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微博时代报纸变与不变.doc
下载文档

ID:767340

大小:2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微博 时代 报纸 不变
微博时代报纸“变〞与“不变〞   微博时代报纸“变〞与“不变〞   2023年3月4日,新浪CEO(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在新浪2023年度第4季度财报 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的用户群已到达500万。短短几个月便有如此成绩,人们感慨,中国的“微博时代〞到来了。    微博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更多的疑问。我们不禁要问,在一个新的媒体时代来临之时,报纸是否能够成功应对新的挑战,继续掌握主流新闻话语权报纸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或是会走向消亡唯一能够给出答案的是时间。然而将这些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仍然是有价值的。这些讨论将有助于提高报纸转型的效率和降低转型的本钱。   微博――挑战者   微博,即英文中的Microblogging。维基百科对其定义为“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   之所以将这个媒体时代称为“微博时代〞,其寓意不仅在于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的诞生,更在于其所带来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理念的变化。“微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使“自媒体〞的特点更全面地展现出来。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掌握新闻的来源。而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并且这种新闻具有更加强烈的贴近性、近向性和趣味性,那么,由报纸等专业新闻机构在传统新闻价值判断下制作的新闻就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    自媒体的核心在于自主交互传播。这种传播首先在便捷程度上更有优势。互动性增加了传播效率,较传统媒体单线式的传播有很大区别。此外,由于信息是由使用者依据个人判断发布的,在价值上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尤其是在价值趋同的小众范围内。    这不仅对报纸,乃至对所有新闻机构来讲都是致命的。他们原以为失去的仅仅是渠道,“内容为王〞,自己仍掌握着内容的密码。然而他们将发现,围绕个人展开的自媒体在内容以及价值判断方面,对传统新闻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威胁,传统媒体再也无法垄断对世界各方面的解释功能。    个人掌握了传播渠道,且具备制作、发布新闻的能力,将来还有可能创造出营利的模式。那么,职业记者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养〞着这群职业记者的专业新闻机构,其中报纸最为典型,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这就是自媒体发出的挑战。 “微博时代〞报纸生存的依托  既然微博时代,或称自媒体时代挑战的是记者、报纸作为职业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报纸生存所依托的东西便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目前来看,报纸在这场竞争中仍然拥有优势,而这些优势也成为报纸存在的立足点。    1.新闻真实性  2023年10月5日,在CNN旗下的一家公民记者网站iReport上,有用户发布了一那么新闻称,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因突发心脏病,被送进了急诊室。这那么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甚至导致苹果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新闻发布后,当地时间上午9时41分,苹果股价从高位106.19美元开始跳水,到9时52分已滑至低点95.41美元。直到苹果公司发言人公开指出这是一那么假新闻,而多家专业新闻媒体也纷纷证实乔布斯并未因病住院,苹果股价才慢慢上升。这家iReport网站以提供“无编辑,无过滤〞的新闻为口号,但结果却如此为难,由此可见,在虚拟世界实在难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报纸有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中外媒体皆是。各个报社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记者手册〞,规定着记者编采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如何处理信息源,如何通过可操作的模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当记者采写归来,编辑会再次确认信息的可靠性,以确保在报纸上刊登新闻的绝对真实性。甚至有的新闻媒体还有严格的新闻核查制度,即在媒体未刊登前,会由专职核查员与新闻当事人或受访者进行进一步的核实。①  当然,再严密的机制也难免有出过失的时候。但总体来看,这种出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网络等虚拟传播。毕竟,在现实世界中,声誉不管对于个人还是机构都非常重要,它是社会地位与经济回报的保障。也许有人会寄希望于虚拟传播模式中真实性的改善,但目前“网络实名制〞的难产,就已经说明,这个道路还很漫长。   2.系统过滤与个人筛选   传播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被称为“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社会上可作为新闻素材被编译的信息很多,但最终到达受众那里的新闻却是极少数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作为信息的“把关人〞或者“过滤者〞,依照自身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或为迎合受众、或根据个人喜好,在众多素材中挑选出可用的编辑成新闻,传播给受众。②这个筛选的过程可能只涉及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也可能涉及整个媒体机构。总的来看,媒体“把关〞的过程就是一种“系统过滤〞的行为。    此前,有不少学者探讨了网络开展对 “把关人〞理论的冲击,认为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正在淡化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然而,尽管有冲击,但这种冲击还缺乏以抵消这种“把关〞作用。    