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倾向及其成因与对策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38283

大小:22.21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非公 企业 党组织 边缘化 倾向 及其 成因 对策 报告
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倾向及其成因与对策报告 一、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界定 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的开展,非公企业党建也日益引起全党重视,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各项党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但同时,相比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处境微妙,由此引发了社会上关于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的议论。 所谓“边缘化〞,主要集中于三个现象。第一,党的工作相对企业的中心工作偏离,经济工作压倒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党的领导相对企业决策的偏离,企业经营决策中难以听到党组织负责人的声音,即使党员董事长或总经理也是站在企业立场上说话的时候多;第三,党员相对企业主流人群的偏离,大量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特别是“海归〞人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不强,甚至是党员也不愿公开身份。 上述现象的存在确为事实,到底到达什么程度,具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可以研究,但现象本身应该引起重视,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成因 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现象和说法事出有因,主要涉及这样一些因素 1、非公企业中党员的人数和分布 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前提是企业内有一定数量的党员,按照党章要求,至少到达3人才能建立独立党组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非公企业员工总数中党员所占比重大约在2%左右,比例相当低。比方,上海某区现有新经济组织17255家(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其中私(民)营企业16789家,外商投资企业466家,从业人员173594人,其中中共党员1857名,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共231家,正式党员缺乏3人的企业334家,没有党员的企业有16690家。折合下来约2023家企业有一个党员,即使所有有党员的企业都建立党组织,也只占企业总数的3.27%。绝大多数企业未建有党组织所产生的逻辑结论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开展来说,党组织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企业没有党组织同样可以经营下去。这意味着,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问题上,是党组织要进企业,而不是企业要党组织进来。一头冷,一头热,党组织被冷落是可以想象的。 2、非公企业中职工党员身份的两重性 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我们要求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现实是党员包括党组织负责人常常是以员工身份通过劳动力市场进入企业的,党员作为被雇佣者服从企业安排是其在企业中生存下去的前提。笔者在调查中曾询问过私企业主,如果党员不能按照企业要求行动,企业会怎么做,企业主明确告知,“只能解雇〞。核心地位要求党组织发挥某种领导作用,但被雇佣身份与领导身份之间显然存在距离。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体制,市场条件下领导地位的获得一般是竞争的结果。被雇佣地位很难看作竞争成功者的地位,因此要发挥领导作用就有相当大的困难。 3、非公企业中两套逻辑的冲突 如果说党员被雇佣可能导致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边缘化,那么在党员为非公企业的业主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保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从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一些身为党员的企业高层官员在对待党组织和党的活动方面,并没有明显地不同于非党官员。这里,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些党员政治觉悟不高,而必须看到,影响他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是非公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自己的行动逻辑,非公企业根本上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运作的,追求最高效率和最大利润是企业和企业主首要关注点,任何其他考虑只要与此不一致,就必然遭到排斥或拒绝。在具体的党员业主或经理那里,资本的利润逻辑和政治组织的权力逻辑之间可以共存,如果没有冲突的话。但一旦发生冲突,在企业活动的范围内,业主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必然首先考虑资本的要求,其次才会考虑政治要求。用一些业主的话来说,“党组织建在非公企业中,前提是企业的存在,如果企业也不见了,党组织建了又有什么意思呢。〞其背后的潜台词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他如果因为满足了组织的要求而影响经营,谁会补偿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资本并不断增值,是他的立身之本,他不能不首先听从资本的指令。就这一点来说,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的变化缺乏以根本上改变党组织在企业内的地位。 4、非公企业中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的别离 在方案经济体制下,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有许多时候是互相重叠的,所谓“曲线救国〞,就是个人通过政治表现解决专业开展问题。但在非公企业中,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发生别离,政治表现好不可能带来业务开展的结果,反过来,业务好也不需要政治作为保障。员工在非公企业中的经济收入、职业地位和管理权力,根本上来自于职业能力和对企业的经济奉献,同政治表现没有很大的关联度。在业务表现好可以带来收入等实际利益的提升,而政治表现好却几乎没有酬谢,包括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都是业余而且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职业生涯比政治开展对个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是完全可以想象的。笔者于1999年进行非公企业党建调研时就听到,当年轻员工被要求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时,他们的典型答复是“搞好党务工作能为我带来工资、房子、车子吗。〞 5、非公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清 即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了,功能到底是什么,始终没有得到最后确实认。调查中问到一些党员员工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时,得到的答复有不少是“做好本职工作〞。这种将党员在国有企业中的传统角色简单移植到非公企业中来的想法,实质上说明在许多党员包括不少党组织中,对于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作用到底为何,仍然存在模糊。从非公企业对党组织的作用期望来看,由党组织做企业文化是不少业主的共同想法。而且他们一致认为,在企业初创,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时,不需要党组织。等企业站稳了脚跟,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之时,党组织做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成为必要。