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744285

大小:17.2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行业 特色 高校 大学 章程 建设 思考
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2022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高等院校的党组织,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思想导向和政治保障。一所合格的高校,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传承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开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高校的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关键课题。 第一,端正态度,克服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认识误区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端正学习态度是根底。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必须落实到基层,每一个党组织都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不断学习,是党组织保持战斗力、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均以学习为根本形式。然而,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却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把专业以外的学习当做包袱,尤其是不愿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高校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就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学校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自觉接受新观念,汲取新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时尚;带头将推进实际工作、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与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求开展,在学习中求创新。通过示范表率作用和高效的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观念,强化学习意识。 第二,把握方向,发挥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理论优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底工程,是我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开展。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把学习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治校兴校能力。 在高等院校中,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与培养目标的实现;青年大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与传播。因此,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广阔师生党员知识层次高、思想活泼、思维开阔、吸收新事物快、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把握和应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进程。 在此根底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充分利用人才、学科优势,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建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为党建理论研究多做奉献。 第三,创新方法,树立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典型范式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开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深层次矛盾日益累积,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趋向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受其影响,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前途认识逐渐模糊,对未来的开展方向感到迷茫。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才智的聚集地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地,理当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成为实践科学开展观的典范。 学习是为了开展,开展必须要有创新。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才能在学习中求开展,在开展中求创新。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各级党组织和广阔党员的首创精神,创新学习的思路、方法和机制,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渠道;需要结合高等学校自身开展实际,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改革开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理论创新和社会效劳紧密起来;需要放眼时代和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做法、新经验,提出新思路、新对策,开创新局面、新气象,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第4页 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