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村庄变迁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32518

大小:19.69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村庄 变迁 调研 报告
关于村庄变迁调研报告 根据中农办通知要求,4—5月,我们组织人员深入邵阳、益阳、永州、怀化、娄底等5个市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十年村庄变迁情况调查显示,近十年来,各地村庄变迁主要表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减少。2022年至2023年,全省行政村总数由4.73万个减少至4.16万个,减少了12.05%。从5个市的情况来看,xx市由5605个减少至5518个,xx市由520235个减少至520239个,xx市由4038个减少至3888个,xx市由3269个减少至3247个,xx市变化最大,由3434个减少至1801个,减少了47.55%。二是名称更替。由于社会开展、观念改变的原因和地方推广、文化传承的需要,局部村庄对村名进行了变更,如xx市xx县禾亭镇的苦草岭村更名为新天村,xx市xx县中和镇的库里村更名为和平村等。三是新型村庄涌现。如生态移民新村、扶贫移民新村和新型集中社区等。 二、村庄变迁主要原因从调查来看,导致这些地区村庄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区划调整。局部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是村庄变迁的主要原因。大面情况是由于本世纪以来,我省大局部地区为降低行政本钱,整合农村资源,实施并村并组改革导致行政村数量减少,如xx市在2023年进行的农村综合改革中,把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全市144个乡镇(街道)调整合并为96个,精简33.3%,到202223年时,全市3429个村合并为1784个村,减少村庄1645个,撤并率到达了47.97%。也有局部县市区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出现了新的行政单元,如xx市在2022年组建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时,从xx区调出了2个乡镇(街道)、24个村(居)委会,但在经开区新设立了34个村(居)委会,导致全市村(居)委会总数增加了2023个。 2.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加速了村庄变迁步伐,特别是各县市区中心城市周边的乡镇和村庄,正在逐步变迁为城市街道和社区。如xx市xx区先后将18个村划为居民社区,农业人口直接变为城镇居民;xx市xx县浯溪镇在202223年分设为三个办事处,原来的村民大多直接转化成了市民;xx市xx县因县城建设扩容提质,对上渡和白沙2个村的村民进行了拆迁集中安置,新设了新城、唐家岭2个社区,村民直接转变为城市居民。 3.政策性安置。一方面是建设性安置,主要是大中型水库建设的移民安置。如xx市由于建设五强溪、托口、大洑潭等水电站,形成了较多的移民村,仅xx县就有35个移民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3%。另一方面是搬迁安置,主要是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区、特困地区的异地搬迁安置。如xx市xx县清塘镇由于长期开采煤炭等地下资源,导致三个村地表塌陷,该镇新建居民小区集中安置了113户村民;xx市xx市由于受山洪地质灾害影响,有6个自然村实行了整体搬迁。同时,还有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后的安置。如xx市原涟邵矿务局朝阳煤矿停产改制后,下放xx县三塘铺镇管理,新增3个居委会(或社区);芦茅江煤矿改制后,下放xx县炉观镇管理,新增2个社区;金竹山矿业二工区68户居民移交xx市岩口镇管理,新增居委会1个。 三、村庄变迁带来的积极效应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庄变迁的总体趋势是人口由散居向小区聚集,空间由农村向城市靠拢,人居环境由差向好转变,农民收入由低向高增长。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从调查来看,无论是通过重新划分调整行政单元,还是旧城改造、新建集中居住区,变迁后的村庄空间布局更为科学合理,根底设施更为完善,公共效劳更为全面,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如特困移民在搬迁安置前,均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住的是危旧房屋;搬迁后,到了交通便利的中心村或小城镇,住的是钢混结构楼房。又如城中村的农民经拆迁安置后变为了城镇居民,由原来的村变为了居委会或社区,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效劳。 2.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从调查来看,变迁和调整后的村庄,土地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如xx市xx市草尾镇新安村户均宅基地330㎡,而集中居住后包括小区根底设施、绿化、公共效劳用地,户均占地150㎡,大大节约了耕地。而且,通过对原有宅基地进行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据估算,该镇2023年后可净增耕地9500亩。另外,集中居住减轻了山、林、水等自然资源的负荷,进一步融洽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3.农村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由村改居委会和社区,不仅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即由过去的农村村级管理模式向按照城市社区的先进管理方式转变,社区干部与机关干部一样,按时上下班,社区不仅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治安等各项事业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社会管理效益。 4.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升。通过村庄变迁,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集中,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既可以使局部劳动力从农事中脱离出来,也可以大力开展规模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创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尤其是因自然条件不好或自然灾害原因进行搬迁的村庄,生产条件得以改善,交通变得通畅,生活变得便利,在充分利用山区独有的林地多、环境优美等优势资源的根底上,大力开展林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促进生产开展、收入增加。 四、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在村庄变迁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农村劳动力缺失。城镇化过程中附带着的人口流动,使得村庄大局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到城镇,留守在村庄里的多为妇幼老弱群体,中老年人在家种田耕地,年轻一代外出打工,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出现短暂的热闹与繁华。二是乡土气息逐步消退。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更多工商资本投入到乡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被逐步纳入市场体系中,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好的传承,新型农村集中小区与城市同质,失去了原有的乡村特色,古村落正在逐步消失。三是农村根底设施闲置。国家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大了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实施了农村道路通达通畅、农家书屋、农村学校、小农水建设、扶贫工程等民生工程。但由于农村变迁速度加快,原住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常住人口有限,农村根底设施将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根底设施闲置,投资成效不高。四是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如因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和分配问题,常常引发告状上访;因分散居住到集中居住,常常引发打架斗殴、群体滋事等不安定因素。另外,土地被征收后,对局部失地特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带来了新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村庄变迁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冒进。要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建设,特别要加强局部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切不可搞“一刀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撤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如果在城镇规划区外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生产上不方便,也没有解决农民的扩大就业问题,青壮年劳动力仍然到外地打工,新村仍然是“空心村〞,村里仍然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2.要规划先行,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要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空间,在规划新村建设时,要同步规划好产业开展、根底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文化需求等方面。慎重考虑村改居的问题,完善配套设施,不要因为各种配套设施更不上,导致居民既不能享受农村各项惠民政策,又享受不到居民所能享受的福利。 3.要产业兴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永续开展。要总结推介在产业开展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做大做强当地特色产业,做到建一个新村,兴一片产业,实现产村一体、产村相融,使青壮年劳动力能就近就业,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 4.要创新管理模式,建设美丽乡村。要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讯、房等根底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洁、环保、舒适。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村寨和旅游名村的保护开展,积极培育特色文化村寨。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实现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并真正发挥议事、监事的作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就业等社会公共效劳均等化。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