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用历史要素分析法认识历史规律.docx
下载文档

ID:739500

大小:19.75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历史 要素 分析 认识 规律
用历史要素分析法认识历史规律 关键词 历史规律,历史杰出人物,历史要素分析法,系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3)11-0003-10 为了实现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课程目标,新近公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3年版))提出了中学历史课程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①相应地,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新要求。历史教学中如何表达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如何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对广阔一线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笔者长期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对如何围绕历史学科大概念,选择具有较大育人价值的主题,设置适切的教学情境,引領学生展开历史学习活动,探究发现人类历史开展的根本规律和大趋势,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如何根据学生开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确定历史学科大概念,选择相应的历史主题,这是历史教学中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分析标准(2023年版)的“课程性质〞入手。 标准(2023年版)的“课程性质〞指出,中学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和育人价值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开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根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开展的根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拓宽历史视野,开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根底〞。② 众所周知,“历史规律和大趋势〞(以下简称“历史规律〞)中蕴含着“社会形态主线〞“历史演进的过程〞“人类文明成果〞,是统摄性较高的概念。与历史规律这一概念相应的历史主题很多,我们不妨以贯穿社会形态、历史演进过程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杰出人物〞为例。这里,“历史规律〞是顶层大概念,具有“离开实际现象的距离远,呈现的形式很抽象〞③的特点,是“低于跨学科的顶层概念〞;④而“历史杰出人物〞使得上述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因此,我们可以围绕“历史规律〞这一“历史学科大概念〞,将“历史杰出人物〞确定为“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的主题。 在确定了学科大概念之下的教学主题后,我们需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为教学内容,并设置教学情境,展开历史育人活动。为此,首先需明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及其关系,以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根本要求。 标准(2023年版)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①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它们五位一体:“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表达;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②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以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重要(与“揭示人类历史开展的根本规律和大趋势〞密切相关)历史(杰出)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为载体,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材料的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感知、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对已整理史料的辨析、批判,“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拟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开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开展的根本趋势〞;③有机地融入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而增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④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精选学科内容,并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有机地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融为一体,全面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过程。 在“杰出历史人物〞教学主题中,如何使上述理想的教学场景转化为现实教学过程呢?这就需要设法找到切合当前历史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教研实践后发现,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中,“历史要素分析法〞可以有效地促成师生的历史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在培养和开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能发挥具体抓手的作用。 (一)要素分析法的内涵 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它与“系统〞相对,是构成系统的根本单位。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称之为构成要素。 要素分析法,也称“要素法〞,是系统思维的根本方法,贯穿于系统思维始终。 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是系统思维的出发点。系统思维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系统思维假设认识对象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这种整体观的假设使人们的思维和思想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从而极大地简化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 系统思维是基于“把整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整体观的思维方式。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每个要素均有各自的本质属性,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同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又会受到整体的限定,又是整体的表达。因此,既要从整体出发理解要素,又要在要素中看到整体,即回归整体。这是“整体中的要素〞观。另一方面,整体存在于要素中,通过要素来表达,这是“要素中的整体观〞。根据整体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思维就是要在整体和要素之间来回切换。这个来回切换的过程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而来回切换的本质是“把整体作为分析要素的出发点和归宿〞“把要素作为理解整体的载体和中间环节〞。总之,整体存在于要素中,要素是有形的,而整体是无形的。要素分析法是理解整体的唯一方法。不过,分析系统要素是中间环节,这一“分析〞环节将前后的两个“综合〞联系在一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