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docx
下载文档

ID:764355

大小:13.24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弘扬 传承 传统文化 樊锦诗 个人 事迹 感悟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文物的保护、弘扬、传播和传承,都需要后继有人。让我们共同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尽一份力量。以下是办公室欧阳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资料,供给参考,欢送你的阅读。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1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樊锦诗,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于北平,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高校历史学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后到敦煌文物争辩所(敦煌争辩院前身)工作至今,被誉为敦煌女儿。 2023年被党中心、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究者称号,2023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奉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并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 多年前,敦煌争辩院来了一位武汉高校博士,很有争辩才能。为了工作,他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孩子寄养在外婆家。几年后,考虑到更好照看家庭,他萌生了离开敦煌的念头。敦煌女儿樊锦诗也经受过同样的纠结,她把一切看在眼里。樊锦诗和丈夫彭金章商量后,以博士能接受的最低价把房子卖给他,为敦煌留住了人才。由于她深知留下一个人才比留下一套房子重要! 樊锦诗说,对每个职工而言,有什么能比一家人安居乐业更重要而对敦煌争辩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每一个放弃优渥生活来莫高窟的人,都怀有贵重的信念,都战胜了世俗意义上的诱惑和欲望。 对刚来敦煌争辩院的年轻人,樊锦诗直言不讳:年轻人有三条道可走,一条是黄道,一条是白道,还有一条是黑道。黄道是做官,白道是发财,黑道就是做学问,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到敦煌就只能走黑道了。这些年轻人留了下来,也成了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樊锦诗年轻时内向缄默,上台说不出话,照相靠边站。但她现在说话直来直去,大胆与人争辩,焦急时会跟人争吵,有人说她严峻、不近人情,但樊锦诗无所谓,尽心尽力解决问题才重要。 我有责任为敦煌事业的进展留住人才。樊锦诗说,假设有朝一日我离开敦煌,大伙儿能说,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莫高精神,其实有16个字: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第一就是守住文化之根。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只要对文物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方法保护它。在樊锦诗眼中,敦煌确实了不起,一千年的古代艺术家的制造,他们悄悄无闻,给我们留下这么内容丰富的一份遗产,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文物的保护、弘扬、传播和传承,都需要后继有人。让我们共同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尽一份力量!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2 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生疏,但对于敦煌莫高窟,全部人肯定不生疏。 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宽敞、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再没有其次个。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赐予世界独一无二的礼物,却以一种缓慢的、不行逆转的态势在消逝。而这个叫樊锦诗的姑娘,在最青葱的岁月选择来到大漠深处,倾尽一生的时间守护敦煌,为莫高窟带来了永生。 她是永久的敦煌的女儿。 她在永久的敦煌里写道:我们不仅着眼于当代的保护,而且努力做到完完整整、原汁原味地将莫高窟的全部价值和历史信息传给子孙后代,我们没有权利将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我几乎每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孤独     ,不觉圆满,由于值得。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对于她而言: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悔,也不为虚度年华而耻辱,那你就可以好傲慢地跟自己说:你不负此生。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足矣。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樊锦诗个人事迹感悟3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2023年4月8日晚,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迎来士气的主题,节目现场,与樊锦诗同奋斗在敦煌的争辩人员们朗读了余秋雨的莫高窟、季羡林的在敦煌、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均为节选),献给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 提起樊锦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可说起敦煌,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有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963年,刚从北大考古系毕业的25岁上海姑娘樊锦诗,被安排到敦煌文物争辩所,此后54余年樊锦诗以敦煌为家,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她领衔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 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日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她为永久的敦煌倾尽了一生的心血,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她和敦煌争辩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五十余年扎根大漠,倾全力保护、争辩与利用敦煌石窟所做出的杰出奉献,国家与人民不会遗忘,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面对戈壁黄沙,她无怨无悔;面对荣誉掌声,她不骄不躁。她说:我觉得我很平凡。我不能说我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情,从历史辩证法来看,当时觉得做好的事情,以后未必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只能说,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从常书鸿到段文杰,再到今日的樊锦诗,在敦煌争辩院70年事业进展的背后,分散的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是属于莫高窟人独有的精神特质,这就是莫高精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学习樊锦诗先生这种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莫高精神,扎根基层,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效劳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抱负!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