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与生态文明建设.docx
下载文档

ID:760585

大小:22.34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绿色 金融 发展 路径 生态 文明 建设
绿色金融开展路径与生态文明建设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的经济形势下,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开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绿色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识别绿色产业提供帮助,并探索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开展的三条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结构转型;路径;生态文明 “绿色金融〞是经济绿色开展的内在要求,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竭力倡导绿色开展,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并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1][2]相关学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绿色金融现状、绿色金融开展模式和存在问题等方面[3][4],对绿色金融路径的研究文献较少且不成系统[5][6]。并且,相关学者对绿色金融路径的研究大多是关于绿色金融的推进路径[7]、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路径[8]、创新绿色金融体系的路径[9][2023],少有研究涉及绿色金融助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因此,本研究基于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开展现存问题的根底上,探索我国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国绿色金融开展现状 (一)我国绿色金融开展取得成就。 1.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已初步建立。2023年9月,我国首次明确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及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问题,随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指导意见出台。在国家政策不断促进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信贷行业政策体系,202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在中国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下,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根底性制度,使绿色金融体系有章可循;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涌现大量的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使责任投资者有资可投;绿色投资者队伍不断开展壮大,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逐渐成为投资者共识,使各类绿色工程有资可融;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不断创新,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2.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我国绿色金融的产品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绿色交易类产品(碳金融)等。不断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对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调整优化资金结构,增加了绿色信贷规模和比例,减少了“两高一资〞行业贷款规模和比例。我国绿色债券开展起步较晚,但开展迅猛,2023年单年我国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占到全球发行总量的36.7%,2023年发行规模为1550亿美元,2023年发行规模预计将到达2023亿美元,开展速度惊人。我国绿色基金种类丰富,包括绿色产业基金、sri基金和ppp环保产业基金等。截止2023年底,全国已设立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就达265支,其中绿色产业基金超过一半以上的资产都投入环保领域,支持环保产业开展。在绿色保险方面,为催促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投保,修订了环保法。在碳交易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就,目前我国已建立了7个试点交易所,碳交易活泼度提高。 (二)我国绿色金融开展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缺乏统一的绿色工程目录和绿色产业识别标准,急需构建一整套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标准体系。我国绿色金融开展较晚,相关的法律也是近年来才制定,多数是为标准我国绿色信贷的实施而制定,直到2023年我国才提出关于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建立的问题,2023年继续提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支持绿色金融开展。综上可知,从制定层面看,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大多围绕国家宏观层面,很少针对某些特色区域制定地方特色的制度政策;从产品覆盖范围看,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大多针对绿色信贷产品,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法律标准不够。同时缺乏为顶层制度设计作为补充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而缺乏第三方评估标准、流程等。 2.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责任落实和能力缺乏。一是金融机构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建立,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外界无法准确判断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贷款时,是否将环境风险和管理能力作为重点考虑因素,绿色金融开展过程中存在“洗绿〞“漂绿〞和过度负债问题。二是在我国投资者责任中,未明确要求将重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纳入其投资决策中,但现有投资案例已证明考虑esg因素符合客户和受益人利益。三是局部金融机构能力建设缺乏,空有开展绿色金融情怀,缺乏资金、专业人才和技术等硬实力支撑。四是发行群体面窄,发行主体不够多元化,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与一般企业、地方银行在绿色债券发行方面实力悬殊,现有的绿色债券多为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发行。五是市场主体对绿色金融的参与度不高,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主要由银行推进,其他的金融机构那么参与极少。 3.绿色金融产品匮乏且开展内生动力缺乏。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一是单一且覆盖面窄,目前中国最主要的绿色金融产品就是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技术租赁等方面的产品极少,并且中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大多针对企业设计,而家庭和个人方面的绿色金融产品极少,被市场无视。二是绿色金融产品以被动应对式产品为主,主要涉及环境治理、排污权抵押等领域,同时减少对高污染企业的贷款,缺乏主动开展式金融产品。三是绿色金融产品存在局限性,我国开展绿色金融是为实现经济绿色开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经济手段,但“健康〞“教育〞等社会目标同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局部,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极少提及这些社会目标,未能扩大标准化的绿色和可持续投资产品的综合工具运用。 二、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 绿色金融是经济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是落后产能的消化器。