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李伯平
同志
全省
就业
形势
分析
基层
工作
座谈
会上
致辞
李伯平同志在全省就业形势分析暨基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伯平副厅长
在全省就业形势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202223年9月4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就业形势分析会议的主题是,以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和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对工作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根本判断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上来,紧紧围绕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开展,努力开创全省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可以说,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座谈会,更是一次学习班、研讨会。总的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开得及时。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和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结束后不久,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会议,及时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精神,真正到达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目的。二是开得必要。每年年中举办一次形势分析会是我们就业系统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把大家组织起来,静下心来,深入学习理论,对于进一步理清思路,拓展工作视野,都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开得很好。这次形势分析会议摆脱了过去就工作汇报工作的会议套路,突出研讨交流的内容,很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仅仅一天的时间,各市都结合不同的主题做了精彩的发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火花,必将对我省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这次会议到达了预期目的,收获很大。我希望各市回去后进一步总结梳理,把会议的收获真正能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推开工作的开展。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我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正确把握当前我省就业工作的根本形势
对当前我省就业工作形式有以下三个根本判断:
(一)地位更加突出、影响更加重要是当前就业工作的根本定位。
就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开展处于什么地位。
一是和谐社会、富民强省的根本内容。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统一思想认识。
华建国国务委员,在指出,就业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十项民生工程〞,第一项就是扩大就业。
二是经济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三是关系民生、的
(二)增长更加平稳、开展更加协调是全省就业工作的主要态势。
综合分析一季度全区经济形势,有喜有忧,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持续性继续增强。
二是
三是统筹性不断增强。
(三)对象更加集中、矛盾更加复杂是我省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下岗失业人员重点对象为双零,
大中专毕业生,为失业群体
农村劳动力重点是
矛盾
二、切实推进“五个转变〞,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就业工作
一是努力把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过程转变成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的过程。扩大就业,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开展。近年来,我省gdp年均增长在1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同样实现了连续5年稳步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力降低的困局。突破困局,实现良性互动,就必须确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开展观,统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统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注重开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的经济部门、行业和产业,围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尤其制造业和效劳业的开展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提升经济开展对就业的拉动力。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好“技能岗位对接〞、农村技能就业方案、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全民创业助推等专项就业效劳活动,适应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开展,从而真正把各地经济快速开展的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的成效。
二是努力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转变成劳动者技能素质全面提升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产业、工程、投资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对劳动者技能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适应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创业、转业,对政府、社会、劳动者自身以及我们就业主管部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当前,我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0.2:
30.5:
29.3,而从今年二季度全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来看,第
一、
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比重为1.93:
40.12。57.95。这说明,目前我省第二三产业人员比重偏低,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化。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就业结构,推进素质就业。要研究制定就业培训规划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围绕两个规划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推进就业培训的社会化、市场化。特别要加大创业培训的力度,扩展创业培训的范围,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从抓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转移到以创业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上来,使创业培训成为就业工作的支点,使创业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努力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过程转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一般规律,也是实现二元经济转换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就业工作而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城镇,就业政策主要偏重于城镇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就业时机、效劳内容、享受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范围的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已经为这项工作破了题、开了头。下一步,各地要在继续抓好以“双零〞家庭就业援助为重点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民工管理效劳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就失业登记管理体系、公共就业效劳体系和就业培训体系的同时,重点在就业政策的扩展延伸上下功夫,逐步将培训补贴、免费职介、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等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到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增强政策的普惠性,促进实现平等就业。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把统筹城乡就业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开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把就业就是富民的理念转变为工作实践。
四是努力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转变为不断推进市场引导就业的过程。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引导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的根本方针。从202223年就失业抽样调查情况分析看,通过公共职介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登记求职并实现就业的人员已占就业
总量的70%多,自己应聘、自己创业、亲戚朋友推荐就业的分别占25.3%、15.96%和11.47%;在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就业的人员已占就业总量的35.9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也呈多样性趋势。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进一步消除城乡分割、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的就业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竞争、标准有序、优质高效、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大就业〞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整合就业效劳资源,健全以大中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根底,以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为补充,功能完善、设施齐备、反响灵敏、效劳优质、便民高效的就业效劳网络,真正确立人力资源市场在就业效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积极促进就业方式多样化,更加关注家庭就业、自营就业、派遣就业,以及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要按照推进市场就业的要求,健全就业效劳内容,标准就业效劳程序,完善政府购置效劳的机制,努力为劳动者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保障代理、政策法律咨询等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效劳,不断提高就业效劳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五是努力把促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的过程转变为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过程。今年,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劳动合同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布,将从明年1月1日施行;就业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屡次讨论和全国范围征求意见,预计将在8月底审议通过。这两部法律的制定出台,特别就业促进法的公布是中国就业开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就业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是把促进就业作为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写入法律,加大了政府促进就业责任的法律约束力;二是将促进就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增强了就业促进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三是以根本法的形式将各种就业促进职能系统化,明确了分工合理、职责明晰、协调合作的就业促进管理体制。可见,两部法律的公布对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无疑具有非常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认真学习、积极落实、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加快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要在就业促进法公布施行后,立即展开XX省就业促进条例的修订工作,把近年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所取得的成果以法规的形式予以肯定和固定下来。还要积极围绕“两法〞的实施,重点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效劳管理体系、就业资金投入和绩效考核体系、政府就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体系等。
三、运用理论和规律指导工作,提高就业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是用科学开展观指导就业工作,推开工作指导转变。
把科学开展规律,为就业工作根本指导思想。
二是学习借鉴西方就业理论,丰富就业理论实践。
三是运用市场经济开展规律,提高就业工作规律。
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山东特色就业之路
(一)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开展观念、创新开展模式、提高开展质量,是新形势下就业和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核心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
6.25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开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开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开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开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开展前景。〞省第九次党代会也提出了科学开展、和谐开展、率先开展,富民强省的总体开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开展观指导就业和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
首先,要坚持科学开展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对开展的理解简单地停留在量的扩大、数的增长上。科学开展的实质是又好又快的开展,这不仅要求我们的工作要有较快的开展速度,更重要的是开展的质量、层次、效率要高,效益要好。从就业工作来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实现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局部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差,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工资待遇水平偏低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就业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比较充分就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形成就业和社会保障联动机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这样,我们就能从更高层次上推动就业工作,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开展。
其次,要探索统筹开展的路子。统筹开展既是落实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开展观的重要途径。对就业工作和信息化工作而言,坚持统筹开展,一是要做到与经济社会开展的统筹协调,围绕经济社会开展大局来谋划就业工作;二是要做到与整个劳动保障事业开展的统筹协调,实现与社会保障及其他业务工作衔接联动,相互促进;三是要做到内部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确保就业和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第三,要追求和谐开展的目标。开展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简单讲,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开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根本公共效劳体系更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