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课程
中考
化学
复习方法
实践
探索
新课程下中考化学复习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个好的方案、方案,要有好的课堂复习方法,好的课堂复习方法有三个要求:一是符合学情,二是紧扣新课程标准,三是能取得高效率。
符合学情,学生才肯学,才有兴趣学,才学得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符合学情的教学,才是为学生而教,为学生而成长知识、成长能力。复习课容易变成“炒旧饭〞,陷入“题海战术〞,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我们应该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学得有成就感。通过复习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紧扣新课程标准,才能瞄准目标,不偏离复习方向,把准中考试题的脉搏,掌握好复习内容的深浅度。构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复习方法。上好复习课,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行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是通过温习教材、温习笔记来强化对知识点的回忆,到达形成一些粗浅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目的,布置学生利用图框、表格等形式罗列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为课前作业。
在课堂中,根据知识内容的性质,主要采用四种复习方法:
一、陈述性内容:采用接受→学习法
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根本操作的复习。
二、程序性内容:采用观摩示范→模仿练习→理解掌握→应用实践法
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离子符号的书写等。
三、探究性内容:采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反思评价法
如: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燃料的燃烧、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含离子〕的检验与鉴别、实验废液的成分探究、气体成分的探究等。
四、概念性内容:采用分析区分→分类归纳→联系拓展法
下面通过几那么课堂教学实例谈谈这四种方法的应用。
例一、盐和化肥的复习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概念→举例→性质、俗名→常见盐的检验→用途。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不容易反响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难于调动学生的活动,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未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我的教学方法】听写盐的化学式→学生归纳概念→学生复述常见盐的俗名、用途→学生归纳盐的溶解性情况、教师总结规律→知识应用:盐的检验、鉴别方法→小结规律→应用拓展: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反思评价。这种复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容易反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如下:
先让学生写盐的化学式〔老师不报具体物质的名称,只报哪一类盐,叫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演板〕:
〔1〕4种钾盐:KCl 、KNO3、K2SO4、K2CO3(2)4种钠盐:NaCl、NaNO3、Na2SO4、Na2CO3 (3)4种硝酸盐:KNO3、AgNO3、Ca(NO3)2、Ba(NO3)2(4)3种铵盐:NH4Cl、NH4HCO3、(NH4)2SO4
先不报物质名称,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由金属离子想到配什么酸根离子,或由酸根离子想到配什么金属离子,然后应用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订正,由学生归纳出盐的概念。
继续写化学式,换一个学生演板,给予适当的化合价要求和名称提示〔为后面的学习准备〕
(5)6种盐酸盐〔氯化物〕:NaCl、AgCl、CaCl2、BaCl2、FeCl2、FeCl3
(6)5种硫酸盐:CuSO4、FeSO4、BaSO4、Ag2SO4、CaSO4
(7)6种碳酸盐:Na2CO3、K2CO3、NH4HCO3、CaCO3、BaCO3、CuCO3
(8)1种磷酸盐:Na3PO4用在含磷洗衣粉中〔目的是了解磷酸根的化合价〕
以上采用的学法是:“观摩示范→模仿学习〞环节,常见盐的俗名、用途,那么由学生复述,采用“接受→学习法〞。下面是“理解掌握→应用实践〞环节的教学:
提出问题:这些盐中哪些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指导学生查阅课本附录中盐的溶解性表,边查阅边给学生复习总结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盐除硫酸钡,其他都溶;碳酸盐、磷酸盐中除了钾盐、钠盐、铵盐可溶,其余都不溶。然后复习口诀,检查大家背诵的情况。记忆口诀是“钾钠硝铵溶,盐酸除银汞,硫酸钡银钙,碳酸多不溶〞。记住盐的溶解性,对提高解题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是学生一进入高中马上要学习的“离子反响〞的知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例如一:关于盐的检验和鉴别:〔包括:铵盐〔NH4+〕、盐酸盐〔Cl-〕、硫酸盐〔SO42-〕、碳酸盐〔CO32-〕的检验〕
教法:先回归教材,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相关的实验,说出采用的试剂,并写出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然后由老师归纳出检验它们的方法的相似点:“气化法〞、“沉淀法〞。即选择恰当的试剂与被检验的物质反响,产生气体或难溶性物质,从而作出判断。
检验铵盐〔NH4+〕的试剂:碱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润湿〕。现象: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检验盐酸盐〔Cl-〕的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硫酸盐〔SO42-〕的试剂:可溶性钡盐的溶液,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碳酸盐〔CO32-〕的试剂:稀酸,澄清石灰水。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法指导:这些方法都可在盐的溶解性表中找到规律。如铵盐全溶,不能形成沉淀现象,只有转化成氨气,通过氨气的性质来检验,由此从NH4+联想到OH-,所以是加碱溶液转化成氨气来检验。如由碳酸盐(CO32-)联想到H+,所以是加稀酸转化成二氧化碳来检验〔应用沉淀法来选择参加的试剂那么不妥,因为磷酸盐大多数难溶于水,结论不可靠〕。记住AgCl和BaSO4是两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那么由Cl-想到Ag+,由SO42-想到Ba2+,这些复分解反响的发生需在溶液中交换成分〔离子〕,那么所用试剂必须是可溶性的银盐、钡盐〔还有氢氧化钡〕,同时必须滴加稀硝酸使结论更可靠。
