业之间缺少一定的产业联系,随着园区扩大,园区集聚效应并未增加,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开展能力。事实上,产业集群就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相关的企业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产业区。工业园区不一定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却一定可形成一个工业区。因此工业园区迫切需要借助产业集群开展调整规划,从而获得较快的开展。
二、我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
纵观我省的工业经济结构不难发现,我省主要以钢铁、建材、医药、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是一种规模经济,也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效劳业支撑的经济,从经济战略的高度开展重化工业,意味着需要多个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区域的出现;同时我省的重化工业又多具较强的资源依赖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向资源丰富的区域集聚;另外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又多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手中,这也有利于政府在经济战略布局上发挥主动作用。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可能为我省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产业集群在我省的开展并不理想,管窥我省传统的钢铁行业就可略见一斑。截止2023年底,全省有200多家钢铁企业,大局部企业规模偏小,企业间缺乏分工协作,产品多集中在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高的初级加工品上,产品结构雷同,无序竞争严重。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市场需求升级换代,这些企业陷入窘境在所难免,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已迫在眉睫。
再将目光转向我省的县域经济,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各县〔市〕工业园区获得了长足开展,产业集群效应日渐显现。截止2023年底,我省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建立的乡镇企业园区有6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产业园区63个,省级乡镇工贸示范小区48个,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29个,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11个。入区企业11万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10.2%,从业人员144.4万人,占全省乡镇企业从业总数的16.1%,入区企业经济总量占全省乡镇企业的1/4以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67亿元,上缴税金43.7亿元,利润总额182.6亿元,完成出口产品总交货值135.9亿元,分别占全省乡镇企业总量的20.2%、27.1%、19.9%和39.5%,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开展的有力依托。但与兴旺省份相比,我省的工业园区建设还存在明显缺乏,主要表现在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支柱企业,工业主导成分是中小企业,且布局分散,缺乏应有的产业集群效应,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工业产品一直在市场的低端竞争,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差,更为主要的是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低,大、中、小企业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结构限制了县域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大企业〔集团〕所设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时机,从而制约着县域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自身开展差与协作能力弱直接导致了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从组织形式上看,我省现有的产业集群多属企业集群和行业集群,而鲜有区域集群和链条集群,集群内的分工也多以水平分工为主,而垂直分工较少,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极大地约束了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能力的放大,限制了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开展
根据产业集群的理论要求,结合我省产业结构特点和目前产业集群的开展现状,我们认为,开展产业集群绝不可千篇一律,套用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分类指导、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切忌盲目地急功近利。
1、传统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传统的钢铁、建材、医药、化工等行业得到空前开展,对经济的奉献率越来越大。对这些优势主导产业,应结合我省开展“一线两厢〞的主体战略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开发,通过资产重组和搭建产业链条进行资源整合。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所涉及的企业大多是省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拥有对资产的处置权,以资产为纽带的整合更便于在企业间操作。通过资源整合,使我省的大型优势企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各自为战走向产业集群,使之真正形成既有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向后续加工延伸,又有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延伸,互为保障、互相促进的企业群体,立足国内国际市场寻求开展空间,在竞争中不断开展壮大。在组织形式上应采用地方、区域集聚和产业链条集群的方式。
2、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京津的技术水平高、智力资源丰富、产业结构水平又高于我省,同时面临着城市功能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需要向外转移一些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不符合长远定位需要的产业,我省应充分利用毗邻京津、交易本钱和要素流动本钱低的优势,主动承接和大力吸引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的优势企业落户我省,并对之进行配套和延伸产业链条,使之在廊、保等环京津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以此带动我省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3、县域工业产业集群
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应在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根底上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使之做大做强。由于县域工业园区中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品牌优势弱、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低、结构松散等特点,加之中小企业多为非公有经济成分,政府发挥作用有限,只能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操作。具体包括加大根底设施投入、利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经济杠杆辅之以工商注册、土地征用审批等行政手段培育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吸引县域中小企业向各类工业园区集聚,促进其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渐提高县域工业的整体竞争力。组织形式上采用企业集聚、区域/行业集聚的集群方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