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整体
移民
搬迁
进城
农民
管理
调研
报告
整体移民搬迁进城农民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我县整体移民搬迁进城农民管理的思考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要同步实现小康,居住于深山库区的8万多人口成为“最难啃的骨头〞。为此,我县创造性地开展了加快整体移民搬迁工作,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规划,从2023年开始,我县深山库区陆续有2023万农民整体移出。其中大局部农民将进城或在集镇安置。农民进城后,面临着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城市文明等问题,如何让农民变成真正市民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下,我校先后到XX县区湖滨、沿江社区,县良塘和南桥移民安置小区,大椿乡、溪口镇、民政局、人事局、移民办、百汇社区、南崖社区等乡镇、部门进行调研。对我县进城农民如何市民化、如何加强管理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修水移民搬迁进城农民管理现状
2023至2023年,我县累计搬迁1.2万户,移民6.2万人。其中,655户5000多人集中安置于县城良塘和南桥两个小区,全部为深山库区的无土安置移民。在日前200余户的问卷调查中,进程农民纷纷表示进城后,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当初搬迁的时候,在移民的制度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怎样使农民搬出来,没有考虑他们进城后怎么办。所以安置小区都没有纳入县城社区管理,管理主体一直没有明确,是一个典型的“管理真空地带〞,导致小区便民效劳、社区治安、卫生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两个小区,特别是南桥安置小区,一度成为县城卫生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秩序最差的小区。
2023年,良塘、南桥两个小区的现状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县政府屡次调研,多方协商,将两小区归义宁镇管辖,划入秋湖里社区。划入社区管辖后,小区管理有一定改善。具体表现在:
(1)基层党建有序推进。在社区引导下,两个移民小区都成立了由原村干部、老党员担任组长和成员的党小组。原村干部和农村老党员具有较强党性和奉献精神,成立党小组之后,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社会事务有人牵头。党小组及其成员成为社区和小区居民沟通的桥梁和管理延伸的触角。社区委托小组长对小区相关事项进行管理。同时,安置区老党员不计报酬,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如自发成立了殡葬理事会;原村干部主动为返回原乡村居住的住户传递消息、待办事项。
(3)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移民普遍反映,社区接管后,社区请两位环卫工人对小区卫生进行清扫,每天对小区通道清扫两次。如南桥小区目前卫生由社区出面聘请两名工作人员进行清扫,每户每月交5元卫生费作为工作人员工资。社区引导原村委会干部和无职党员为居民提供一些效劳,宣传社区文明,使居民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二、2023年整体移民搬迁农民的根本情况
2023年,我县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开展一体化战略,启动了整村移民工程,涉及深山区3个乡镇9个村1898户共8000多人,全部为无土安置移民,2023年将集中安置于良瑞家园。通过调研,即将进城的农民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诉求:
1、进城农民的主要特点
(1)文化水平偏低。这一群体主要居住于深山区,十八岁以上人群的文化水平根本为于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极少数到达高中文化水平,还有局部为文盲。
(2)1/3的人口远离现代文明。除已经迁出、外出务工和城镇陪读人员外,仍有1/3的人超过2023年时间没有出过山门,根本与城市现代文明脱节,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3)劳动力资源丰富。此次农业转移人口中,劳动力4363人。
(4)半劳动力就业刚性需求大。4363名就业人员中,已在外务工人员或从事其他工作村民2725人,1638人需要在本地重新安置就业。他们主要为陪读和50—70岁之间的半劳动力人员。
(5)中老年人适应环境能力弱。调研显示,此次搬迁的移民中,50岁以上的村民很少进城,根本生活在山区,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2、进城农民的诉求
(1)希望有适宜的工作岗位。进城的农民中,大局部劳力将外出务工,剩余202300多人为陪读和半劳动力人员,他们希望进城后小区附近可以引进来料加工企业或优先获得市政等公益性岗位的就业时机。
(2)希望享受现有的效劳。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及居住地较为偏远等条件的限制,现行村民主要委托村干部代办相关事项。在与村民代表的座谈中,代表们一致建议进城后管理人员中适当安排熟悉自身情况的原村干部参与管理,为他们提供效劳。
(3)希望落实“三资〞管理。农村“三资〞是指农民留在农村或原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而整体移民搬迁进城农民管理调研报告第2页
山林土地耕地的流转方式及受益问题是农民进城后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由原村干部或挑选具有公信力的村民代表对“三资〞进行管理是村民目前最为祈盼的方式。
(4)此外,希望在分房时,原一个村的村民能根本住在一起。70、80岁以上的老人,百年后能回原村土葬等。
三、加强我县整体移民搬迁进城农民管理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和对相关问题的调研,对我县整体搬迁农民进城后如何尽快融入城市,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现进城农民治理科学化
1、按属地原那么,纳入社区管理
第一,按属地原那么纳入社区。鉴于良塘和南桥两个移民小区的经验教训,对移民安置区实行科学区划,可按其规模大小划入所在地社区或成立新社区,建议以1500—3000户为标准单独设置社区居委会;对于新成立社区的移民安置区,由社区所在地政府派遣副科级干部兼任或选调能力强的社区干部任社区居委会总支书记,其他人员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招聘或从原有村干部中择优选用。新的社区应有300平米以上的办公和便民效劳场所。
第二,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考察,网格化管理为目前社区较理想的管理模式,建议社区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此,建议尽可能将同村居民集中安置在一起,以村(成片楼栋)为单位划分假设干片区,每个片区设立1个片长、建立1个党支部、成立1个理事会;以楼栋为单位设立网格长、成立党小组、确定理事会成员,党小组长为片区党支部成员,形成社区居委会(党总支)——片区(党支部、居民理事会)——楼栋(网格长、党小组、居民理事会成员)“三合一〞的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如良瑞佳园根据其规模可考虑单独设立社区,以原村为单位设立假设干片区,以楼栋为单位形成假设干网格组。
