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银行信贷
结构
变革
分析
银行信贷结构变革分析
目前,信贷业务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合理高效的信贷投向结构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健康平稳开展的前提。从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通常是把重点放在对单一客户的管理上,而对不同期限和不同风险的信贷产品、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对具有相近风险特征的客户群体、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对在某一区域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客户,在信贷管理上那么显得较为薄弱。信贷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客户、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就容易导致信贷结构的局部失衡,形成现实的或潜在的结构性信贷风险,难以满足银行盈利性、平安性、流动性需要,急需不断调整和优化。因此,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信贷结构调整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贷结构的外表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的分布构成,是信贷总量变动的结构根底和支撑,其内在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中各品种、客户、行业、区域、期限等多层次的有序组合。但仅仅把信贷结构简单地归结为各局部间的比例关系,无视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就会对信贷政策取向产生误导。信贷结构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它还要受经济、社会、市场、客户、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贷结构还是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重要依据。研究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控制潜在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就此而言,信贷结构调整是加快商业银行可持续开展的根本举措,是优化信贷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通道,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信贷结构调整是建立在对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根底上的一种超前性调整。对未来的分析判断、预测本身就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对决策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要有一个明确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与方案并作为指令性要求,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以信贷目标结构来评价各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由于信贷结构调整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经过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决策层应在可以预见的诸多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本质性、长期起作用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要防止雷同化,每家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同,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也会不同。商业银行应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信贷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来防范和控制风险,来提高单位信贷资产的盈利能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信贷结构调整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永久的系统工程。只有审时度势,及时准确地调整才能使银行资产业务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
一、信贷结构调整根本原那么
(一)适应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升级方向的原那么信贷结构调整必须与各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大趋势相协调,与国家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要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立足传统产业,挖掘战略新兴产业内开展机遇。对国家鼓励开展的产业和产品,要择优扶持:对国家明令禁止、限期淘汰的产品,坚决停止贷款支持,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二)分类指导、有进有退原那么信贷结构调整要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市场情况、资源禀赋、经营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因行施策,实行差异化管理政策。要在注重调整目标整体性的同时,兼顾调整方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三)风险控制与综合效益相统一原那么信贷结构调整中,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原那么,做好客户需求与产品组合安排的结合、业务综合收益与客户风险状况的结合,努力实现风险最小化根底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流程
(一)深入进行市场分析,摸清细分市场情况认真分析本区域经济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开展水平、比较优势,对辖区内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优势行业等进一步细分,对目标市场和客户进行排序。同时,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和地区经济开展变化,明确提出重点支持行业及分支机构,保证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到上述重点目标投向上。
(二)在市场分析的根底上,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信贷结构调整的区域、行业、客户、产品多维资产组合具体管理要求一是差异化安排好不同地区的开展定位。由于中国经济开展存在阶梯性和不平衡性,根底设施建设在东部兴旺地区已根本完成,而在中西部地区正方兴未艾,不能简单的用一种偏好来制定不同地区的开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要关注产业升级换代后的变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和综合效劳能力;中西部地区要密切关注东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区域振兴规划战略的开展机遇,支持现代化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二是做好行业分析,明确行业增长目标。顺应宏观经济开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变,要稳固传统产业,密切关注代表国民经济开展方向的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的战略新兴产业。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优势行业对当地gdp奉献及产业集群分布情况,支持区域特色明显、低碳环保的优势行业,严格管控直至退出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监管部门严控的,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相关行业。三是提升客户选择、挖掘能力,明确客户增长目标。积极支持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契合区域资源优势、竞争力强的客户,严控退出技术水平低、公司治理混乱、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缺乏的客户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的客户。四是推进产品创新,实施组合管理,以客户-产品组合管理为经营主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业务风险收益的综合平衡。要求全行各分支机构要遵循产品风险特性,提高中、低风险产品比重,有选择地进入高风险产品。根据风险缓释措施与客户信用等级设定各级经营机构的风险资产分布结构,明确每类信用等级客户使用高风险产品余额的上限和低风险产品的下限,使用保证类贷款余额的上限和抵质押类贷款产品的下限,持续深入推进风险资产结构组合管理。
(三)加强对信贷结构调整工作的实时监测,确保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监控、考核力度,要求各分支机构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结构调整政策相关要求。要强化对信贷结构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按季监测并分析总结。建立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在信贷资源的分配、考核鼓励费用的配置、业务管理权限的调整等方面,向结构调整政策执行情况较好的行业倾斜,引导各级机构积极主动落实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扶持
(一)理顺政府与国有银行的关系
在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对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对自身的身份和地位有一个新的定位。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府的职能应定位于行政权力和宏观经济管理权的界区内。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或控股性质的,所以,政府在已有的职能结构中又被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职能,政府由此就成为集社会行政管理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和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三位一体的“混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职能显然是膨胀了。政府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它与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含混搭配,合二为一,就为政府过度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奠定了根底。标准的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的定位应该是建立在市场根底之上的、以法律手段来维护的、以利益为导向的政银别离,产权清晰,政府干预适度是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关系的根本点。在这种关系框架内,政府一方面凭借其权能,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提供信息、增强鼓励来影响国有银行的经营行为;再一方面,通过财政部门和政策金融部门,积极提供公共金融物品。
(二)构造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开展资本市场,降低社会间接融资比例。一是扩大股权融资,增加债权性资金供给;二是大力开展债券市场。积极鼓励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并理顺其作用机制,迫使银行不在这些行业过度涉入,同时,地方政府的根底设施建设,也应通过债市、私人资本等多种方式筹资,而不是紧盯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开展资本市场,从体制上增加长期资金市场的竞争者,增加资本供给,相对减少市场对银行债务性资金的有效需求,从而压缩银行长期信贷市场,减少间接融资比例,解决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不平衡的矛盾,长期贷款与短期资金不匹配的流动性矛盾。从减少长期信贷需求约束上强化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信贷市场的内在动力,从而使银行的贷款转向中小企业,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力开展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增加市场供给主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开拓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填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的县域信贷市场和欠兴旺地区信贷市场,促进信贷结构的均衡。开展风险投资基金,解决高科技企业以及创业投资的融资问题,为商业银行后续进入形成铺垫。
(三)鼓励金融创新
首先,为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产品进行持久的创新,银行监管部门应对现有法规中不利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条款进行梳理,并协调有关部门对其中不合理的内容加以修正,从而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其次,监管部门应研究小企业贷款与银行传统贷款业务在监管原理和方法上的差异,并在此根底上制定符合小企业贷款性质的监管框架。第三,监管部门通过改善银行监管的准入管理和对银行的战略性质询与引导,促进商业银行积极主动投入到向小企业贷款的业务中来。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