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分析财务管理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740449

大小:61.50KB

页数:1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广东省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 广东省 农村金融 市场 供求 分析 财务管理 专业
广东省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分析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筹措与运用资金,反过来又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这表明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就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无疑会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经济的复杂性使得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也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以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为例,其特点有收入低下、居住分散、单笔存贷款规模小、生产季节性、无法提供必要的抵押品与担保等,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村的信贷服务风险较大。同时,农贷的申请、获取以及使用过程中,道德风险问题突出,而农业的自然依赖性也使得农村信贷风险较大[1]。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求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王金龙[2](2005)对我国农村的资金供给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对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状况分析,得出了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状况的思路和办法应该重点放在体制和机制上。于丽红、兰庆高、刘丹[3](2008)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最后得出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调节措施即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和活动的多元化、允许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政府应彻底转变职能而扮演成为一个“裁判员”或“服务者”的角色。杜婕与霍焰[4](2013)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冲击,认为农村金融存在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和收入的“马太效应”,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以及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加重了农户负担。 二、广东省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分析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基本特征 1、多层次性 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对农村地区的较大型企业对存、贷、汇款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的要求都较高,其金融需求往往只能由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提供;对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与一般农户,他们的金融需求往往规模较小、成本较低,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提供或是通过民间借贷获得。对贫困农户,更多的是需要扶贫资金或是政策性的扶持资金[5]。 2、小规模、高成本、高风险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分散化决定了其小规模的特征。总体来看,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规模巨大,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单个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相较来说并不大。分散化与小规模的农村金融需求,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投入增加。农村经济时刻面临着很大的自然与市场风险,金融需求主体往往又很难提供合格的抵押与担保品,这导致了农村金融的高风险。 3、季节性和复杂性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也导致了农村金融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春贷秋收冬不放”,这很好的素描了农村金融的现状。虽然,科技进步使得农业生产逐渐有摆脱季节约束的趋势,但当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还是十分明显。农村金融需求的复杂性是因为,其主体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中小型企业又具有明显的小批量和多样化的特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往往规模较小、频率大、时间紧,这也增加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复杂性。 (二)影响农村金融需求的因素 1、农村劳动力 现阶段,农村劳务输出人口大量迁徙,削弱了对金融的有效需求。在广东农村,实际居住人口占户籍数比例非常低,而且绝大部分青壮年、有文化有技术的贷款需求农户如今大都离农离乡。其中种植业农户因自然条件、生产技术诸多因素制约而难以形成规模农业,基本或极少有贷款需求;养殖业农户也因市场变化、科技水平局限等原因而难以形成产业,其贷款需求也是极其有限。 2、农村担保和保险体系 对农业的投入,如对农业产业化、集约经营化、水利设施的投入,生产与回收资金周期长,自然灾害风险大,这就需要银行与保险的服务配套,但实践中,银行与保险的服务结合不够,阻碍了对农业信贷的有效需求。 3、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金融产品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的金融机构基本上没有针对农民或农村企业专项金融服务。同时,区域性的业务垄断,使得农村金融结构之间公平、合理、正当的竞争基本不存在,同时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较大、开拓成本较高以及金融生态脆弱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与产品创新受到抑制,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中服务与产品种类上单一,设计开发上不能充分为农民自身的金融需求考虑,使得新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难以得到运用。 (三)农村金融的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三类金融需求 (1)发达地区农村的主要金融需求——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以广东的东莞为例,当地农民的就业与收入来源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非农化,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自立,农业生产在其收入来源已经不再占据主要地位。发达地区的农村企业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因此其金融需求就主要表现为农村发展需求,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等走向城市化的需求了。 (2)中等发达地区农村的主要金融需求——农业生产的金融需求。以广东的惠州为例,其属于广东的传统农业地域,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依托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金融需求也就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需求了。农村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还是要依靠农业发展以及加工企业的推动。 (3)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主要金融需求——农民生活的金融需求。以广东的梅州为例,该地区仍旧处于传统农业生产的阶段。农民手头的现金较少,他们的金融需求就会主要体现在消费性的需求上。农户家庭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应对大项支出与临时性支出时,往往力有不逮。而消费性的金融需求要通过正式金融渠道获得是十分困难的,这导致在欠发达地区民间借贷非常盛行。 2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存款、贷款、汇款以及农业保险等方面,而目前农村的金融需求最严重的问题是农村地区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地区存在现实的借贷需求,但是很多借贷需求被正规借贷市场排斥在门槛外,无法获得;另一方面是虽然获得了借款,但是农村地区能够满足的正规借贷规模远远小于实际的借贷需求[6]。