简单地说,非公企业需要党组织是为了解决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问题。所谓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做企业文化就是让党组织成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从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实际做的工作来看,所谓企业文化工作许多时候更像国有企业中工会的工作,主要涉及职工福利和相关活动。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功能地位不清,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同企业内部部门和工会等区别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党组织的位置必然成为问题。 6、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党的组织体制内边缘化 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同其在党的组织体制内被边缘化有关。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同国企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不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不是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的,而是在非公企业中物色的。这样的产生方式带来的一个后果是,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从上级党组织获得的授权明显弱于国企党组织负责人,前者在政治开展方面可能得到的时机,也明显少于后者,各种评优等活动,对于体制外的非公企业本来就考虑不多,即使想到了非公企业,荣誉也往往落到党员业主身上。 7、政治领域本身在社会生活中边缘化 更进一步来看,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边缘化还同一个更大的结构性因素有关,那就是政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边缘化。市场经济的崛起和开展本来就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开始取代政治领域成为主导性领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围绕中心抓党建〞等提法,客观上说明现在经济是中心,而政治居于陪衬地位。这种态势不是中国独有的,在世界范围,市场经济的兴起都伴随着政治地位的下降,有关资本主义兴起的研究都谈到了“经济对政治的驾驭〞。具有中国特点的是在经济被确立为中心的同时,政治被很大程度上“闲置〞或“封闭〞了。出于维持稳定,为经济开展创造更好条件的考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治被有意无意地冷落了,一定意义上,政治成为一小局部人的活动空间,而脱离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目前社会生活中,热衷于政治的人在减少,政治的影响也在减弱。在这样的结构背景下,作为政治组织的党组织,其活动空间自然跟着减小,其影响力跟着减弱,党组织同社会生活主体的关系也跟着松懈,边缘化就此成为一种倾向。 造成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的因素不止这一些,但仅仅这些因素及其作用已经足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正视边缘化,正确认识边缘化,严肃对待边缘化,就可能从对边缘化的警觉中走出一条新的党建之路。 三、扭转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倾向的假设干对策 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倾向,可以考虑采取这样一些做法。 1、实事求是地看待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空间,重新确认党的工作的制高点 所谓边缘化,许多时候是把过去方案经济体制下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作为了参照,因为不再拥有决策、人事等方面的权力,便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现状看作“边缘化〞的表现。其实在党建问题上需要一种战略眼光,在社会急速变迁的背景下,把握政治开展的大趋势,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该退出的地方退出,该进入的地方进入,不能因为是我们传统的阵地就一定要克复回来。在这一点上,特别要加强对“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建党原那么进行反思。方案经济条件下利用行政渠道控制了各种组织的资源,是党得以在不同组织内建立党组织的先决条件。现在这一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再要套用原来的建党模式,将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为此,有必要跳出传统的借助行政在组织内建党组织的方式和按照区域划分建立党组织的方式,而将党组织建到社会活动的脉络上去,犹如打仗,军队首先要占领的是交通要道。在社会生活中,各种松散型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以及自发社团等,可能是党接触社会和不同人群的更好的场合,加快进入这些领域,加强那里的党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灵活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突破职工党员的身份为难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组织内建立党组织还是需要的,但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的制约,要找到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合理的组织依托,突破党员员工可能面临的双重角色,特别是错位的角色,保证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可以宽裕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比方说,在非公企业内部,被雇佣的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主的关系,一般不利于开展工作,如果将党组织建在“企业家沙龙〞中,党组织负责人以沙龙负责人的身份与企业家接触,就不存在错位关系。类似但又有所区别的是,如果将党组织建在比方律师协会中,不但有利于避开党员员工与律师事务所大股东的错位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律师工作接触面广的优势,将党的工作做到更多的场合中去。 3、尊重社会生活领域的内在逻辑,化体制外资源为党组织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社会的发育,越来越多的资源将分散分布,党所直接掌握的资源将相对地趋于减少,何况作为公共资源,党的体制内资源不能随便进入非公企业这一私人领域。资源控制量的减少会对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带来不利影响。为此需要从战略上寻找到开发资源的渠道和方式。总的来说,党组织要善于将各种体制外的资源,通过党的工作,转化为党的资源,即体制内的资源。比方,在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别离的情况下,党组织如果能够通过为党员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效劳,使其在重点岗位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能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作用和党的资源的存在,从而收到将党外资源转化为党内资源的作用。这样的运作方式的前提是尊重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各自逻辑,不是将政治的权力逻辑强加给其他生活领域,而是在按照这些领域的逻辑运作的情况下,实现党的意图。这样才能保证党的目标的实现是可靠的、持续的,因为它能带来其他领域的开展,而不是干扰了它们的运行。 4、调整基层党的组织形态,增加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资源及其利用效率 要鼓励非公企业党组织自己开发资源,一切资源的开发本身需要一定的资源,即使有一堆现成的柴火,要点燃它至少需要一根火柴,没有启动资源,非公企业党组织很难有大的作为。现在有些非公企业党组织有能力从企业那里获得活动经费,这说明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就此要求所有党组织都到企业那里去寻找资源。党作为一支组织化力量,应该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