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生
自我
妨碍
行为
及其
教育
启示
学生的自我阻碍行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摘 要】自我阻碍是个体在成败情境中,有意地减少努力或人为地夸大取得成功的困难,防止其能力与可能失败相联系,以保护自我价值的一种策略。在概述自我阻碍的定义、动机和后果外,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来控制自我阻碍。
【关键词】自我阻碍;自我价值;归因;干预
0 引言
虽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经不只停留在口号阶段,但学生的学业成就在教育考核体系中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在学校,教育者大都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成就,他们用分数来界定学生的学业成就,分数成了个人能力的象征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像获得好的分数那样,更能够增加学生的优越感,增强其自信。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成功,因此,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和防止情感意志上的伤害,学生会竭尽全力防止失败。有时失败又是不可防止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来防止失败的“含义〞。也就是说,个人会采取各种策略防止将失败与个人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甚至会放弃追求成功,从而到达保护自我价值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逐渐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例如课堂和学校等一些情境中,学生为防止可能出现消极结果而有意识采取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就是所谓学业自我阻碍。
1 自我阻碍根本内涵
1.1 自我阻碍的概念
自我阻碍是个体在成败情境中,有意地减少努力或人为地夸大取得成功的困难,防止其能力与可能失败相联系,以保护自我价值的一种策略。
从自我调控理论来看,自我阻碍是学生调节其情感的一种策略,可暂时维护学生免受失败的悲伤、羞愧等消极情感。从学业表现方面讲,学业自我阻碍是一种非适应性策略,它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阻碍需要,形成恶性循环,它是以牺牲自己的学业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自尊。
学生的自我阻碍行为表现有多种形式:如减少努力的策略、对即将到来的需实践的任务很少或根本不参与、延迟作业完成的时间、选择可降低学习成绩的环境、过分夸大获取成功的难度或借口身体差或考试焦虑等。
1.2 自我阻碍的动机
自我阻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归因策略,是指个体成心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来保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聪明、有能力的学生才能成功,具有价值。并且潜含一定假设:越有能力的学生,其成功花费的努力越少。而努力却不能获得成功被认为是低能。归因理论非常强调努力归因在自我效能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自我价值理论中努力变成了一把双刃剑,高努力并取得成功是值得赞扬的,但高努力却失败了就会给人留下低能的印象。
自我阻碍策略与归因有关,但又不同于归因。归因是在成功或失败以后对结果试图解释和理解结果,而自我阻碍那么是一种预先策略,它发生于活动之前,是为了给可能的失败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而采取的预先准备,不是对实际失败结果的事后合理化。
1.3 自我阻碍的后果
学生通过自我阻碍来保护自尊,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至少还在乎自己的公众形象,只可惜把努力用错了方向。但自我阻碍产生的后果却非常严重,它虽然可以暂时维护自尊,但却将学生置于学业失败的危险境地。
jacobsen的研究指出,一些自我阻碍者对他们的自我阻碍几乎或很少控制,从教育的观点来看,这是十分危险的,它导致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并且可能最终导致一些形式的学习无助感。
2 自我阻碍对教学的启示
在成就情境中,学生偶尔的自我阻碍能缓解考试焦虑,会暂时提高某次具体考试的成绩;但习惯性的自我阻碍却会导致学生的最终失败。此外,自我阻碍者对他们的自我阻碍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控制,这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它最终导致一些形式的学习无助感,不利于个人的成就开展,因此,对学生的自我阻碍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鼓励开展内在归因定向
一般来说,自我阻碍者有着更高的外在归因。在失败时归因于外部因素可以减少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但是过多的外在归因会使学生处于盲目自大的地步,对任何失败都归于外在,就会导致他们放弃努力,长期处于失败的境遇。
因此它给教育者的提示是,鼓励学生开展内在的归因定向,形成积极的自我提高的归因模式,鼓励他们把结果归为努力和策略而不是能力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提高知觉到的控制感、学习的适当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相对而言,归因训练容易实行,短期的干预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成败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也可呈现一些学习活动中的成败事例,要求初中生讨论和分析成败的原因,引导他们认识到相应的努力、解决问题要求的技能、正确的策略以及对任务的理解等可以控制的因素才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通过一系列学习、反响和强化措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
2.2 强调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内在责任控制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好指导、帮助、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许多研究指出,当教师的指导强调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步骤、结果,为提高和开展而学习时,那么会增强学生内在责任控制感的开展,即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进程、效果与质量由自己来负责,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开展学生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策略运用的价值,评价任务完成的水平。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进步、学会自主选择,开展学生的独立性与责任感。
2.3 进行成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和信任感
过去对学习不良学生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没从根本的、内在的心理方面去引导和培养。传统上认为自我阻碍是由于学生学习动机缺失所造成。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往往缺的不是动机,而恰恰可能是动机强烈, 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的一类人。当遇到新的挑战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身免受失败、排斥、侮辱,来维持和保护自尊。他们往往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缺乏信心,自卑感强,对将来的成就行为缺乏控制感。
在实际的指导中,为学生创造学业成功的时机,让他们体验成功,以表扬代替惩罚,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多发现学生优点,积极引导,保护他们的自尊和价值感。
2.4 给予学生明确的评价反响
自我阻碍是一种防御性的归因模式,而防御性的归因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归因。学生会通过自我阻碍行为来造成这种不确定性;同样在我们的教育情景中,我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造成这种不确定性,从而干扰了学生做出明确的归因。教师如果无条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或消极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不知道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因此不能预测未来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他们会疑心自己是否有能力还会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评价,测验时要给出具体、清晰的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的成败要做出确定性的评价反响。帮助学生做出明确的归因,形成确定的自我印象。同时评价要具体、真诚、有可信性,这样才能到达有效强化的效果。造成学生的不确定的归因还可能由变化的因素产生。但教师的评价反响所造成的影响更为典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不确定性的评价反响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是很不利的。
【参考文献】
[1]李春方.成就情景中的自我阻碍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23.
[2]李晓东,林崇德,聂尤彦,庞爱莲.课堂目标结构、个人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自我阻碍[j].心理科学,2023.
[3]李春方.成就情景中的自我阻碍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23,26〔1〕:42-46.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