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筹
城乡
发展
研讨
讲话
统筹城乡开展研讨发言
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经济社会开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根底是农业,最庞大最重要的群体是农民。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开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在转变开展方式中走出新路子,能否在新的区域竞争中获得新优势。卢书记在周口代表团提出的观点,既有“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开展〞的总体目标,也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等具体途径,是指导我们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开展的纲领性要求。
马克思早在20230多年前就说过。“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认真学习卢书记的重要观点,我认为,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开展失衡的问题,真正让城镇这个龙头活起来、让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强起来、让农村这个落后地区好起来、让农民这个困难群体富起来,实现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开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我们统筹城乡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强力推进和逐步实现产城互融,这是一条符合上级精神、充分切合实际的开展路径。
第一,产城互融可以解决“城镇怎么建〞的问题。当前,我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城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通过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的融合开展,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规模的迅速扩张,如我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通过严格规划建设,使县城面积迅速扩大三分之一
1以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效划分,到达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城市功能区相得益彰、互动开展,防止城市“摊大饼、一锅汤〞式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开展。
第二,产城互融可以解决“龙头怎么强〞的问题。要实现卢书记提出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开展〞,必须做强城镇这个区域经济开展的龙头。就新型城镇化来说,大开展呼唤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开展。产业支撑作用能否发挥及其发挥程度,将直接决定着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成效,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实力和带动能力。郭庚茂省长在全省工程观摩时,高屋建瓴地把产业集聚区比作是城市开展的基石,“产业集聚区是市县经济开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地方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是富民强市的主渠道,是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在当前我们城镇第三产业普遍不强的情况下,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大开展,才能够有效推动城镇经济大跨越,进而实现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的大突破,才能够形成以城带乡、统筹开展的有利局面。
第三,产城互融可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当前,我们在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中存在大量欠账。虽然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水、电、路等根底设施“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还没有到达应有的水平,街道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文化和体育根底设施等还有较大的差距。统筹城乡开展,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让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里人一
2样的生活。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利用上级政策资金,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对农村开展的投入水平,缩小城乡开展的“设施落差〞。从长远来看,以产城互融的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开展,是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开展的重要途径,也使我们在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中增加财力投入有了更多的底气。
第四,产城互融可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从更长时期看,减少农民比目前农民增收更具长远、全面的主体意义。而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唯有实现城镇化,做到“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不能简单地把“穷农民〞变成“穷市民〞。通过产城互融,可以有效搭建起农民进城后充分就业的平台、完善社保的平台,使农村充裕劳动力能够“进得城、扎下根、留得住、生活好〞。目前,我县产业集聚区就已经吸纳了两万余人就业,春节期间又实际招工3700人,各种社保手续正在办理。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大量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市,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坚实载体。
第五,产城互融可以解决“观念怎么变〞的问题。提高城镇化率,不仅是要把“农民身份〞转换成为“市民身份〞,更要求把“农民意识〞提升为“市民意识〞。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一方面要强化文化和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有知识、有技能,
3增强自我开展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建设高标准职业教育中心,大规模培训农民工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进城后的农民通过由“面朝黄土背朝天〞向“标准化厂房、流水线作业〞工作环境的转变,能够在产业工人新身份的适应中换脑子、转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产城互融是不断提升城镇人口聚集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文明扩散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传统农区统筹城乡开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我们要围绕产业集聚区开展和城镇建设的结构融合、功能融合,进一步统筹城乡资源,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开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规划要衔接。规划是产城互融的重要根底工作。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根底上,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开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制定开展规划,在区划设置上有机衔接、在根底设施上统筹建设、在效劳保障上整合利用、在功能发挥上充分互补。同时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开展作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城乡总体规划为龙头,修编各类专项规划,特别是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制定好城乡建设、产业开展、土地利用等规划,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效劳业向农村的延伸辐射,促进城乡产业合理集聚,形成
一、
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联动开展的格局。
二是产业要做强。产业开展是产城互融乃至区域经济开展
4的重要支撑。做强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是目前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必须始终贯穿于全县经济社会开展的全过程。目前,我们县正在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百日攻坚〞活动,以此为推动,引导全县政策向招商倾斜、领导力量向招商集中、干部资源向招商聚集、社会力量向招商整合,实现产业培育的迅速壮大,使产业集聚区真正在产城互融中的板块作用真正表达出来,在新型城镇化开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效劳要完善。在产城互融过程中,产业构筑只是产业集聚区开展的必要环节。在当前东西部对人力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的大形势下,要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活起来、强起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软件效劳,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就业热土、留人之地。可以说,谁能解决产业集聚区开展的人力资源问题,就能站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高点。我县在春节期间产业集聚区招工时,就出台了产业集聚区用工优惠政策,规定了在县产业集聚区就业一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准予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办理非农户口,并且保存农村宅基地、责任田;在县产业集聚区投资2500万元建设汽车站,开通集聚区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班车,职工凭证件乘车享受半价优惠等政策,增强了产业集聚区的就业吸引力,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愿意来、方便来、留得住,成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重要推动力。
5第四,人力要释放。城镇化实际上就是农民减少的过程,通过城镇化,农民不但进入城市,进一步在城市提高生活水平,同时由于农民减少了,在农村的农民可以更多的占有各种资源和生产资料,相应的就可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减少农民,把人力资源从有限土地上充分释放出来,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我县几年来流转农村土地16万多亩,在自愿流转、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根底上,对于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我们帮助一局部把他们精耕细作的传统引导到开展高效特色农业上来;对另一局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他们进入集聚区企业,既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也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土地减人、农民增收。
第五,农村要繁荣。新型城镇化需要兴旺的农村作为后盾和支撑。只有加快农村开展,才能为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互融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储藏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产城互融、统筹城乡开展,并不是要求城乡一样化、一律化,而是城市与农村的相互促进,互动双赢。这既是开展战略的提升,也是开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开展,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开展高效农业,并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农协同、城乡并进,产城互融才有坚实根底和可靠保障。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