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巴彦淖尔市农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753126

大小:51.21KB

页数:4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巴彦淖尔 农垦 国有 农场 管理 体制改革 情况 调研 报告 新编
巴彦淖尔市农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巴彦淖尔市农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农业部农垦局和自治区农牧业厅农牧场管理局的要求,现就我局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根本情况 巴彦淖尔农垦的前身是解放初期的劳改农场,1969年组建兵团,1975年在原北京军区XX省生产建设兵团 一、 二、三师的根底上成立巴盟农牧场管理局,行政隶属于XX省自治区农牧场管理局。1983年移交巴盟行署实行属地管理,成为原巴盟行署的职能局。从1995年起,原巴盟盟委、行署对农管局按旗县区实行目标考核。2022年建立农垦局财税体制,成立农垦财政分局、地税分局,将农垦经济和社会开展纳入全市统一规划。 农垦是在特殊的体制和环境中创立和开展起来的,经过50多年的开展,已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社会系统,是全市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全局下辖16个农牧渔场,155个分场,3个事业单位。辖地面积220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万亩,水面53万亩,林地39万亩,草牧场112万亩。垦区总人口5.6万人,其中国营职工2.6万人。 二、2022年以来体制改革情况 2022年初,自治区以内党办[2022]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国有农牧场改革的通知,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全区农垦体制改革任务。按照改革精神,在原行署分管副盟长的领导下,组织农垦、财政、地税、国税、计委、体改等部门深入垦区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结合外地垦区的经验,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定了三套改革方案。一是农垦解体,农牧场转为乡镇体制运行;二是成立农垦管理区,行使旗县政府职权;三是理顺农垦财税体制,通过政策扶持,解决农垦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自治区国有农牧场改革领导小组三次来我局调研,并对改革作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农垦改革必须结合实际,采取“一盟一策、一场一策〞的方法,既要有利于解决农垦存在的问题,又要有利于农垦的稳定和开展。权衡三套方案的利弊,第一套方案虽然改革比较彻底,但要维持稳定,必须增加地方财政3亿多元的社会保险支出和当年3500多万元的行政经费支出,改革的本钱高,代价大。第二套方案最有利于农垦的开展,但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操作难度大;第三套方案符合巴彦淖尔实际,改革本钱低,震动小,易操作,也符合自治区“自费改革,适当补助〞的精神。2022年12月18日,原盟委召开第18次盟委会议,对农垦体制改革的三套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形成了[2022]5号盟委会议纪要。一是理顺农垦管理体制,将“巴盟农牧场管理局〞更名为“巴盟农垦管理局〞;二是理顺农垦财税体制,成立农垦财政分局、税务分局;三是将农垦经济和社会开展纳入全盟统一规划。自治区农业厅、农管局领导对巴彦淖尔农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巴彦淖尔农垦是全区农垦改革最成功的一家。2022年5月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同志视察巴彦淖尔农垦,高度评价了巴彦淖尔农垦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他强调指出:“农垦进行了体制改革,是很重要的事情,农垦不改就没有出路。但农垦这面旗帜不能倒,这个机构不能撤,这支队伍不能散〞。 2023年,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借鉴安徽农垦等地的先进经验,市委、政府决定在保持土地、水面等自然资源国有性质不变、农垦职工身份不变、现行财税体制不变“三不变〞原那么的根底上,推进土地经营方式改革、费用承担方法改革、农牧场机构人事改革和剥离农垦教育。 土地经营方式和社保费用承担方法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实行社保田和租赁田“两田制〞改革,对已参加社保的农牧场在册在职职工(含管理人员、教师),每人配置2023亩左右的社保田,作为其统筹单位和个人每年所应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补偿,除社保田以外的其它耕地为租赁田,公开发包。全系统共为6542名参保职工配置社保田,占应配置人数的99%。社保田配置面积4.9万亩,占总耕面积的12%。租赁田配置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通过清丈土地,全系统新增计费面积4.2万亩。 机构人事改革。农牧场机关由过去7个以上科室统一合并为4个职能科室,管理人员由原来的919人减少为501人,分流418人,并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干部管理由委任制改为聘任制,由党政双轨制改为单轨制,正职职数由原来的32人减少为16人,对场长进行了重新聘任。农牧场领导统一设置为5人,书记兼场长1名,专职副书记1名同时兼任纪检书记、工会主席,副场长设置为3名。在农牧场机构人事改革之后,局机关相应进行了改革,23个职能科室合并为9个部门,人员由171人减为118人,分流53人。 剥离农垦教育。农垦所属18所学校的学生、校产全部移交属地旗县区,共移交小学11所,九年制学校7所,移交教学班174个,在校生520232人,学校资产3475.5万元;在职教师共移交352人,每人每年带资1万元,未能移交的363名教职人员由农牧场分流安置。目前,职工中专和退休教师的移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改一剥离〞工作历时一年多,圆满完成了改革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从根本上化解了制约农垦经济开展的社保机制不稳、土地占有不公、机关人浮于事、社会负担沉重等矛盾。二是干部由委任变为聘任,薪随岗变,建立起了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为农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根底。三是解决了教育投入无法争取国家投资的问题,将农垦学校纳入了农村牧区教育资源整合中,在剥离企业办社会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四是缩减管理人员、实行“先交费、后种地〞,降低了农牧场管理本钱。五是农工社保费用单位统筹局部用土地置换,变为由农工直接承担,使社保工作不再受农牧场的经营风险影响,初步建立起了农工参保的长效机制。2023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在听取了汇报后对农垦改革及剥离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巴彦淖尔农垦内部改革成效显著,而且改革波动小,非常平稳。