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美好
乡村
建设
调研
报告
关于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xx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党校教学方案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课题走访了市直有关部门,并深入区县了解基层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根本情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三区(xx区、xx区、xx区)、四县(xx县、休宁、祁门、xx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7万,占75.4%。全市有20231个乡镇(其中53个镇、48个乡),6个街道,743个行政村(包含32个村改居),3500余个自然村,8900余个村民组。乡镇平均人口1.4万人,比全国少1.47万人、比全省平均人口少2.8万人。村级平均人口1530人。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效劳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平台,大力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效劳业开展,加快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开展。与皖中、皖北、沿江地区相比,我市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黄山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我市从202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0230个以上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根底设施建设和公共效劳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300个以上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23年,力争全市50%以上的中心村到达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3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到达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区县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及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村庄。目前,市县均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组织机构,召开了发动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共推荐了115个中心村申报全省第一批建设方案,开展了两期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我市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开展变化,见证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特别是XX县区近郊农村和具有产业特色优势的乡村,根本到达了村庄秀美,村民富裕,设施配套,宜游宜居的目标。但多数乡村,由于资源优势缺乏,规划建设滞后,其生产生活环境、根底设施条件、经济开展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脏、乱、差、弱〞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生活环境较脏。主要是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垃圾乱倒,胶袋乱飞,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多数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改水改厕还没有完全达标。少数地方还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尽管有些行政村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但由于垃圾数量增长较快,原来垃圾处理经费预算被不断突破,经费缺乏影响垃圾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处理难,污水处理更难。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刚刚起步,受村民居住分散影响,污水集中处理本钱高,解决难度大。垃圾、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建房秩序较乱。与市县(区)XX县区建设相比,农村建设普遍滞后,规划监管不够。大局部乡镇没有配备规划管理人员,农村建房的日常监管仅靠乡镇土地管理人员,加上规划监管职能的缺失,在无规划、弱监管的情况下,农民建房根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施设和资源。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对这些村庄进行旧村改造、风貌整治的工作异常艰难。
生活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效劳设施差,便民设施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整体上素质不高,生活习俗落后。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公共设施的不配套,目前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除了电视、麻将、扑克几乎找不出其他的时尚健康的娱乐活动。农村公共效劳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一些乡村的文化、卫生等公共效劳设施闲置空置,特别是村级卫生室有场所无医务人员,村民就近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
开展根底较弱。表现在各区县经济实力较弱,财政仍是吃饭财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较弱。广阔农村产业开展根底弱、村级集体经济弱、农村劳动力队伍弱以及基层干部能力水平较弱。目前,全市20231个乡镇中,税收收入超202300万的有41个,占40.6%;743个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型的有99个,仅占13.3%;有经营收入的村476个、占64%,其中集体经济超过2023万元的只有151个;无经营收入的村267个、占36%。广阔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目前约有43.1%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主力军和产业开展的带头人。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尚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全省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式,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几乎靠各级财政筹集投入,这种状况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民间经济根底相对落后的区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各地既面临一次难得的开展机遇,也将接受一次不小的挑战。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
(一)要高度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工作推进的可行性。
一要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美好安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我市而言,必须做好市一级的“顶层设计〞。从调研、规划、实施、考核、验收,到形成黄山特色的建设模式和长效机制,都需要通盘考虑。不能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简单的升级版。各地要有整体性、高起点的建设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要将全市(全县、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工程来布局,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要求,从道路建设、村庄改造、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村民素质提升等各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各区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依据是各地的实施方案,规划偏重中心村一级层面,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方面考虑不够。而在市级层面也缺少必要的审核、把关手段,这就为日后简单建设、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的提供了时机和漏洞。目前,市城乡规划局正在制定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指导意见,这将对区县做好布点规划、片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资源、环境、风俗等情况不尽相同,存在差异性,对各地制定的规划指导、建设工程审查、资金使用监管、工作评价考核等工作整体性考虑和安排就显得非常关键。
二要重视政策落实的连续性。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省市县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由于是“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部门间的政策或多或少带有部门想法,各级政府之间亦然。这势必影响政策的含金量,进而影响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实效性,也无形中增加了政策落实的阻力。各级美好办如何统筹协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如何保证落实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相关工程后续政策连续性。如何保障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的不重复、相配套、高质量、合民意。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是重视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取决于动力大小,而取决于阻力大小。美好乡村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农民。这就要求我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广阔农民作用,考虑当地农民意见。要防止“以长官意志代替民意,领导决定一切〞。工程安排要少做“锦上添花〞之功,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要制定完善的工程实施可行性方案,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
(二)要着力抓好宣传教育、根底设施建设、产业开展等关键环节。
宣传教育是根底。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条件。要通过群众喜爱的宣传形式,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乱排乱放等陈规陋习,养成科学消费、大事俭办、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要把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写进乡规民约,把生态文明指标作为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制度标准人们的行为,做到赏罚严明。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立活动,鼓励使用无磷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村干部和农民参观“美好乡村建设〞的典型村落等方式,帮助农民树立新观念,养成好习惯,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底建设是突破口。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根底设施建设,在便民利民、完善功能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完成第一批11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重点在改善中心村硬件。大力推进第一批中心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根底设施建设,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全面解决饮水平安问题。要突出村容整治。全面完成中心村内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建房整治工作。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心村垃圾处理覆盖机制;超前做好农村污水处理规划,突出重点地域开展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厕、改圈、改厨〞,解决“上气、下水、循环〞难题,逐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推进村庄内部整治,做好污水处理、畜禽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从而整体上改变村庄面貌。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产业开展是持续动力。农民就业增收,始终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开展上下功夫,见实效。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稳固拓展工程和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着力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让农民从开展产业化中共享利润。加快以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新型生态工业开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要建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创新保护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工业、城镇化等多产业、多领域融合开展。
(三)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建管、农民素质提升、工作评价体系等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的机制。美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要加快实现中心村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物业管理方法,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市县范围内探索建立“美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市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根底设施日常维护。建立村道监督员、河道监督员队伍,实行定期监督结果公示制度,并将公众参与卫生行动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参与创立的良好气氛。严格执行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制度,让百姓逐步养成垃圾分类进箱、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建管的机制。继续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把生态文明作为送文化和种文化的重要内容,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把群众热衷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要把实施民生工程、惠民实事与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公共效劳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要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3年,所有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有1名全科医生。公共效劳实现“自来水、污水处理、文体中心、医疗卫生室、计生效劳室、金融惠农网点、直销网点七配套〞。
三是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提升的机制。农民是农村开展的主体。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