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关于
推动
脱贫
攻坚
乡村
振兴
战略
有机
衔接
调研
报告
关于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目前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关键阶段,多年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实施的诸多扶贫形式已经成为宝贵的实践经验,它不仅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它必将会在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发展绕不开脱贫攻坚取得成果的这个基础。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将事半功倍;处理不好,则南辕北辙。脱贫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既要对脱贫攻坚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未来的基石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风气好”的乡村振兴目标。
根据对卫辉市和获嘉县两个县级城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活动,了解了县乡两级政府在推动脱贫攻坚过程中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经验以及在成功经验的背后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经验和不足,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关键时刻,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显得尤为必要。我们更应该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有预见性地主动寻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对接方式,通过政策内容和实施方式的适度细化与调整,走精准提质之路,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产业扶贫为支撑点,加大乡村振兴之动力。当前时期,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生产发展转换机制,贯穿这个机制的就是以产业扶贫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支撑点,这也会成为脱贫后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总要求之一。在推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地始终把“扶贫先扶志、改造血为输血”作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地制宜,循因施策,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产业,特别是跟当地农村有机结合、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一些产业项目。光伏产业、食用菌种植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旅游小镇、生态园建设等等很多产业项目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在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活力,这些产业的适度经营带动了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大繁荣了农村市场经济。
(二)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加大了对“三农”的吸引力。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户贷户用、土地流转等形式,部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个体被以合作社形式为主体的生产主体所取代,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由原来的生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土地流转,以入股或租赁渠道变成合作社现代化生产方式或专业的种植、养殖业模式,脱贫后有劳动能力的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合作社就近就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成为产业发展需要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拉长效应,实现农民增收增效。农民除了流转土地收益外,有劳动能力的人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助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脱贫户的危房改造与深度贫困村整体搬迁,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按照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已经全部按照乡村整体规划设计落实到位。“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不适合生存条件的,已经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后的新社区都是按照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的新型社区。贫困村及搬迁安置点的道路、水、电、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室、学校、商店等服务设施基本完善,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要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有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的村庄,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的旅游小镇、古村落民居、生态文化园等成为生态宜居的独特风格,不仅成为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还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重要来源。在乡村振兴优化人居环境上,还能为脱贫户提供弱劳动力岗位,从事环境卫生工作。
(四)村民治理的改变,加大乡村振兴治理现代化。脱贫攻坚工作中,所采取“4+2”工作法民主程序、村民代表会、村民监督机制、以德治村等多种形式的治理方式,不仅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治理经验,助推了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治理方式,有助于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治理平台。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问题。脱贫攻坚工作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针对贫困村而采取的一项特惠性的政策,相对于一个村来说,是针对村内贫困户采取的一项特惠性政策。一个贫困村和村内的贫困户相对于一个县或一个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对于一般性的惠民政策而言,所有村庄和村内所有群众都能享有,而对于脱贫范畴的政策,一般的村和户民是享受不到的。在一个地区就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现象,出现了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远远超过了一般村的水平,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待遇远远超过了一般村民的政策待遇。这样就不免会产生抱怨情绪,特别是一些生存条件不太好的村庄和一些接近贫困的边缘户,他们的抱怨不满情绪更大,这就需要在未来几年内,脱贫扶持发展的政策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加以变化,把这种特惠性的政策和普惠性的政策之间产生的矛盾逐渐缩小,使一个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趋之平衡,使贫困户与边缘户的享受政策差距变小,慢慢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相互统一。
二是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统一问题。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的一种主要模式,也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劳永逸的一种扶贫方式。在选择产业项目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项目。没有优势的产业项目,或者不能较好的利用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的项目不能去做。比如有一些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都是在结合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在市场上就能产生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还有一些加工产业,比如服装加工业,这种与当地生态环境资源没有一点关系的劳动密集性产业项目,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来看,这一类产业项目必须慢慢地进行转变,转变成适合本区内有特质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
三是光荣与耻辱观念的统一问题。光荣与耻辱观念的统一,是农村地区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也是能否构建“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当今社会中,受金钱至上、物资享受等社会现象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脱贫户“等、靠、要”思想,没有普遍形成劳动光荣、贫穷耻辱的思想观念,反而以穷而荣,以穷为大。这种思想严重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滋生出一些动不动就向政府伸手的不良风气。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阵地,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提倡做“好公婆、好媳妇”,提倡“尊老爱幼”等文明公约,还要将思想教育与以德治村相结合,使之成为乡情淳朴,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几点建议
一是扩大乡村红白理事会的职责范围,引导乡村文明。红白理事会是一种建立在村两委和家庭之间的社会组织,其成员大都是德高望重者,它本身就具有兴新风、除陋习的职能,如果将其职能扩大,对赌博、伦理等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监督,提倡文明行为,引导全社区共同遵守文明公约,会起到很好效果。
二是制定长期的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贫困村房屋大多都是建在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基地上,屋基有高有低,建筑风格各异,相互错搭在一起。要想建设乡村易居新环境,必须有一个全局的建设规划,规划中做到不浪费集体土地,建筑风格相同,并有利于环境卫生整治。这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三是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对集体经济实行县、乡、村分级负责机制,整合盘活村集体土地、林场、荒山等资源,成立合作社或开办公司,形成农户、村两委、合作社、企业实体相结合的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增加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带贫和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要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必须有效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盯紧产业发展,深化土地流转制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逐步根除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做到不间断地细化与调整,使脱贫攻坚真正地做到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之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