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县域
经济发展
分析
报告
县域经济开展分析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开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开展的关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县域经济的总量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说开展的差距在拉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开展任重而道远。
一、县域经济根本情况
1、自然概况
xx下辖一区一县,县域单位只有xx一县。xx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均海拔2022米,耕地海拔1452~2400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60余种,其中大型矿床约20种,煤炭、花岗石储量较为丰富。
20x年末,xx县下辖6镇4乡,111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2023个社区。总人口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4万人,占总人口的76.6%,非农业人口5.96万人,占23.4%。耕地总面积76.2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3.9亩。
2、经济开展根本情况
至20x年,县域经济完成生产总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9.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x亿元,同比增长8.45%;第二产业完成9.44亿元,同比增长8.39%;第三产业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2023.3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到达76.27万亩,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28.7万亩。粮食总产量到达28.01万吨,比20x年增长1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8亿元,增长8.65%;完成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8.99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5元,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13元,增长8.22%。
二、县域经济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xx县域经济开展速度不断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开展的角度分析,xx县域经济的开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县域单位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38.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1.32亿元。20x年,我市县域经济完成生产总值20.93亿元,在全省69个县域单位中排第五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74亿元,也居全省第5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相差17.5亿元和0.58亿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4.4%和56.1%。
2、县、区经济开展不平衡
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开展根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与XX县区经济开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20x年,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低于全国水平41.3个百分点;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2.27亿元,仅占全市总量的7.4%,仅为XX县区的8%。而且随着这几年我市经济的飞速开展,我市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16.7个百分点。与市区相比,我市县域经济开展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突出表达在经济开展速度上,20x年,我市经济增长18.16%,XX县区增长20.17%,而县域经济增速只有9.02%,分别比全市、XX县区低9.14和11.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2023%,分别比市本级、XX县区低37.75和41.8个百分点。
3、城镇化开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
城镇化的过程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20x年,xx城镇化率到达5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8和25.6个百分点,但xx县城镇化率仅为28.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15.1、2.3和27.9个百分点。同时,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支付能力弱化等因素,小城镇建设步伐有所放缓,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4、经济根底相对较差
县域经济根底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传统农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工业经济比重偏小,虽然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支柱产业不够明显,产业聚集程度不高,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民营经济开展较慢,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壮大难。
5、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工业比重过低,对县域经济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县级财力十分薄弱,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大力改善社会公共设施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卫生等社会效劳上明显缺乏,使得财政杠杆作用难以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开展的能力弱化。
三、县域经济开展的深层矛盾及原因
以上诸多问题,折射出县域经济开展进程中自身存在着深层次矛盾。
1、工业化与农村经济的矛盾
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根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吮吸,以及工业扩张对农村市场的征服。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开展的必经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无疑是弱势经济,处在一种向城市经济供应廉价资源和被迫接受城市高价工业品的双重挤压地位。县域内的“资本失血〞、“资金倒流〞、人才流失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成为了制约县域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就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县域经济仍然以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为主。小生产方式与社会大生产方式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县域经济推进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小生产方式与农业产业化对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要求相矛盾;二是与农业产业化对经营规模性的要求相矛盾,分散经营的产品即使是与市场对路的,也会因为规模太小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与农业产业化的开放性、灵敏性的要求相矛盾。如果不解决小生产方式的制度性障碍,推行农业产业化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3、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效益经济,资源跟着效益流动。规模决定效益,只有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高效益。而要到达规模经济,首要的是大规模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县域经济“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短缺,尤其是资金短缺。经济开展落后不仅必然导致资本积累能力的低下,而且必然导致自身资源的流失,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化解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对经济开展的制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改善根底设施落后的局面,摆脱边缘化危机,融入经济快速开展的主流,亦是县域经济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加快县域经济开展的思路与对策
1、突出优势和地方特色,大力推进农业“一特两化〞
要按照全市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积极推进协作生产经营,加强“龙头〞与“农户〞之间的联系。要以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支撑,以市场机制和有关法规为调控手段,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县域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通过高投入和高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农民生产经营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县域经济系统的同步优化。
2、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开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开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县域经济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开展地方特色经济。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开展后劲,把做大工业总量与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相结合,把主攻工业的重点放在培植矿业、电力、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上,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促产业上档次、经济上规模、效益上台阶。要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聚集区,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使之成为提升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创新管理体制,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引导,聚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构建中小企业群,加快县域工业开展。
3、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消费需求
县域是最具开展潜力的消费市场,而农民又在县域内占绝大多数,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央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要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继续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开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继续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提升农民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
4、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那么,以城关镇和中心集镇为重点,壮大县域经济。重点开展县城和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重点中心镇,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努力使城镇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开展平台,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注重将开展小城镇同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配套、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开展和社会化效劳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商贸、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种子、农资、农机、防疫、信息、金融、咨询、保险等效劳业。进一步加强县乡根底设施建设,以“六小〞工程为重点,确保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