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整村脱贫工作推进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54872

大小:21.44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整村 脱贫 工作 推进 情况 调研 报告
整村脱贫工作推进情况调研报告 尊敬的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推动全县整村脱贫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开展,1月中旬到3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贫困户、召开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座谈会、实地观察工程实施情况等方式,深入局部乡镇贫困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我县xx年实施整村脱贫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七有〞、“四通〞、“三解决〞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坚持整村规划、整体实施,整合投入,限期销号,全县整村脱贫工作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县127个“十二五〞市定贫困村中,已有94个贫困村根本到达市级验收标准,根本完成整村脱贫任务;剩余33个贫困村,正在实施整村脱贫,并将于今明两年接受市级验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223年的2873元增加到xx年的752023元,平均每年增长27%。贫困村贫困人口共减少3.74万人,较xx年下降64.6%。 (一)领导重视,思路明晰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村脱贫工作,坚持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村整村脱贫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县领导和部门联系扶贫任务的通知和关于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县里统筹、乡镇为主、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区域开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开展〞的工作思路,按照“连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大力实施“根底设施改善、产业扶贫开发、扶贫搬迁安置、教育技能提升、社会关心扶助、特困家庭保障〞六大工程,全县整村脱贫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全县127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两个部门定点帮扶,都因地制宜制定了开展规划和工程实施方案,根本都有1—2个主导增收产业,形成了“党委政府推动、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方互动、群众主体行动〞的良好局面。 (二)机制完善,措施有力 一是资源整合到位。坚持县委、政府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共同参与,将道路通畅、饮水平安、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根底设施工程,牛羊、柑橘、蚕桑、黑木耳等优势特色生态产业,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累计完成财政投入9.11亿元,撬动社会投资2.85亿元,实施完工工程751个、在建工程53个,形成了扶贫工程建设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二是工程管理到位。坚持对工程规划、建设、验收各个阶段科学管理,严格把关。工程规划实行乡镇初步建议,村民集体决策,部门联席统筹,确保了工程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坚持定期检查工程实施进度、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三是资金监管到位。各工程实施单位财务制度标准,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定期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通报。 (三)重点突出,成效较好 一是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建设村社公路202322.8公里,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组通公路率均到达或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修建饮水工程461处11.25万方,架设水管912.5公里,新修及整治渠堰136.7公里,整治山坪塘xx4口,解决了13.6万人饮水困难,改善了1.85万亩农田灌溉;实施扶贫搬迁9758人,完成危旧房改造1467户,贫困群众住房根本实现了应搬尽搬,应改尽改。二是扶贫产业正在形成,贫困户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围绕“两廊三带〞空间布局的开展思路,在贫困村因地制宜开展“3+2+x〞特色农业产业,开展柑橘、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5.5万亩,新增山羊养殖2.25万只、肉牛0.76万头,较大幅度地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群众增收的问题。如xx镇、双龙镇等乡镇大力开展柑橘产业,让贫困户足不出户、足不出村摘去了贫困的帽子。清水土家族乡依托生态旅游产业开展,鼓励贫困农户通过扶贫搬迁,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村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村脱贫所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今后的工作任务仍很艰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整村脱贫在客观现状、扶贫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缺乏。 (一)扶贫资金投入仍显缺乏 我县属老、少、偏、山、穷地区,贫困村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目前,我县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上级工程支持,县级财政配套很少,贫困乡村筹资更为困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全县各部门涉农工程资金较多,但点多面广,难以发挥整体效益;扶贫贴息小额信贷难以落实到真正的贫困户,越是贫困,越是难以得到生产开展资金;“互助资金〞使用的面太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二)产业工程特色不明显 局部乡镇虽然重视向帮扶单位争取工程支持,帮扶单位也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但在引导和调动群众主动开展产业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多。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仍然突出。有的乡镇、部门在工程设置上没有充分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开展什么工程、如何实施管理好工程,没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客观形成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有的贫困村在扶贫产业工程实施后,由于后续管理没有跟上,导致特色种养产业实施后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影响了扶贫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劳动力不强 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开展门路。调研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局部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只能对耕作便道、灌溉用水条件好的地方进行耕作,剩余的地方便无人打理,使土地荒芜的现象有所出现,在加上留守在家的普遍是老人和小孩,因此靠个人或家庭寻求后续开展困难较大,直接影响了整村脱贫工作实际效果。 (四)返贫现象比较突出 目前我县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调查发现全县仍有很多村的根底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落后。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工程建设,根底设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贫困状态,对工程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局部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根底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由于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在根底设施方面,难以顾及这局部贫困户,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协调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府统筹力度 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整村脱贫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脱贫工程,推开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三是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工程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加大扶贫投入,进一步提高工程资金运行效益 一是要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工程和资金;县财政在收入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对扶贫工程的配套资金投入;二是政府应加强协调,整合好各方面工程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建设一批产业扶贫工程,在整村推进的根底上,进一步增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三是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克服惧贷心理,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扶贫信贷担保机制,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作用;四是认真总结“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经验,推广试点先进村的成功做法,加强监管,标准运作,使互助资金“放得出、收得回、运行好、见效益〞,并逐步扩大互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数额,扶持贫困户开展生产。 (三)强化精准扶贫,坚持因户施策 要对全县现有贫困人口逐户逐村建档立卡,集中扶贫资金,落实精准扶贫到户。一是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到户到人。按照国家和市统一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方法,结合我县实际,逐户建立台帐并录入扶贫信息管理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监督。二是落实精准扶贫到户政策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切实做到“应扶尽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对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农户,要整合和落实相关部门专项政策和救济措施给予优先扶持,兜底保障,确保其衣食无忧;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把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对扶贫对象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三是要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用工的对接,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开发工程的结合;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到达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四)强化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首要条件是加强和完善根底设施建设,要把扶贫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开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目前,全县虽然根本完成了94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工作,但从全局来看,贫困面仍然很大,农村的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根底设施仍然落后,特别是返贫人口生活仍较为困难。为防止返贫和贫困面加大的现象出现,要继续集中时间和集中人、财、物力抓好根底设施建设,着力统筹解决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交通、水电、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民政、教育、卫生、社会慈善机构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给予一定的帮扶,全社会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要采取多种形式资助这些贫困群体,确保他们在社会的关心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的稳定生活,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