变式跟踪训练:
出示问题:证明某溶液是稀盐酸,判断采用以下方法是否可行?假设不行,说出理由。
⑴用紫色石蕊试液
⑵参加镁条,放出气泡
⑶参加生锈的铁钉
⑷参加碳酸钠
学生思考,答复,教师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有哪些微粒,以上任一方法只证明了氢离子,还需要证明Cl-。由此想到还要补充一个实验:另取原溶液少许,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下面阐述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复习方法: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反思评价。
举一个课堂实例:
课本中“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完毕后将废液倒在2个废液桶里,小强和小明同学分别对2个桶中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取废液少许,小强测得其PH值为12,小明测得其PH值为3,我就问了: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甲生举手了,说:“老师,为什么小强和小明测得的结果不一样呢?〞
嘿,小家伙!反响真快,单刀直入嘛。问题提得很好!哪位同学来解答?我把问题一抛出,马上举起了几双手,我随便点了一个。“老师,太简单了,不就是小强测的那份废液显碱性,小明测得那份废液显酸性嘛!〞话音一落,引来一些笑声。我还是肯定了他的想法。我把目光转了一圈,点了一向做事稳沉的化学课代表。她站起来说:“小强测的那桶废液显碱性,说明NaOH过量,未反响完;小明测的那桶废液显酸性,说明H2SO4过量,未反响完。〞我看到很多同学在点头,但坐在后排的几个同学没有明白,我稍作了些解释。下面,为了进一步探究,我把这两份废液分别倒入2个烧杯中,贴上标签:A〔小强〕、B〔小明〕。同学们又笑了〔他们是误解我把小强和小明当作废液了,想像真丰富!〕
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废液A中除含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
有了刚刚对盐的概念的认识和盐的溶解性知识铺垫,很多学生会从溶液中的离子去分析、筛选了,讨论得很热烈。我走了一遍,解答了个别提问。3分钟后,我挂出了小黑板。
1、废液A的PH为12,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存在的一种离子是 ,有三种离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它们是 、 、 。
2、猜测与假设:
甲同学:废液A中另外可能还含有SO42—、CO32—;
乙同学:废液A中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丙同学:废液A中另外可能还含有Ba2+、SO42—、CO32—。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 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
3、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我选择 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②
③
废液有
废液有
等学生设计好了实验步骤,抽几个学生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然后一起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问题,最后选定方案由学生上来操作,合作完成表格内容。
延伸拓展:小明测的废液B的PH为3,显酸性,所以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 、 、 、 。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 、 。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份废液中上层清液所含的离子不完全相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反思评价〞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了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有动手操作、展示自己的时机,学生觉得复习课很有味道,是真正检验所学,将自己吸收、消化的内在东西“为我所用〞的时候了,这时真感觉有点成就感了。为了让这种探究性学习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我抓住契机宣布:今后但凡最快设计出正确方案的,就由他来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兴趣更加浓厚。
再例举物质分类的复习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按概念图由大到小的顺序,边列图边讲解、举例,课堂练习,教师讲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比拟抽象,直观印象更差。
【我的教学方法】我采用倒过来复习的方法,由学生去发现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转变成化学式来学习更加形象直观,更容易形成直观印象。我的教法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写出课本中学过的属于混合物的物质名称〔至少写6种〕〔点一名学生演板。为了后面更好的阐述,将该学生取名为甲同学〕
第二步,听写以下物质的化学式〔换一名学生演板,取名为乙同学〕
〔1〕铜〔2〕汞〔3〕金刚石〔4〕硫〔5〕氧气〔6〕氩气〔7〕氧化铁〔8〕氧化铜〔9〕二氧化碳〔10〕二氧化硫〔11〕硫酸〔12〕盐酸〔13〕烧碱〔14〕熟石灰〔15〕纯碱〔16〕硫酸铜〔17〕甲烷〔18〕葡萄糖
第三步,订正化学式。
第四步,提出问题:这两个同学所写的物质有什么区别?
学生就答了:甲同学写的是混合物,乙同学写的纯洁物。
细心的学生答: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纯洁物才有化学式。
混合物与纯洁物有什么区别呢?〔1〕—〔18〕的物质又可以怎样分类?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按照概念的范畴由大到小的顺序区分、归纳。顺着学生的思考,在黑板上用图框的形式一步一步列出物质的分类。
再联系拓展:从微观区分,根据微观结构图写化学式,简要回忆它们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我把这种复习方法叫做“分析区分→分类归纳→联系拓展〞法,概念的复习我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其实,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只要我们多反思,反思课前的准备,反思学生的根底,反思课堂中自己的角色,反思课堂中学生的角色,反思自己对教材和新课标的把握程度,反思自己处理教材、用好教材恰当与否,反思课后布置作业的质量,……等等,就一定能获取课堂复习的高效率。〔转载江西赣县第二中学 陈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