〞 三、今后农垦改革的总体思路 今后农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过渡期实行“两套马车〞运行,即保持局场两级体系,同时启动总公司和子公司,通过加快自身开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终极目标是实现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从现在开始重点减轻农垦及职工、农民负担,分步推进政企、政资“两分开〞,农垦局职能及职工身份“两转变〞,平稳推行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 首先,减轻职工、农民负担,解决医保、低保等问题,免除职工、农民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比照周边乡镇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分给4亩左右零负担耕地。 其次,以产业化开展为主线,组建一批专业产业公司,选取条件成熟的农场如乌梁素海进行公司化改革试点,积累经验。 再次,利用国有资源的核心优势及组织化等优势,谋求与全国知名大企业合作,形成农垦核心企业。然后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资产重组、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集团公司。农牧场全部变成集团公司的基地和成员,并进行公司化改制,转为集团子公司,土地全部进入市场折资入股集团公司,形成集团公司内部与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之间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中外私有资本特别是职工个人资本参股,尽快改造成标准的股份制企业,提高非国有股权比重,使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 第四,在集团企业稳定运行的同时,分步推进政企、政资“两分开〞,农垦局职能及国营职工身份“两转变〞。剥离农场社会职能,事权由农垦局统一收回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实行公司化经营,仍挂农场牌子,保存争取投资的渠道,待运行情况好转之后彻底脱离。农垦局过渡时期的行政职能逐步退出,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职国营职工19324人,其身份转换实行“老人老方法,新人新方法〞。“四老人员〞1859人在5年内可全部到达退休年龄,按政策自然退休,不再进行身份置换;其余年轻职工全部进行身份置换,脱离国营职工身份,整体上转为集团公司员工;3万多农民与年轻职工并轨,全部转为集团公司员工。 第五,强化农垦生态建设,乌兰布和沙区六个农场增挂国有林场牌子,使其更好地发挥巴彦淖尔生态屏障作用。 保持以上运行体制,逐步向“三化一减轻〞过渡,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一)有利于农垦的开展。 巴彦淖尔农垦自兵团体改以来,前后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改革。通过2022年的体制改革及2023年的“三改一剥离〞,对资源配置进行了合理优化,提高了农场效益,有效的解放了生产力,激活了农垦经济,为农垦今后的开展找到了出路,也为农垦今后推行“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减轻农垦及职工负担,创造了条件。2022年的体制改革市里仅给了一条“财税独立、方案单列〞的政策,没有增加市政府的财政负担,改革本钱代价最小,改革后的巴彦淖尔农垦呈现出强劲的开展态势。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全系统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较改革前的2022年增长4.87亿元,3年间平均增速45.6%。二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从无到有,全面复苏振兴,三次产业比例由2022年的69∶12∶9演进为2023年40∶40∶20。三是投资渠道逐步理顺。农、牧、林、水、农业综合开发、方案生育等领域已按旗县对待实行方案单列,每年争取工程投资约2022万元,农牧场油路建设、电力建设纳入了全市统一规划之中,税费改革、粮食直补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四是解决了职工全员参保问题。2022年,自筹资金492023万元完成了社保缴费任务,职工全员参加社保,干部职工企盼多年的老有所养的问题得以解决。五是农垦财税体制运行良好。三年来共完成税收4545万元,完成财政收入6574万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03亿元。 实践证明,财税体制的建立,为农垦经济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农垦的政策断层问题,保持了农垦事业开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为保存上级农垦部门的投资渠道,争取各方面的工程和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垦靠开展 二、三产业,增加自我积累解决了局部历史遗留问题,为维护垦区长期社会稳定奠定了根底。 (二)有利于农垦的稳定。 农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展,几经变革。在运行机制方面曾屡次进行过调研,但终因农垦的情况特殊,其固有矛盾和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未能彻底解决,而每一次调研论证,都在农垦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巴彦淖尔农垦本身又具有其特殊性,人口构成复杂。在兵团体改后,大批农民进入农垦,经过30多年的开展,形成了职工与农民杂居、土地互相交织的特殊现状。而且在一个家庭中,父辈是职工、子女是农民;父辈是农民,子女是职工;夫妻之间,一为职工、一为农民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法进行简单的别离。2023年进行土地经营方式和社保费用承担方法改革,调整和稳定了土地,如果重新划分农民和职工的土地,难度很大,容易造成波动。2022年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2023年推行“三改一剥离〞后,垦区呈现社会稳定、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按现行机制运行,对解决农垦实际问题,减少社会矛盾,保持农垦的长期稳定非常有利。 (三)推行“三化〞农垦具备的优势及条件。 “三化〞是较大垦区改革的主要模式,国务院关于2023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23]24号)中明确指出,“国有农场的改革方向是,实行政企分开,按市场规那么组建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经营管理企业。〞推行“三化〞,有利于整合垦区资源,保护和开展农垦先进生产力,提高农垦的市场竞争力,使农垦的优势和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农垦本身具备开展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优势和条件。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且属国有性质。农场丰富的国有土地便于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本钱。特别是国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