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法
自然
报告
有感
新编
道法自然听报告有感
做教育的“农人〞
——听叶教授报告有感
听完叶显发教授的报告,受益匪浅,对于“教育是农业〞这一观点,十分赞同。道家讲求“道法自然〞,事物依循其自身特性开展变化的状态乃是最为合理的状态;对人类生活而言,自然的人性同样具有最高的合理性,一切人为设计的规那么,从外部强加的东西,其实不具有真正的价值。我想,道法自然的本意说的是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做任何事,都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盗亦有道,何况教育。既然教育是农业,教师应该是农夫,校长该是村长,其本质上也是一名农人。
一、教育是农业,是传统农业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生产的,而农业那么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份、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
农业和教育有更多相似之处,种子和孩子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拥有共同的特点,遵循同样的规律。
1、有生命——种子和孩子本质相同
种子是有生命的,农业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对待生命个体要遵循生命规律。受教育的孩子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适宜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漫画,标题是教育。他画一个做泥人的师傅,一本正经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模子里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我现在想起那幅漫画,因为做泥人虽然非常简单,也算得上工业;原料是泥团,往模子里一按就成了产品,是预先设计好的泥人。可是受教育的人不是没有生命的泥团,谁要是像那个师傅一样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他的失败是肯定无疑的。种子和孩子,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适宜条件。
2、自己长——种子和孩子有共同的特点。
农业很缓慢,周期长。正如你站在一株禾苗前,能看到它旺盛的长势,却感觉不到它的成长,只有隔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它的变化。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农业是需要耐心等待,等待种子自己从泥土里钻出来,等待种子吮吸雨露阳光,等待它自己开花、自己结果,谁也代替不了,谁也着急不来,谁也强求不得。
不同的种子结出的果实是不一样的。一块地里要种好多种庄稼,谷子、高粱、苞米、花生、豇豆角、棉花等都有。它们的生长期都不一样,却都能结出自己的果实;它们的大小、颜色、习性都不相同,却都能活出自己真实的生命。正像我们的学生一样,高矮胖瘦,各有各样,多元智能,各有千秋。如果我们能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合理引领,最终他们也都会自己成长起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付出自己的力量的。
3、有规律——种子和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慢的过程。
农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农田里的秧苗只有通过培土、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劳作,才能茁壮成长直至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些都说明,秧苗虽小,但也有它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季节,是不能被随意打乱的。如果为了追求速度而“拔苗助长〞,那么不但会破坏它的生长周期,影响果实的成熟,甚至到最后颗粒无收。这些都说明,培养孩子也像养秧苗一样遵循规律。
教师的工作,不能“恨铁不成钢〞,希冀什么都会“立竿见影〞,对学生有太多的高期待,一下子就让他们纠正所有缺点,改掉一切坏毛病,而一有问题或违纪,就去责备他们,惩罚他们,失却平和的心态,缺乏足够的耐心,将教育简化为训斥、禁止与惩罚。其实,对学生的违纪,老师有时慢两拍,放一放,冷处理,留给学生珍贵的反思时间,再来谈,再来育。学科教学中,老师不能像做工程一样赶时间、抢速度,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要把握舒缓的课堂教学节奏,给学生留足思考、理解与品悟的空间和时间,多一些等待与期望,扎实上好每一堂课,洒下辛勤的汗水,才可能有收获的喜悦。
二、教师应该是农夫,现代农夫
如果说教育是农业,那么教师自然是农夫,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不识字的农夫,而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心态,辛勤劳作、智慧超群的现代农夫。
1、等待——现代农夫的心态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哪怕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在广袤的夜空里也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哪怕是山谷中一棵最不起眼的小草,也必定有属于它的春天。世间万物皆有它存在的理由,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农民们有着的是一颗能关注生命的期待之心,一颗能容得下“慢慢来〞的平和之心。有的孩子可能是花,可每一朵花的花期是不一样的,相信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时候,不要在花儿还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剥夺了它开花的权利。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株小草,可小草也有绽绿的时候,所以要给它雨露阳光,耐心等待它成长。
农夫深深爱着肥沃、贫瘠的土地,用心经营自己的那份责任田。作为教育的“农夫〞,我们也应该像农夫对待秧苗一样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孩子。
热爱孩子。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受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心和担忧。〞
满足孩子,我们应该给他们玩的权利,自由成长的空间,给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所必须的一些阳光雨露。不要太苛责孩子,给他们真诚的理解和诚挚的关爱。
顺应孩子,我们应当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顺应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成长的渴望和学习的需求,而不应过多地加给孩子外在的压力。
引导孩子,孩子毕竟还小,在某些事情的决断方面没有方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受到科学的教育,引领他们自然地成长。
成全孩子,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自由选择成长的途径,享受学习的乐趣。
等待孩子,耐心地等待,不急不躁,等待花开,等待草绿,等待生命的勃发,用一个教育者的情怀。
2、勤劳——现代农夫的特质
农民,因为整天与泥土打交道,从种植到收获,每个过程都踏踏实实,从来不会耍什么把戏子。在农民耕种的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所以作为农民要不断地调整,细心地呵护,实实在在地为之付出,正如老农所说:人勤地不懒。