绿色金融从助推和消化两个方面来效劳经济的绿色转型,推动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开展,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下,提出内部产业、外部市场、市场和产业三条路径来实现绿色金融助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见图1、图2和图3)。路径一:加强绿色金融的政策导向。我国绿色金融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在绿色金融改变投资结构中也需要政府的支持。绿色金融开展的实际效应较低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开展不够,在经济绿色开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是最为重要的市场力量。在政策导向方面,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导向力度,强化绿色政策的信息效应,改变生产者的偏好,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鼓励作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改变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增加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消费,生产者以市场为导向将改变生产偏好,进而改变生产者效用函数。有绿色偏好的企业和消费者会购置较多的绿色产品和效劳,鼓励更多的投资进入这些产业,这种绿色金融政策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绿色工程的数量,推动绿色产业的开展。另一方面,生产者的效用函数由投入和产出构成,其中也包含社会责任和企业名誉等变量。假设社会责任由r表示,企业名誉由h表示,o为其他所有未计入的变量。那生产者也就是企业的效用函数为y=f(l,k)+r+h+o。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都是企业想要实现的目标,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受资金不充足、市场消费导向的影响,为了能存活下去,只好先缩减或者抛弃社会责任,但假设是有足够的条件能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使得企业的效用更大。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也同样是在保证营利的根底上,在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间寻求一个平衡。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改变消费者偏好,可以打破原有的平衡点,推动企业自主转变生产方式。对金融机构实施“税收和补贴〞政策也将打破原有的平衡,使金融机构向实施绿色金融倾斜,为绿色产业有效配置资源,引导企业主动响应绿色开展。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导向主要有三条传导机制。第一条,通过政策的指向作用。主要是发挥政策的信息效应,改变投资和消费的价值选择,树立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第二条,通过政策性银行开展政策金融对绿色产业进行支持。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国家出台绿色金融政策后,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在其投资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第三条,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进行支持。虽然政策性银行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响应绿色金融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只有3家,其总资产在所有银行资产中占比较少,所以商业银行需成为实施绿色金融的主体。运用“税收和补贴〞的思想,通过我国银行的外部监管鼓励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一方面,对不执行绿色金融和执行缺乏的商业银行采取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对积极实施绿色金融的商业银行进行奖励和优惠。第一条传导路径,主要是发挥企业的自主能动性。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理念,进而改变企业生产选择,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占领市场份额。后两条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进而绿色金融改变资源的配置结构,为绿色产业注入资金,支持绿色产业的开展,改变投资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企业接收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信号,效用函数随之改变,生产偏好调整,往绿色产业倾斜。路径二:提高绿色工程的投资回报率。绿色技术创新是开展绿色经济的根底和前提,绿色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开展的根本趋势,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开展的根本目标。开展绿色经济,增强经济开展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在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全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有助于提高企业防范创新风险的能力,金融市场可以带来风险的重新分配,从而分散技术创新的风险。我国绿色金融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在绿色金融改变投资结构中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使得绿色产业在资金获取渠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方面,绿色工程资本回报率不高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那么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鼓励机制提高回报率以到达社会资本投资的要求,这就需要提高绿色工程的投资回报率,这局部钱由政府补贴。另一方面,针对很多绿色工程面临的融资难问题,这类资金可得性可以通过政府降低绿色产业的贷款利率实现。绿色金融解决绿色产业的内部资金问题,将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企业,但只有企业内部动力机制不够,还需以政府、金融机构等外部鼓励机制作为补充。在企业外部,绿色金融为政府的政策体系提供金融保障。政府的外部鼓励机制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政府公布实施的一系列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都需要绿色金融的引导和调节,使资金流向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通过政策与金融机构相协调,促进整个市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经济开展。路径三: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降低污染性工程的投资回报率,降低其融资可获得性,让污染性工程变得融资难、融资贵,从而消化我国环境破坏型、资源浪费型产业,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绿色金融对高污染行业的消化作用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健全信息披露,在投资者责任中纳入esg因素,有效识别绿色产业。其次,建立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为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提供准确信息。最后,利用绿色金融对绿色工程的资源配置作用,使各种资源极大倾斜于绿色产业,提高绿色工程绿色产业的融资优势,使环境破坏型、资源浪费型企业在与绿色产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迫使高污染行业转型或退出市场。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优化绿色产业融资环境。影子银行是一种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业的有益补充,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由于我国的影子银行自身存在监管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