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市化
进程
劳动就业
失业
保险
发展
问题
调研
报告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就业与失业保险开展问题调研报告
省劳动保障厅:
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城市化与劳动保障事业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X劳社办函[2023]138号)文件精神,我们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抽调专门人员,对我市目前推进城市化和劳动就业事业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十五〞全市就业工作根本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就业形势根本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市场化就业机制,构建了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23年底,全市总人口为XXX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2022年—2023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39.66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6万人,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3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
(一)把开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年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优先目标,在加快经济开展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首先,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了双“三o〞工程,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其迅速扩张,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同时搞好企业内部挖潜,稳定和扩大就业。其次,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园区经济,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第三,积极扶持开展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社区效劳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把民营经济接纳下岗失业人员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内容,使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等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第四,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减免相应的税费,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领办创办企业。
(二)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对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市及区县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目标责任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区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了检查考核方法,落实了奖励约束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调动了方方面面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起的显著。
2022年底我市根本实现了下岗与失业的并轨,大局部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未实现再就业。从2022年底以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转向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上。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开发公益型岗位等措施,确保了困难群体的根本生活,促进了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全市已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配套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2022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决定,有关部门的9个配套文件以及形成的7个操作性文件,对进一步标准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我市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同时,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对“4050〞人员、一户两代、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制度,利用政策杠杆,积极支持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2022-2023年,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70万元,扶持202324户33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带动59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通过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认定效劳性企业等措施,税务部门减免各种税费1.6亿元;全市财政为下岗失业人员指出生活救助和就业再就业资金1.92亿元,其中,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公益型岗位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7460万元。
(四)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效劳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根底。我市作为劳动保障部确定的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效劳功能,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调节作用日渐明显,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机制根本形成,效劳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成功实现了向乡镇和街道社区的延伸。全市已建立起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3家,其中,政府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023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22家。22个街道、87个乡镇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效劳中心,有185个居委会(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共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93名,根本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就业再就业效劳平台,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本着“建立新市场,开展专业市场,标准已建市场,打击不法市场〞的原那么,力争202223年以前建起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市场及专业市场为补充,基层劳动保障效劳机构为延伸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已根本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辐射区县人力资源力市场,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多形式职业介绍网络。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发挥基层劳动保障组织的作用,根本掌握全市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技能人才的有关情况,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奠定了根底。
2、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劳动保障、农业、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确定了6家培训机构为省级劳务培训基地,市政府已拨付200万元用于农民工培训补贴。同时,为指导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市劳动保障部门编印了5万册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指南免费发放。
3、积极实施“西输东接〞工程。先后三次到XX市的X县、XX县、XX县参加农村劳动力输出洽谈会,共提供2万多个岗位,意向成交12230人次。组织了84户企业、5764个就业岗位,赴XX县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有1.5万农民工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5254人次。
4、局部区县已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良性工作机制。XX县专门成立了县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办公室,各乡镇普遍配备了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人员,建立了250人的村级劳务信息员队伍,并与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用工联系。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四本台帐〞,并确定了两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形成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XX县区狠抓农民工培训工作,形成了区、镇、村、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投入机制。
(六)失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我市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来,不断开展和完善。统筹范围已扩大到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乡镇企业中的城镇职工。“十五〞期间,全市参保单位3039户,参保人数达41.5万人,失业保险费征缴收入达4.16亿元,为24.3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5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不但确保了失业人员的根本生活,还承担了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经费,为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奉献。
二、城市化进程中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来,我市城镇需就业人员一直保持在2023万人左右;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市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也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再就业困难人员虽总量有所下降,但剩余的多为再就业难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区县属以上企业“4050〞人员,夫妻双方、一户两代、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等再就业困难人员及企业军转干部特困户有1.1万人。此外,大中专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二)保障体系不到位,企业用工不标准。一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着不签订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等问题。二是同工不同酬,由于身份不同,各项待遇大相径庭,有的企业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本钱的手段。三是有的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不按劳动法办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和维护。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市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2023.2023万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局部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新兴的产业,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别是效劳业的开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时机,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报酬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许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
(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滞后。依据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开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印发XX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我市适时制定了XX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但是,市、区(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县之间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展也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劳动保障效劳中心的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五)农村劳动力比重大,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重。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65%以上。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择业能力、权益保护意识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统筹城乡就业,不管是实现就地消化,还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技能培训、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引导和效劳等方面,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六)失业保险基金欠费严重,资金缺口大,“两个确保〞形势严峻
一是困难、停产、破产企业逐年增多,亏损面增大,无力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二是局部企业法人对社会保险政策缺乏正确、全面、长远的认识,造成近年来企业欠费屡屡发生,且日趋严重。截止目前,全市失业保险欠费企业达431户,欠费总额352023万元。
三、城市化进程中我市就业问题的应对措施
“十一五〞期间及较长一个时期内,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围绕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城乡就业全面协调开展,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任务。
(一)突出就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紧紧盯住个体私营经济,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紧紧盯住效劳业和第三产业,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就业容量;紧紧盯住劳动密集型行业,打造鲁中制造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紧紧盯住中小企业,改善开展环境,挖掘就业潜力;紧紧盯住灵活形式就业,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政策,拓展就业空间。要坚持开展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突出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要加强各类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多种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创业培训工程,扩大创业培训规模,为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工程推介等“一条龙〞创业效劳;全面推行面向各类青年的就业培训,鼓励没继续升学的青年学生到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机构接受技能培训;扩大技能扶贫实施范围,使更多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扶贫与就业联动机制。
(三)突出就业效劳,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效劳体系。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就业效劳的全程信息化和各级公共就业效劳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一键登陆、全市查询、资源共享〞,推进市场建设的标准化、制度化、社会化。稳固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把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