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转型,使得农户与农村企业的生产以及消费需求都以极高的速度在增长,他们的借款需求变得更加的强烈。但是当期农村金融的需求通过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渠道无法得到满足的背景下,抑制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生产发展效率,也增加了农村企业的运营成本(迫使他们向非正规金融借贷),这进一步降低了平均收益率。进而,平均收益率的降低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又进一步变得更加审慎,它们会减少甚至会抑制农村金融需求,这使得农村金融需求进入恶性循环,导致农村的真实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不停增大。 三、广东省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分析 (一)正规金融的主体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陆续从县域撤并银行网点,部分的农村金融机构也在逐渐地将信贷业务由农村地区转向城市地区,这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出现空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组织机构过于单调,金融服务功能不完备的明显问题。近年来农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权限上收,信贷投入向城市及大中型企业集中,支农职能严重削弱。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针对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功能单一,政策性效能制约的弱项。农业银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企业信贷等诸多关键环节并无相应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对策,其所谓的支持农业发展并未真正的实现。与此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反而在试水商业性业务,这实际上是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利,其一开始定位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职能正在逐步流失。 (二)民间金融的正负效应 一般而言,由于农户和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非常分散,因此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往往具有小额、多次、多样、短期、季节性、缺乏标准抵押品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相比较于正规金融渠道,分布广泛、分散、多元化的民间金融在满足大量分散农户和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有着明显的天然优势。 民间金融形式种类多种多样。一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有息借款与无息借款两种形式。二是合会,合会的形式多样包括标会与轮会等形式,合会往往是自发性群众组织,并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三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以集体经济组织各项资金为基金,是一种合作性的金融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系统支农力度上的不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农村地区高利贷的出现与发展。四是私人钱庄,私人钱庄往往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私人资金中介组织。五是民间集资,民间集资的发起人往往是民营企业,属于从市场上直接筹措资金的农村金融活动。 但从运作过程上,民间金融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及不规范性的特点。民间金融的借贷交易往往是基于借贷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只要双方觉得可信可靠,就可以达成交易。民间金融的大多数借贷关系往往只存在一个口头上的协议,或者是只有简单的书面协议,只有极个别的民间金融借贷要求有抵押品。同时,从利率上看,民间金融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正增加了借款方的还贷压力。 (三)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资金短缺与资金流失 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着农村金融资金短缺与资金流失的问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非农化,这主要表现在资金从资金较少的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从农业方向流向非农业方向:二是结构的非农化,这主要表现在为农民与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越来越少,为农村企业提供金融业务的机构也越来越少。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其商业银行的本质,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有着自己的标准。即使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虽然其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银行,在贷款方面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离农倾向。更遑论除了中国农业银行之外的其它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很少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这些银行大多数都是将资金集中到城市中,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资金投放也呈逐步减少趋势[7]。 2、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严重短缺 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存在着过度集中与大城市与大型企业的现象。同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有些银行对分支机构的流动资金贷款权上收过多,对分支机构主动营销贷款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主动培育和选择客户,又使一些该发放的贷款没有发放。农村金融服务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水平,项目单一,不能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引入像消费信贷、生产保险等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 四、广东省农村金融供求综合分析 (一)供求的基本现状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户与涉农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作为农村经济主体的农户及涉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于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企业和农户甚至需要大规模的信贷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 1、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机构单一这两方面。首先是金融机构网点少,近年来由于各大金融机构特别是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采取政策,近年来不断整合撤并农村地区的银行分支机构,致使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个数上几句减少。从2002至2007年这五年的时间内,广东省内某一大型国有银行其网点数由2452个骤减至1877个,每年平均减少100个网点左右,而在这些撤并的网点中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而增加的网点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其次为金融机构单一,四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渐次从广大农村市场撤离之后,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者。由于金融机构单一,农村金融的供给缺乏有效的竞争,对整体服务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2、金融产品少且缺乏适应性 目前,在广东的农村地区,主要的信贷投放方式是抵押贷款,其次的信贷投放方式是担保贷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65.4%和17.1%的农户通过抵押与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87.9%和8.5%的涉农企业通过抵押和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获得贷款的比例较少,且抵押贷款与担保贷款针对的主要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户与涉农企业,适应面不广。在现实情况中,一般农户和农村地区企业所拥有的主要生产、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