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校学生社团创新与大学生终身就业力培养.docx
下载文档

ID:769361

大小:21.8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学生 社团 创新 大学生 终身 就业 培养
高校学生社团创新与大学生终身就业力培养   摘 要:高校社团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承担着育人的使命。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校社团既要着眼于学生即时就业力的培养,也应为学生的终身就业力提升承担责任。终身就业力以学习能力、人际能力、管理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高校社团需要在理念、组织、制度、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为提升学生终身就业力效劳。  关键词:高校社团;社团建设;终身就业力;创新  1 引言  一般的观点认为,高校社团仅仅是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学生组织形式,但实际上,它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这与大学所承担的使命息息相关。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教育的今天,大学教育的角色已经从主要提供给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向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环境塑造者,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引导至对自身素质的主动塑造者[1]。在履行这个职能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都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包括团委、学生处、学工办等)需要深刻领会大学的使命与学生未来职业开展的关系,一方面,学生毕业面临未来就业压力,需要提升即时就业力,另一方面,大学决不是职前训练场所,它还承担着更多的使命,比方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全球化视野的形成、批判性思考的意识、德性的养成等,以上目标关乎大学生终身就业力的形成,甚至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社团建设应该树立长远眼光,本着为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探索提升大学生终身就业力的工作新思路。  2 大学生终身就业力的素质要求  高校社团建设如以大学生终身就业力培养为目标,就必须了解一个前提:哪些能力和素质要求构成终身就业力的根底条件,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深入思考的是: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取得顺利开展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特质?这些特质在大学教育中能否具有培养的可能性?未来的职场需要拥有什么样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带着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并且研读大量相关文献,提炼出以下五种能力与素质要求。  2.1 学习能力  总体而言,我国小学与中学阶段的教育大多属于应试教育,进入大学之后,许多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中小学阶段那种满堂灌的模式,这就造成学生看似分数很高,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但是,诸多因素的存在要求学生必须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首先,这是一个强调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可能在职业中被淘汰,如果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将很难适应未来职场对知识更新的要求[2];其次,只有学会学习,才可能在不同职业领域进行顺利转换,而这样的转换在未来时代会更频繁;最后,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适应技术进步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拥有更高学习能力的人的职业开展空间有时机从狭小的范围延伸至全球各地。  2.2 人际能力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人际能力是多数职业领域的职业生涯开展的必备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效劳意识等。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等认为人际能力属于“情商〞的重要组成局部,他们以大量事实已经证明,情商相对于智商,对一个人的职业开展更加重要,为此需要将情商教育纳入到各个层级的学校教育之中[3]。中国社会具有更为明显的“人情化〞、“官场化〞特征,在这样的社会中,那些具有较强人际能力的人,在职业开展的进阶中会更顺利,相反,很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职业开展却并不如那些所谓的“差生〞顺利,甚至可能出现“泯然众人矣〞的结果。所以,中国古人所强调的“外不殊俗,内不失正〞、“外方内圆〞等生存智慧,实际上是和人际能力有关的,也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的,至今仍对当代大学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2.3 管理能力  职场一般可提供两大类工作:管理性质的工作与技术类型的工作,对于前者,管理能力不可欠缺,但即使是技术类型的工作,由于职业开展的必要,也必将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以上所说的管理能力是从外部管理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方案、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能力,但是管理学的开展早已进入到强调“自我管理〞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和大多数知识工作者将需要自我管理〞[4],而这种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明确的职业规划、自我调控能力、自我鼓励、人生观、价值观确实立等。为适应未来的职业挑战,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理应将管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育目标之中。  2.4 心理素质  纵览职业开展成功的案例,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一位职业成功人士的职业生涯会一帆风顺,在职业中会面对各种压力和不可预见的挑战,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咬牙挺一挺〞的这种意志力往往决定了最终的职业成功。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来看,也往往规定“能够在压力中开展工作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在强调用人标准的心理素质维度。90后大学生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意志力、心智模式、团队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方面在未来的职业开展中可能面临挑战。具体而言,有助于终身职业开展潜力的心理素质包括解压力、自信力、应挫力、移情力等,着眼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从而也有助于终身就业力提升的高级心智要素还包括高度意志力、情绪领导力、高效沟通力、自我鼓励力、团队合作力等[5]。  2.5 道德素质  当今时代,由于受到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冲击,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不容乐观,功利化的教育背景,导致学校对道德教育强调不够,加之家庭、学校、社会出现层出不穷的负面典范,使得很多大学生的道德领地受到了腐蚀,表现为:道德感弱化、责任感缺乏、欲望膨胀、攀比心增强、同情心减少等,上述表现如果继续深化而得不到纠正,将成为消解终身就业力的大敌。那些在职业开展中走上较高岗位的人,往往因为其卓越的德行与业务能力有良好的匹配,而在职业开展过程中骤然坠落的人,无一不是道德领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一个道德缺乏的时代,“有德〞甚至会构成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教育中,尤其是社团建设过程中,不可不考虑道德素质的培养[6]。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