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县
扶贫开发
思考
关于我县扶贫开发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坚持开发式、参与式扶贫,着眼于开展,着眼于解决相对贫困,整体上推进农村社会向小康迈进,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根底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如何抢抓机遇,大打扶贫攻坚战,对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开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县扶贫开发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我县1978年被国家列为老区扶持县,1985年被定为国定贫困县。到1998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了984元,提前两年越过了温饱线。2023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214个行政村有20232村被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占47.7,涉及7个乡镇,2023436户,41838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4.4。近年来,我县对贫困地区进行有方案、有组织、有步骤的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贫困人口有所减少。据统计,2023年我县确定的未解决温饱人口为41838人,到2023年底减少到34000人,净减少7838人,减少了18.7。二是贫困地区经济有了较快开展,2023年底2023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52元,到2023年底,增加到1188元,净增465元,比2023年增长58.8。三是贫困地区根底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我县加大了贫困地区的根底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如退耕还林草工程、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灌溉工程及淤地坝等,同时建成了一批高标准农田。这些根底设施和重点工程的建成,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步伐。四是贫困地区的社会开展明显加快。加大了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培训班,一批科技工程如大棚种植、垄沟种植、香菇栽培苹果四大技术等在贫困地区安家落户,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了局部中小学校校舍、医院门诊大楼,并积极在农村进行合作医疗试点,有效缓解了群众子女上学难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实践,使我们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工程带动战略,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县各项扶贫资金大多以工程为载体投放到贫困地区,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培养了科学劳动的方式,启发了群众内在脱贫的动力。二是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实施“先易后难〞的攻坚战略,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三是坚持发动全社会参与扶贫,实施“定点帮扶〞战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器。我县坚持开展了单位包扶贫困村、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科级干部包建养羊专业户、后备干部包建大棚专业户的“四包〞战略,重点扶持,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扶贫开发的效率大大提高,包扶干部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提高。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扶贫与扶智〞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多年来,我县坚持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使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同时,鼓励和支持他们外出打工、在家开展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了贫困户的内在活力,加快了脱贫步伐。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尽管我们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扶贫开发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根底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脆弱。黄河沿岸还有22359人处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有些群众虽然目前根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脱贫标准不高,根底还不牢固,收入很不稳定,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返贫。二是我们有些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还比较严重。三是局部农民对产业开发和建设小康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行动不积极,不配合。四是我县贫困面较大,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黄河沿岸遥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恶劣,脱贫致富的难度很大。
二、我县扶贫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今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又把黄河沿岸、白于山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加大力度倾斜支持,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思路,以稳定解决特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六大原那么,抓好四项工作,即:首先,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原那么。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的根底上,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我县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且分关于我县扶贫开发的思考第2页
布更具边缘性,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抓出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开发的目标。其次,坚持工程带动原那么。扶贫工程实施的成效表达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工程作为开展的载体,其涵盖面广,聚集力强,始终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抓手〞。扶贫部门不仅仅是向上要工程,向下分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要真正理解工程带动的内涵,把抓工程作为抓扶贫、求开展的具体举措,以工程带动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开展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三,坚持市场主导原那么。扶贫开发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要培育、开发市场,切实建立起农民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要加强市场调节功能,使农民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效劳,使其生产经营行为真正与市场结合,实现产品目标向收入目标的转变;要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农民提高诚信能力,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第四,坚持产业支撑原那么。要切实处理好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把调整结构作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市场导向,着力培育以种草养畜、劳务输出、梨果业和棚栽业为主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形成以农业为根底,种养结合、产销结合、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第五,坚持载体推动原那么。当前农业生产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按照自愿、民主的原那么,要认真研究在家庭经营的根底上,组建农民闯市场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切实解决农民市场难寻找、品种难确定、本钱难降低、技术难获得、效益难保障的“五难〞问题。同时,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切实能为贫困地区农民效劳的农村经纪人,真正把农民作为市场的主体推向市场,让农民自己走到结构调整的前台,去做大农业延伸产业,去分享整个农业产业的平均利润,从而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第六,坚持龙头带动原那么。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带动农户多、对农户增收奉献大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开展能带动农户闯市场的外向型企业,以订单为纽带实行工业化生产,建立标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最终实现龙头连基地,带农户闯市场的可持续开展目标。在此根底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和稳固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根底性措施。一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原那么,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根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实加强产业开发,因地制宜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要因地制宜。坚持统一规划,群众参与,量力而行,自愿搬迁,稳步推进的原那么,以居住在遥远山区以及水电路不通、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为重点,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移民搬迁与重点村建设、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等工作相结合,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实行跨村、跨乡、跨县进行异地移民搬迁,努力做到“搬一批人,退一片地,绿一架山,清一沟水,富一方民〞,在这方面,要充分尊重民意,珍惜民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扶贫开发的每一项工程都要科学论证,精心施工,确保干一项、成一项,使群众长期受益。四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有利于贫困地区开展的资源,着力解决好根底设施建设中资金投入缺乏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根底设施建设步伐。
(二)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加强根本农田建设。贫困地区农业根本条件差,生产能力较低,要按照我县扶贫开发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根本农田建设力度。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黄河沿岸人均根本农田到达2亩,为解决特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奠定坚实根底,确保粮食供给平安。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兴果种草,强游上棚,果牧富民,旅游强县〞县域经济开展战略,坚持优化布局,提高品质,扩大规模,继续做大做强特色梨果业、养畜业、棚栽业、特别是积极争取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论证工作,加快基地建设,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中得到稳定收入。三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扶持开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的思路搞好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四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贫困地区中介组织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组织贫困地区群众,加快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起“利益联结,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引导贫困户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不断增强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开展的技术和本领。一是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的根底教育。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二是要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那么,办好科技示范基地,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加快开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四是要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受益大、见效快的新兴产业,也是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快捷有效途径。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务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培训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开创贫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径。要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以农村18—40岁中青年农民为主,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同时,要强化跟踪管理效劳,确保贫困人口通过培训长一技,输得出,干得稳,能致富,到达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
(四)着力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组织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是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要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