农民以种地为主,他们春种秋收,精心管理自己的农田,不管禾苗长势怎样都不灰心,适当的给禾苗浇水、施肥、除草、灭虫,从不怠慢每一个环节。农人们虽饱尝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但他们也品尝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
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也在辛勤劳作。培养一个习惯,提高一种能力,播种一种品德,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及时教育、开展活动,与家长交流,每天辛勤的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年岁岁的工作相似,岁岁年年的学生却不同。农业很复杂,受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得按时令,抓时机,“五八忙月争回耧〞。当田间出现了杂草,农人们不会用除草剂,而是会背上锄头,甚至用手,一锄锄、一根根将草锄去、拔掉。这样就不会出现“杀敌一万、自毁三千〞的悲剧了。当禾苗生了害虫,农人们也不会用农药除虫。他们会“以虫治虫〞。
而我们的学生,当他们的思想上出现了不良苗头,是不是也像田间生出了杂草一样呢。当他们的行动上出现了不良表现时,是不是也像禾苗生了虫子一样呢。这时,如果我们施以严肃批评、严厉处分,再加上请家长、贴通报,或者当众打击、挖苦、压制他们,可能也会取得“草净虫去〞的暂时效果,但却也让孩子们受到了伤害,甚至心理会长久蒙上阴影。不但他们的成长会受到影响,且将来走进社会也可能产生“公害〞。而如果我们能采取私下谈心、因势利导、典范示范等饱含热情、善意、温情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并且“以虫治虫〞,放大他们的优点来战胜他们的缺点的话,他们不但能茁壮成长,还能在长成后给社会提供最大的营养,为社会的开展尽一份力量。这其中的付出,却不是用金钱可以计算的。
3、智慧——现代农夫的素质
庄稼,它有属于它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这种本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满足它,顺应它,引导它,开展它。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有不同的栽培方式,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不生长。这就是智慧,智慧来自实践。
农业要讲究时令和季节,讲究秧苗花树的品性。教育更是如此。不同的孩子,习性不同,秉性不同,资质不同。对于这些不同,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他、教育他。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断满足人,顺应人,引导人,开展人,让人从一个哑哑学语逐步走向成熟,去实现人的最终价值。因为具有了生命,庄稼本身是有自我开展的愿望和能力,要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温暖的阳光,需要雨露滋润,需要充足的养料供给,但是这需要提供好的条件。教师,就是要多提供一些适宜孩子开展的条件,促进其不断的成长。
孩子们如同庄稼,有的长势很壮,有的弱不禁风,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后天的培育是息息相关的,他们需要教师精心的呵护,适时的帮助,教师要像农民一样勤劳、善良、宽容,有智慧地善待每一颗种子,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三、校长该是村长,现代农人
一个村里的工作搞得好不好,靠的是村长。虽然现在的村长不像过去的生产队长管得那么多,但校长却与村长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1、规划开展——村长的职责
村里如何开展,是村长考虑最多的问题。学校如何开展,也是校长必须考虑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先是精神领袖,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之所以说教育思想是第一位的,那是因为教育是影响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引导工作,学校是精神感召的场所,人的行为是思想的产物、观念的产物,因而方向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首先要有使命感。校长没有使命感就会迷失工作方向和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校兴衰,校长有责。师生成败,校长有责。
其次,他要确定一个团队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即做好学校开展规划。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共同愿景是组织中的人们共同特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中,使各个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它是一股强大的感召众人的力量,也是组织生命力的真正源泉。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足以感召师生的共同愿景,人心是散的,就会失去开展的动力,生活在组织中的人们也不会感受到为实现共同愿景倾注心力的由衷的快乐。所以校长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师生开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并结合学校、社区和地方政府、家长要求等整体情况,整合出学校开展的共同愿景。一旦形成共同愿景,就会凝聚这个团队的巨大力量,共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分享观点,达成共识,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并领导这个团队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2、行动引领——村长的工作“上梁不正下梁歪〞,村长的行动引领,村长的典范作用,决定一个村子的精神风貌。校长亦如此。
首先,校长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不是空洞的话语,它表达在具体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坚守岗位;精益求精;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善始善终。
其次,校长要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不能停留在嘴上,书写在纸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校长要躬于实践,敏于行动,切不可做思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校长的智慧和知识、观点和理念是在行动中产生的。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照顾每个生命个体的开展。人是学校开展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校内涵式开展就是要确立和形成以人的开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教育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成为真正人的教育。这,应该成为统帅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灵魂和精髓。
第四,校长要静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