网络的兴盛带来的是海量的信息,尤其在网络开展所促进的“自媒体时代〞。报纸上的新闻在继续传播,而个体传播者依照自身各不相同的喜好与价值判断所发布的信息也铺天盖地地袭来。面对这种信息爆炸或是垃圾成灾的局面,报纸再一次显现出其优势。作为一支有着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报纸通过“系统过滤〞,去芜取精、去伪存真,为受众挑选出符合普遍新闻价值观的信息,将受众从“个人筛选〞的无助中解救出来。    时间就是一切,“系统过滤〞为群众所节省的时间是难以估量的。人们需要多元化的信息,人们更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报纸所做的就是,让受众在更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而这样做,在今天,在将来都是有意义的。    确实,“微博〞一出现,就有人开始呼唤传统新闻价值观的改变。但我们也应看到,正是这行业已形成的一系列标准,为读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报纸生存的另一依托点将在于新闻价值观的保存。    3.制度优势  尽管网络的地位在上升,政府对于报纸的重视程度依然很高。政府对网络新闻“采写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开展。无论是网站、论坛、播客、博客、还是微博,没有采写权,发布的“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不能称之为“新闻〞,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毕竟没有经过“权威授权〞,缺乏约束与责任。   目前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也会通过博客、论坛、乃至微博发布一些信息,其中也不乏自己采写的新闻。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这些有采写资格的记者想要以自媒体的方式发布“新闻〞也需要依托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平台。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说明“文章已在某报纸(或其他传统媒体)上发表〞,否那么这种以个人方式发表的新闻将毫无公信力可言,因此失去被持续转载、传播的能力。当然,以“流言〞、“谣传〞的形式继续散布又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与真正的新闻无关。一些网站在争取新闻采写权,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不能解决虚拟传播领域的实名制问题,或是形成有效的新闻制作问责制,政府不会放宽“采写权〞。文责自负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比拟有效的约束机制,既是强制约束,也是道德软约束。而自媒体只要一天无法解决约束机制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与传统媒体竞争。   政府支持报纸等传统媒体也是不无道理的。例如报纸,经过长期的积淀,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当受众在自己信赖的报纸上看到一那么新闻,他是不会去疑心这那么新闻的真实性的,这就是品牌,这就是公信力。著有正在消失的报纸: 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的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说“报纸的主要产品既不是新闻也不是信息,而是影响力〞。③政府看重的便是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包括一些报纸所传递的“主流意识〞。这些是不可能被个人、被网络所取代的。   报纸的“变〞与“不变〞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报纸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所占有的优势也将成为报纸未来开展的立足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仍是网络等新媒体所无法取代的,而网上众多的“传言〞也有赖传统媒体去证实或澄清。例如,2023年发生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杭州飙车案〞。事件发生后,各种流言便在网络上散布开来。例如有网民爆料,称与胡斌(肇事者)一起飙车的伙伴是杭州一市委常委的儿子;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又有网民在论坛上发帖称出庭的被告人胡斌是替身,还贴出照片加以佐证。不实的传言使公众的情绪愈发剧烈。直到传统媒体介入后,才调查证实网上流传的全部是假消息。可见,新闻的真实性仍需要传统媒体来维护。   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是飞快的,也许有一天,在技术的推进中,自媒体会开展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高度。然而,依据自媒体的特点,无论技术如何开展,都很难逾越虚拟世界固有的矛盾――“真实性〞问题。而自媒体的优势恰恰是在一定程度上依托虚拟世界而形成的海量信息。当然,一旦自媒体拥有真实的海量信息,且能够做到迅速地筛选与搜索,传统媒体的危机时刻也就到了。 “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报纸的生存依然需要在“求变〞中寻找空间。例如默多克曾建议,报纸要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新闻和意见。这个建议对中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报纸开展有特色的观点、评论,有利于在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报业内,开辟出新的空间,防止在竞争中被淘汰。而细分市场,收缩报道范围,增加报纸不可替代的社区影响力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当然,有关报纸开展问题,讨论最多的仍然是“融合〞,与互联网融合,报网互动,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效劳。针对微博,相信也将有如何将报纸与微博技术相结合的讨论出现,这些都是不无裨益的。   报纸为了生存可以“变〞,但对于自身已有的优势,例如在新闻真实性、新闻价值观判断等方面的优势,报纸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这些是报纸在新时代的立足之本,如果失去,将难免沦于消亡。   注释: ①相关事件可参考钱钢:我接受了〈纽约客〉的核查,南方周末,2023年7月8日。 ②参考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③转引自王君超:如何解读和应对“报纸消亡论〞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1期。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