第三,成立社区便民效劳中心。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成立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效劳中心,推进居民诉求“一站式〞解决。中心主任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中心下设农民土地(山林)流转、医保和社保、人口与方案生育、民政综合事务、劳动与就业保障、社区矫正6个具体业务咨询点,可根据小区居民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增减,中心工作人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
第四,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网络。一是成立社区警务室。由公安部门牵头成立社区警务室,派遣1—2名警员常驻社区。主要负责小区平安维稳工作及邻里纠纷的协调与解决。
二是组建综治队伍。根据社区综治管理需要,社区居委会可以引导片长、网格长、社区享受低保人员、无职党员和志愿者参与社区综治管理,开展社区巡逻、防火宣传、信息采集、调处邻里纠纷等工作。
第五,建立社区医疗效劳中心。卫生部门根据医疗管理要求,在社区内设置社区医疗效劳中心。可整合原村卫生所;也可从社会引进专门卫生机构进驻。同时,纳入城镇医保体系,在小区内提供医保效劳,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2、引导居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效劳
第一,成立居民事务理事会。在社区居委会引导下,每个片区成立以社区“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为骨干的居民事务理事会。可由片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兼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是在片区内选举或推荐热爱社区公益事业、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人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长在本片区内选定居民确定楼栋长、网格长组成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成员为居民提供志愿效劳,主要承担着社区“六员〞作用,即担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维护小区社会治安的“治保员〞,化解小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小区公共设施的“管理员〞,小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办事员〞,反映小区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此外,根据修水传统习俗,要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
第二,组建小区物业效劳中心。根据进城农民经济条件较差及需重新就业的半劳动力较丰富,由社区引导居民事务理事会按股份制原那么组建非营利性质的社区物业管理中心,就地消化小区充裕劳动力。对小区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房屋和公共设施维修、治安保卫等进行统一管理。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那么,按建筑面积收取居民一定的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由物业管理中心管理,定期向居民公布收支情况。社区居委会加强对物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培训。
第三,成立业主委员会。为进一步引导居民自治管理,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引导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其性质为居民自治组织,主要监督物业工作和居民物业维权。通过居民推荐、民主选举方式产生3—5名业主委员会成员。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建立基层党组织
提高党组织规格,社区成立党总支,以原有村为单位设立党支部,以楼栋为单位成立党小组,由党总支统一进行管理,形成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组织架构。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实行合署办公,通过党组织引领对社区进行管理。
2、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对安置区内党员根本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党员档案台账。通过公开民主推荐方式配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党小组长,成员由原村干部和优秀党员担任;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党组织标准化管理。
3、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鼓励党员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引导社区内党员到社区“志愿领岗〞;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现其从“无职〞到“有职〞,从“无责〞到“有责〞的良性转变。
(三)人文关心,文明培育,提升进城农民文明素养和增强归属感
1、加强人文关心,增强进城农民归属感
第一,离退休老干部进社区帮扶。政府在移民进城前几年安排离退休老干部到移民安置区结对帮扶,重点在对移民进行情绪疏导,通过沟通与交流,畅通移民诉求渠道,帮助其尽快的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第二,培育志愿者队伍。社区内建立志愿者效劳站,向全社会招募进城农民帮扶志愿者。根据志愿者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成立假设干活动小组,组织志愿者开展保护绿色、法律咨询、文明健康讲座、义工义诊等居民切身相关的活动,提高社区效劳水平。此外,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培育和开展社区社会组织。
第三,积极发挥原村干部、老党员作用。村干部是连接移民与社区的桥梁,通过村干部对原村移民的经常性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解决。
2、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进城农民文明素养
第一,确保居民活动有场所。社区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包括室外活动场所和室内活动场所。其中,室内活动场所包括办公场所和活动室,总面积不低于300平米。室内要设立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室外有文化广场、文化长廊。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一要引导居民组建各种活动团体。引导居民组建各具特色的活动团体。组建文艺队伍,文化馆等文艺单位要经常性对社区文艺队伍进行指导。组建老年体育协会,老干局、老年体协要经常指导开展活动。社区要精心筹划,组织各活动团体参与全县、市乃至全省性重大比赛活动。二要常态化开展文娱活动。社区居委会在重大节假日组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