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学生
厌学
情结
分析
应对
策略
小学生厌学情结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 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学生“厌学〞,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这一现象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阳光下幸福、健康地成长,人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厌学 厌学成因 厌学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学生“厌学〞,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就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愿与同行们共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阳光下共同成长,人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儿童“厌学〞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儿童教育、心理等方面研究说明,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他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受家长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想法和要求就像是根指挥棒,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都得照办,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得一些好的初衷变了味。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⑴放任自流,过分溺爱。现在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无暇教育孩子,简单认为孩子年纪大些就懂事了,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自己辛苦工作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奉献,学校是教育人的机构,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理应由学校负责,无视了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因而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没有拘束,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作业快乐的时候就做做,不快乐的时候就马里马虎,草草了事。有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而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溺爱,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小孩做,甚至连上学背书包这类小事都要包办,学生缺乏面对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滋生蔓延,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学不好,产生厌学。
⑵要求过严,方法简单。对孩子严格要求当然需要,但过份地苛求特别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不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些学生本来很爱学习,也守纪律,聪明活泼,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由于父母的期望过高,要求孩子每门功课必须在98分以上,有时考了97分,位居班级前茅,父母仍不满意,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稍有不满意,轻那么大骂,重那么痛打。如此下去,孩子的身心得不到休息,心理压力很大,孩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就产生了厌倦。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孩子又如何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呢?
⑶家庭失和,缺少关心。我们都明白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孟母三迁〞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一个温馨美满、充满浓郁学习气氛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在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倍感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开展。如果一个家庭长期不和睦,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心理上有压力,情绪上有波动,成绩不稳定,无心学习,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许多研究资料显示:由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原因,家庭失和、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现象大量存在,就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家庭〞,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⑷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些父母自己读书不多,但经过多年的拼搏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就认为读书并不重要,能认识些字,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就行了,学得那么高深有什么用,大学生还不是在我手下打工,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对学习还会感兴趣吗?
2.学生自身的原因
⑴身心开展不成熟。有些父母不顾儿童的实际,使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前上了小学,虽然一二年级的时候还能跟上趟,但以后表现出严重的后劲缺乏,到三、四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缺乏,导致成绩下滑,而家长全然不知其中的原因,依然责怪孩子学习不用功等等,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产生厌学。
⑵儿童虽智力方面处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许多想法很幼稚,缺乏进取精神。学生自信缺乏,起初孩子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信心满满。但孩子的创造力和奇思妙想往往被父母认为性子太野,有违传统,而使孩子感到自己很无能,体验不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⑶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由于家庭、社会及自身性格等原因,有些学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导致大家都不喜欢他,疏远他。孩子的性格更孤僻,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也就更困难,感到在学校没多大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⑷学生根底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需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打好根底。根底扎实了,以后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一些孩子因根底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孩子平时不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家长也不重视,只看重成绩,偏离了习惯重于成绩的办学思想。殊不知,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
3.学校方面的原因
⑴学校对老师工作的考核评定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这必将导致老师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上,无视或降低对学生其它兴趣的培养和开展,为能使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侵占学生副科的时间,不断加强训练和考试的力度,学生身心疲惫,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发挥,也不利于他们快乐成长,更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⑵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紧靠学校,生意好做〞,〞学生的钱好赚〞,于是,学校周边商铺林立,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学生尚处于发育阶段,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干扰,一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如打架斗殴、结帮滋事,小偷小摸等现象在校园里时有出现。个别教师不甘清贫,吃拿索要,不好好工作,乐于搞有偿家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败坏了学校的声誉。
⑶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就不会消失。“应试教育〞下,教师的“题海〞战术、“时间抢夺战〞铺天盖地,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各科教学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缺乏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原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就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吗?
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过于“急功近利〞,只会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片面追求成绩,不顾学生的感受,无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信互动,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二、儿童“厌学〞的应对策略
1.切实贯彻江苏省“五严〞规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十分重要。为此,作为班主任应起到桥梁的作用,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响,发现学生有厌学等苗头,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我校在各班建立“心情驿站〞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实践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学校每学期安排几天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随班听课,和孩子一起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密切家校间的联系。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幸福的家庭气氛,尽量防止孩子心灵上受到伤害,因为心灵受伤害是最难愈合的。其次,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不要立刻雷霆大怒,应冷静下来,进行理性分析,找到适宜的教育方法,如果有困难还要主动与学校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多沟通、多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堵不如疏,已得到大家的共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身心开展状况、兴趣需求等方面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引导、说教,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把孩子推到教育的对立面。当然,学校对一些在行为上过于放纵,屡教不改的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同时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让学生稚嫩的心灵从中得到锻炼,以到达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独立解决各种困难的能力,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江苏省“五严〞规定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2.建立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和谐融洽,既能让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开展,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尽快进入学习主人的角色。多项研究说明,情感是有迁移功能的,能翻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如果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把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就会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平时更多地主动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缩短师生间空间上的距离。只有真诚地关心保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为学生考虑,每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的劲头会更高。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我清楚的记得,上小学时,我对语文不感兴趣,每次只考了六七十分,语文老师对我很关心,屡次鼓励我,让我对学习语文逐渐有了兴趣,能考上师范,这位老师功不可没。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深受学生的欢送,同学们也能专心致志地听课,以更昂扬的激情面对学习。反之,学生会更沉沦,对自己更没信心,厌学情绪油然而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就必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教育是化解厌学心理的一味良药,对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教师就应该要想方设法营造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家庭,处处为孩子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这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写照。
3.注重教师专业成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回归学业阵地。
⑴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要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是相互的,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无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既不能在教学中缩手缩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注重因材施教。
⑵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它们当作额外的附加任务,而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通过日常的教学得以体现。
⑶努力在教学中体现知识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课本的教学,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显得方法不多。因此,教师要多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教学。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充分利用社区、劳动基地、实验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
⑷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学生在他的生理、心理开展各阶段性都有其相应的特征,我们不能违反规律,而应正确对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一个乐学的人。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陶行知新时代的学生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